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  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主导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广大农村特别是周边农村的支持和服务。而城市在接受支持和服务的同时,由于它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的作用,又带动周边农村的发展,农民便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富裕起来。这不失是一条发展农村致富农民之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提出,不只是就形态而言,它的深刻内涵正在于城乡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机制。“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也正是这个战略机制所必然产生的结果。镇江市区周边农村的实际情况,完全证明了这一点,鉴于农村现状和城市发展,这条路将会越走越宽广。二  目前,服…  相似文献   

2.
在实施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观战略中,有一系列战略重点要突破,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生活改善与素质提高,始终是一个战略重点。在“三农”这一战略重点上,强化龙头企业是关键,它能够发挥强大的吸引和辐射作用,为广大农民带来巨大的收益,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供销合作社,是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中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己筹资入股创建起来的。长期以来,凡供销社的干部职工,可说是无人不知自己所在的单位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属于农民的;供销合作社的前途与命运,是紧紧地与农业、农村、农民连在一起的。同样,在广大农民的心目中,也一直把供销社看作是一家人、贴心人。我们的供销社所以能够 在“一 肩挑”、“一船载”的起点上,创下今天这样大的一份家业,追根究源,也正是因为它深深扎根于“三农”这块土壤的缘故。历史告诉我们,供销合作社过去是、今后也必须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然而,由于后来的多种原因,供销社是“农民自己的”这个观念,在农民的心目中日渐淡化了;供销合作社的有些干部和职工也是“身在合作社,不讲合作制”。供销合作社是不  相似文献   

4.
<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出现在我国的一类特殊社会群体,其根源主要在于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因此,农民工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制度现象。所谓农民工,简单说来就是指主要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他们主要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仍然保留着农村户籍和权益,同时又无法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农民工现象之所以被社会广泛关注,是因为他们规模庞大,身份特殊,离开农村又难以融入城市,成为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一类“脆弱”群体。正是因为农民工群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了“双包”经济责任制。这是加速发展我国农业的重大措施。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重大措施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随着这一重大措施的实行,农村的经济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的金融工作也面临着改革和调整问题。如何使农村金融工作适应农村的经济形势,推动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尽快地使农民富裕起来,是当前农村金融工作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本文根据我们在辽宁省东沟县的实地调查,结合我们的认识,对当前农村的金融工作谈几点看法。农村实行“双包”经济责任制后,存款、贷款的对象、结构、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一)1982年末,东沟县实行了“双包”经济责任制后,在信用社的存款不仅数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对现代中国而言,加速县城经济发展,是民族复兴,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做大做强占国土总面积93%的县域的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富民强国”的重要途径。然而,县域经济介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既承载着农村发展重担,又头顶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它犹如一根扁担,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要求。它是在我国具有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经济实力、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生产力有了飞速进步和发展的条件下提出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对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涵盖了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建设村镇改善环境、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培育农民提高素质等多个方面。具体而言,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新房子”建设,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是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战略指导下,用…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品匮乏应引起重视--从农村垃圾问题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也微 《经济论坛》2003,(24):62-63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但政府在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和农村的经济增长不相匹配,导致我国农村的公共环境污染,特别是农村垃圾污染日益严重。笔者认为,农村垃圾问题不仅仅是生活在农村的每一个农民应该面对的问题,更是政府应该关切的社会经济问题。各级政府应以“非典”的爆发为契机,全面反思“非典”流行的深层次原因,把自己放在提供公共服务位置上,担负起为农民创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的职能。一、我国农村垃圾问题:绕不开的难题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量也随之增加,各种各样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农村垃圾正日渐成…  相似文献   

9.
推动我国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行玲 《经济师》2000,(4):90-91
改革开放 2 0年来 ,伴随着农民的日渐富裕和乡镇企业的成长壮大 ,农村城镇化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农村城镇化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之后广大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 ,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 :“发展小城镇 ,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是对广大农民实践的及时肯定和科学概括。充分认识农村城镇化的伟大战略意义 ,积极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农村城镇化 :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城市化是一个世…  相似文献   

10.
务农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我国目前将占人口较大比例的农民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这就有失社会保障体现社会公平的最初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民这一群体逐渐分化为具有鲜明特征的三类群体:一是失地农民;二是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农民,即“农民工”;三是到目前为止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针对我国务农农民生产、生活特点,务农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建立强制的医疗和生育险;第二,在务农农民养老保险的设计上,应采取在继续强化现行的农村“五保”的前提下,推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和商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第三,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一般的大众化农产品及食品开始出现过剩的现象,农民“卖难”问题不断困扰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农产品如不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就上不去。为此,国家做出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发展绿色食品,正是建立在这一新型农业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种转化的深刻内涵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当昔日的农民从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个体劳动为基本生产方式,以封闭,分散的传统村落聚居制度,转化为机械化大生产和信息发达的城市聚居制,这种劳动力,资本及多种经济要素在空间地域上的高度集中和合理流动,所产生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都是空前巨大的。正是由于城市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不可抵估的促进作用,加快城市化成为各国政府努力追求的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播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当前,数字经济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空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用网需求持续增长,乡村网络文化建设势在必行。重塑乡村网络文化对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助力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樊荣强 《新经济》2004,(2):36-42
谈“沙县小吃”这个话题,可能有不少人会表示不屑,觉得一个小吃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况“沙县小吃”的名声并不怎么响亮。但是,如果你知道仅仅在近几年,由沙县政府推动,沙县的农民在全国各地开了超过1万间沙县小吃店,每年有差不多4亿元的收入,解决了3万多农民的就业问题,相信你就会有点认同“沙县小吃”并不简单的说法。“沙县小吃”当然涉及到吃,但我们关注它的角度不是一般的吃,而是中国农民的吃饭问题,也即是在中国农村不断转型以及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个所谓“三农问题”,应当如何突破的问题。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高度评价“沙县小吃”的现实价值。我们认为,它既是一种“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也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策略,还是一种地区营销的经典案例,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象征和一个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三农”问题及其财政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的存在,主要在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其弱质性。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业生产存续和发展的必要性,而农业的弱质性又决定了农业生产存续和发展,以及从事农业的生产者——农民生存和生活的困难。正是这样一对矛盾的存在,决定了农业、农民及农村问题一定程  相似文献   

16.
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关键在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找准影响农民积极性的制约点。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近年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日益明确,农民积极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也确实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农民积极性的发挥。在物质利益方面,农民在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障以后,对快速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物质收入有着强烈的愿望,但由于各种原因,农民的这一愿望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普遍偏低,本研究针对农民消费水平的这一现状做出简单的分析,并剖析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农村消费能力的简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经济咨询》2008,(1):48-52
问题的提出 1978——1988年的11年,是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蒸蒸日上的11年,也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推动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的11年;1988-2001年的14年,虽然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14年,但却是中西部绝大多数农村凋敝和农民生活艰难的十四年。十四年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占了28年改革进程的一半;9亿多农民不是一个小数字,占中国人口的70%多。在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什么会出现大范围、多人口、长时间经济凋敝和生活艰难呢?这是不能不反思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江津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这种背景下对江津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现状进一步进行调研分析中发现农民增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如何在这一进程中促进农民增收的方式进行思考总结,期望能给政府改革进言献策.该论文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关于推进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横项课题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祯 《发展研究》2003,(6):44-45
农民的收入水平不仅关系农民生活的改善,还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加入WTO后,农业又面临冲击。在这种背景下,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从解决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入手。 一、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收入增长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塑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微观基础,农民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