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忠好 《农业经济》2000,(12):21-23
城镇化是伴随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而使农业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的必然现象。建国以后,尽管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因多种原因,我国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1998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 30. 4%,而同期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8. 4%,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为 70. 26%,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69. 60%; 1997年全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城市化率为 42%,中国城市化率为 32%,滞后程度为 23. 8%。我国较低的城镇化水平不仅降低了农业人口非农化的速度,形成越来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阻…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市化必然伴随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和农村人口城市化集聚。世纪之交的上海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城市化发展正在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 一、90年代发展态势 1.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趋于滞缓。 与80年代上海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迅速发展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进入90年代以来转移速度明显减缓。据统计资料,从1978年到1990年,上海农村的农业劳动力由201.4万人减  相似文献   

3.
<正>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业生产经营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首先要通过城镇化,通过工业、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只有让农村人口转移,农村从事农业的人口与劳动力减少,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才有望成为可能。为推动部分农村人口就业转移和城镇化后的土地形成规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河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李建民一、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优化优化经济结构首先必须使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优化。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讲速度极其缓慢,1980年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加快,非农产业发展迅猛。农民的身份和居住地位置发生了转移,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农村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从中国国情出发,遵循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城市化的规律,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民营经济推动城市化机制,推动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实行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与供求管理相结合的城市化体制,实行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及多产业类型共存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的历史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世界上所有经济发达国家,在实行工业化的同时,毫无例外地推进了农业人口的非农化和城市化。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达75%,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25%,四川才22%。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处在发展中国家之下,对我国的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首先是严重地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由于人多地少,劳动力大量剩余,在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以及生产技术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产生剩余劳动力并转移到城镇或第二、三产业,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国外历史进程表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份额的下降,必然出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的人口城市化过程。人口城镇化也是衡量一个...  相似文献   

8.
试论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其特点—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有人口近 13亿 ,每年仍新增人口上千万 ,人口总量如此庞大 ,而城市化水平却较低。全国城市化平均水平 2 0世纪 80年代为 2 3 0 8%,90年代为 2 8 6 8%,直至 2 0 0 0年末 ,全国城市化水平仅为 36 0 9%,而四川省仅为 2 6 70 %,可见绝大多数的劳动力资源仍然滞留在农村 ,耕种着极为有限的土地资源。据统计资料显示 ,乡村劳动力人均耕地资源 ,2 0世纪 80年代为 0 2 6 8公顷 ,90年代为0 2 4 3公顷。这表明每个农村劳动力能够耕种的土地愈来愈少 ,土地愈来愈成为提高农村生产力的“瓶颈”。表现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不能实现充分…  相似文献   

9.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工业重型化趋势明显,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不高,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人口的“半城镇化”问题突出;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劳动力的年龄和素质结构问题日益凸显;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较低;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资源加速从农业和农村向工业和城市流动。同步推进“三化”发展,必须把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目标任务。根据我国现阶段“三化”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应当发挥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应当发挥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城市化的条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普遍意义上讲,城市化过程是人口相对聚集的过程,由于人口聚集之后的生存需要,也就相应地产生了经济要素的聚集过程,中国12亿多人口,70%生活在农村,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主要表现为:工业化中,乡镇企业雇佣了绝大部分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但乡镇企业及其雇佣劳动力没有向城市集中,而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我国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城市化率至少要低15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特点,农村人口和经济要素的聚集并不是传统的以城市为中心,而是在农村范围内寻求自身的聚集中心,在广大农村范围内重点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推进城市进程中的必然要求。近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底,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0.16%。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劳动力抚养压力增大、素质普遍不高、第一产业从业比重较大等现象。本文结合2010-2016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相关统计数据,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卢文 《南方农村》2010,26(6):4-6
<正>各国农村的发展具有共同性,就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由自然经济向商品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由农业和农村占社会优势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农业产值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日益下降,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占全国人口和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亦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辽宁省农村转移人口基本情况,以及对农业农村和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对辽宁省14个市的182个村,共1788个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到如下结论: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约占农村总人口的1/3,其中兼业型和非农型劳动力比例约为4:6;农村转移劳动力以男性为主,趋于年轻化,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主要以低技能职业为主;兼业型的转移劳动力主要流向地区是本乡镇,非农型的转移劳动力主要流向地区是省内城市;县域之间劳动力转移数量差异较大,县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转移劳动力比例较高。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县镇级城镇化的发展,加快了土地流转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也加剧了空心村现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台湾省(以下简称台湾)共计3.6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210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70多人,城市人口占95%,农村人口仅占5%。台湾有耕地面积8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农业劳动力106万人,占社会总劳动力的13%。台湾农业劳动力的兼业化水平很高,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总的来看,城市化是一个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这在我国,实质上是一个农业人口的转化过程。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造成我国农村人口基本上就是农业人口。与国外城市化的动力来自城市工商业对劳动力巨大需求不同,我国城市化的动力主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2010年工作计划,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让其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为此,"壮大县域经济"、为存有大规模待转移农业劳动力的偏农地区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集中所需资源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一般地说,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必然会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带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相应发展,它们是两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发展过程.我们计算了若干国家干和地区城市人口比重相对于农业劳动力份额变动的弹性系数.在其他国家与地区,弹性系数基本上都大于1,城市化过程呈现出比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超前进行的趋势.而中国除1952-1957年及1978-1982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实践表明,加快发展小城镇,有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有利于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吸纳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农村有两股巨大的力量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一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正在逐步促使农村工业化,在这基础上也将逐步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二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动与转移,使非农业劳动力不断增加,城市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 为了促进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镇迁居人口的养老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从农村向城市的巨大流动人口潮。据国家统计局近期1%人口抽样调查测算,当前农村流动人口有70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在个人或家庭利益驱动下,大批农民作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到城镇寻找新的就业机金。这种农村-城镇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