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祥彦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9,(4):12-18
本文在已发表的过程能力指数4个基本特性基础上,通过引入“目标值M”,将单侧公差问题科学地转化为对称公差求解,不仅推导出单侧公差无偏情况下的CpUr和CpLr公式,而且推导出单侧公差有偏情况下的CpUk和CLk公式;通过设置辅助线U或L将非对称公差问题科学地转化为对称公差求解,不仅推导出非对称公差无偏情况下的Cpa公式,而且还推导出有偏情况下的Cpak公式。此外,列举典型案例详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3.
正确地认识和使用过程能力指数Cp和Cpk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质量工作者对过程能力指数Cp和Cpk(Indexof Process Capability)一定不会陌生。它是评价过程基线及改进方向和目标的重要工具。尤其是Cpk的应用更为广泛,几乎成为日常质量工作重点关注参数,同时也是组织对供方产品评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指标。另外,在六西格玛改善项目中,过程能力分析也十分重要,是评价过程能力满足预期要求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宋祥彦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9,(12):4-11
根据过程能力指数Cp定义发现了过程能力指数的4个基本特性,即:过程能力指数的对半特性、可计量特性、零判据和基准。这4个特性为研究各种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公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宋祥彦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10,(2):15-19
基准是过程能力指数的一个重要属性,对有关过程能力指数基准的若干问题作出详尽阐述,可为进一步纠正过程能力指数公式错误(诸如Cpk、CpU、CpL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工序能力指数计算及分析的一般过程
实施统计过程控制(SPC)可以提高企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工序能力分析是统计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工序能力分析大致分为数据采集、数值分析、作图分析、车间现场调查测量、原因分析、改进措施、控制措施几个阶段(DMAIC过程)。 相似文献
7.
宋祥彦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10,(1):33-39
文章对已发表的过程能力指数4个基本特性的来龙去脉作了详尽的解读,纠正了在过程能力指数理论方面存在的诸多错误认识和观点,对于读者在过程能力指数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讨多变量过程能力指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于高产过程,控制对象是相邻不合格品的连续合格品数,服从几何分布。是非正态分布。文章通过Box-Cox的幂转换方法计算非正态分布的过程能力指数,并以此方法来分析高产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 相似文献
9.
过程能力指数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产品质量评价工具。不同过程能力指数都有合理一面,但也都有不足之处,选用不当会产生误导。文章研究了过程能力指数C p、Cpk与过程性能指数Pp、Ppk的差别及原因,并分别给出其与不合格率的关系和相应的估计和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10.
11.
于善奇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9,(2):9-10
文献中给出的过程能力指数新定义,是对传统定义中的偏移系数进行了改进。本文对传统定义中的主体进行改进,改进后将使其与六西格玛管理中的西格玛值相统一。对过程能力指数的全新定义,不仅给出不合格品率P与Cp、k之间的计算公式,而且给出了数值表和应用示例,供企业应用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工序能力指数的新定义与传统定义中,分别给出了两个不同的体系。在工序能力指数的新体系中,不仅纠正了传统定义中的偏移系数的不合理性,而且指出工序能力指数新定义的依据是标准化原理。此外,新定义的工序能力指数与六西格玛管理中的西格玛水平在功能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工序能力指数的新定义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善奇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53-54
本文简述工序能力指数的传统定义及其不合理性,其根源是偏移系数的定义有缺陷。改进偏移系数的定义后,将使工序能力指数的定义更加科学、合理,进而给出不合格品率p与C_p、k之间的计算公式和常用数值表,供企业应用时选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田口质量观,合格产品也会产生质量损失,提出了合格产品由于质量特性值波动而产生的质量损失是合格品隐性质量成本。基于非对称二次截断质量损失函数,给出了由过程能力指数估算合格品隐性质量成本的方法,并举例进行了计算,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于善奇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9,(5):12-13
传统的单侧限工序能力指数定义为Tv-μ/3σ(单侧上限)或型μ-TL/3σ(单侧下限)。文章从标准化角度将单侧上限的工序能力指数调整为Tv-μ/σ;单侧下限的工序能力指数调整为μ-TL/σ。调整后的单侧限工序能力指数不仅科学、合理,而且更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