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二元结构"由城乡二元结构演化而来,当前行政主导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市场主导型的"新二元结构"相互叠加,户籍制度是造成二元经济社会分化的根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破解二元结构的关键抓手。在计划生育、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劳动就业等方面,上海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破解"新二元结构"难题,做到市级统筹、制度保障、部门联动、区域协作和信息共享。文章借鉴嘉兴、无锡、深圳、北京、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内外经验,为上海破解"新二元结构"难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看,二元结构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并不是单一的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转换或人口城市化的问题。尺度差异是这种复杂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兰州市的城乡二元结构具有典型性。它不仅表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而且也表现在城市和近郊县域之间,这使兰州市作为中心城市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呈弱增长极状态。兰州市城乡二元结构是兰州市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没有产生强大的扩散效应所致,政府的政策倾斜和传统农业束缚也是二元结构加剧的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征,长三角地区也不例外。本文应用二元结构指标对长三角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毛泽东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明确肯定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肯定了这一论断。但是如何把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具体化,揭示出它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表 相似文献
5.
甘肃城乡二元结构实证研究——基于城乡关系与城乡发展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计量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探讨了甘肃在面临城乡社会"普世化"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其城乡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二元结构问题,包括城乡产业经济、城乡居民收入、城乡社会发展、城乡互动与关联等方面的多重差异。如何通过选择具有特殊性城乡协调发展策略,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相互依托、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运行机制,最终实现甘肃城乡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构成本文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三农”问题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则应是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而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刚性则使这一转变过程进展比较缓慢,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两大制度的安排:户籍制度和土地政策。从政策层面上只有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进行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考察视角及指标选择
(一)以生产率差异体现的城乡二元结构考察指标:比较劳动生产率与二元生产率对比系数
1.比较劳动生产率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基于“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的对立。根据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传统部门通常以第一产业(农业部门)为代表,现代部门通常以第二、三产业(非农业部门)为代表,因此两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是一个基本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新贸易理论为基础,使用1992年到2009年64个出口国和182个进口国的28类制造业的四百余万组贸易数据,利用引力模型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制造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金融发展对两国成为贸易伙伴的可能性和贸易伙伴之间的出口量有积极影响.对于高融资依赖性和低资产抵押率行业而言,金融发展的作用尤为显著.进口国金融环境的改善能使其合同的执行力更强,这同样会提高发生贸易的几率和出口量.在选取工具变量克服模型的内生性后的结果依然稳健.同时,金融发展的作用在不同时期及不同的国家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相关性,并通过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的测量指标,从而寻求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二元制社会结构下,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使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在诸如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的地位与城镇居民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本文从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社会保障的主要差异着手,分析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消费在任何经济发展阶段都是由生产和产业结构融合以及居民收入及其分配结构所决定的.在我国,收入及其分配结构决定于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状况;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又是由产业转移和融合的状态所决定的.因此,消费提升决定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的转移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破除二元社会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从我国目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现实的状况看,二元社会结构是造成城乡发展存在差距影响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主要原因。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就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大力发展城镇化来打破城乡壁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浦东破解新二元结构,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让进城务工人员有家的感觉,最终形成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容纳、融入、融洽的温馨氛围。在浦东新区高东镇,2008年底外来人口666894人,是该镇户籍人口的两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大头。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不可能回去了,他们将在这里娶妻生子,成为新浦东人。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进程与二元经济结构优化:一个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工业化指数与综合二元反差系数对中国各省级区域的工业化进程、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分别加以测度,在构建个体固定效应Panel Data模型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工业化进程对二元经济结构的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工业化与二元经济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工业化进入了优化二元经济结构阶段;各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强度个体固定效应明显,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优化的基础较其他地区弱;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是我国当前的一大难题,破解二元经济结构的重点在西部,难点也在西部。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用科学发展观审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时,会发现,我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带来了中国城乡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变化。今天,在新的历史时空交汇点上,要构建和谐社会, 就要高度关注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次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二元结构”是发展经济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特征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召集,如今,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城乡对立。这里,笔者借用这一概念,是要说明杨浦区在社会、经济、文化丰明显的反差。目前,杨浦区域内有包括复旦大学、同注意 大学等著名学府在内的高等院校15所,约占全市高校数的在分之一,这些高校拥有280多个硕士点、160多个博士点、33年博士后流动站,另外,浦区还有各类科研院所100多家,教育与科技资源优势十分显著,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浦作为一个老工业区旧城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众多的传统工业、商业和相对低收的家庭,在文化方面,如此众多的高等院校集中在杨,必然是精英聚集、人文荟萃(据不完全统计,11所主要高校在教职员工17000多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约3600人。在校学生近70000人,其中研究生10000多人)。高校在给杨浦带来宝贵的科技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人文环境。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杨浦区居住人口的文化层次整体上相对较低,又是一个外来人口较集中的聚居地。经济、文化的差异必然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群体之间在生活方式、价值了取向、民主要求和政治参与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差别性,虽然上述“二远结构”特征在上海的其他区县也存在,但杨浦区表现得为突出和典型。“二元结构”(特别是“二元经济结构”)杨浦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既有显现的也在潜在的。 相似文献
18.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而城市偏向战略是其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而做出的理性选择。但该战略的实施必须考虑到城乡经济的内在联系,而且注意到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只是与发展中国家某一特定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如果条件发生变化,势必要求社会经济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免固化甚至强化城乡经济差距,而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具有波动性,我国生产要素市场二元性表现为城乡生产要素市场之间的“独立性”和“差异性”,这样的特性制约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生产要素市场二元性阻碍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机理;为了稳步推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打破生产要素市场的二元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中国经济周刊》2012,(50):2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16日在京举行,这次会议首次将推进城镇化单独列为年度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其意义正如会议公报所指出,即,城镇化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上述论断切中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城镇化蕴涵巨大的改革红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基本保持齐头并进的发展轨迹,中国的工业化被形象地称为压缩式的工业化,中国的工业化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占据全球制造业生产规模第一的位置,而城镇化进程远远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