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臭氧与活性炭深度处理微污染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预臭氧氧化 常规处理 GAC/O3-BAC深度处理"工艺针对南方某市微污染原水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能明显提高浊度、有机物和THMFP的去除效果,在此条件下常规出水浊度平均值<O.1 NTU,与无预处理相比,CODMn去除率提高17.52%,氯消毒后CHCl3浓度降低86.4%;O3-BAC工艺对有机物、CHCl3的去除效果和吸附寿命均优于GAC工艺,但生物膜的脱落会影响浊度的去除效果;随着炭床厚度增加,GAC滤池中,CODMn呈线性降低,而BAC滤池中,上部500~1 000 mm厚度内,CODMn快速降低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2.
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微污染水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城市饮用水源污染日益严重,主要以微污染为主。土壤渗滤处理系统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净化效果良好,在处理微污染水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土壤渗滤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根据微污染水的水质特点,将本项技术与其它工艺相结合,以期进一步提高其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载粉末活性炭(PAC)过滤集PAC吸附与过滤于一体,能够应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配水试验结果表明:粒径为1.25-2.5mm,厚度为1000mm的聚苯乙烯滤料层能够用于载PAC过滤。影响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为PAC载量和混凝剂投加量,当混凝剂T3010和聚氯化铝的投加量分别为0.09mg/L和2.5mg/L,PAC载量为2-3g/L滤料时,载PAC过滤处理浊度为20-40NTU的微污染原水的效果达到最佳,对CODMn和浊度都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Z河水作为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载PAC过滤对河水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97%-97.9%、50.9%-63.4%、68.5%-71.4%。  相似文献   

4.
混凝是水处理的基本工艺之一,如何提高混凝的效率是饮用水处理的关键。以微污染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对象,对比研究了几种强化混凝工艺的技术特征,结果如下:预氧化、粉末活性炭吸附、助凝剂和回流污泥的方式均能强化混凝的效率,有效提升处理过程中的COD_(Mn)、色度去除率;几种强化混凝工艺的机理不同,预氧化强化混凝是通过氧化作用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分子量较小、疏水性较高的有机物;粉末活性炭吸附强化混凝是利用粉末活性炭对特定分子量的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助凝剂强化混凝沉淀是通过助凝剂提高絮体颗粒尺寸,加速颗粒沉降;污泥强化混凝则是利用回流污泥提供混凝反应的凝聚核心的方式提升混凝的效率,提高COD_(Mn)去除率。  相似文献   

5.
由于水源污染日趋严重,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满足现代饮用水水质要求.本课题研究了应用粉末活性炭处理污染原水的工艺方法和关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模拟静态吸附选炭试验是一种可靠的接近生产实际工况的试验方法.常用炭种中木屑炭的吸附效果较好.(2)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加点是在絮凝中段.这样可有效避免吸附与混凝的竞争,并使粉末活性炭附着于矾花的表面而易分离.建议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15mg/L,该条件下COD_(Mn)去除率可稳定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抽水试验求取含水层渗透系数周期长、操作复杂的问题,以天津某场地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的微水试验为例,采用Hvorslev模型、Cooper模型和Bouwer&Rice模型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并与抽水试验结果对比,Bouwer&Rice模型分析潜水含水层微水试验数据求得的渗透系数与抽水试验结果相比误差小,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
综述高铁酸钾预氧化处理微污染原水具有氧化去除有机物、强化混凝、控制致突变物、除藻、消毒、控制消毒副产物、除砷等多种效能。指出高铁酸钾预氧化处理微污染原水可以极大提高处理效果,缓解目前水质性缺水的危机;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太阳能水质净化系统对北京市亮马河微污染水体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各项水质指标的监测,研究了该系统对河湖微污染水体的处理性能.结果显示:水质净化系统安装后,有效改善了试验区内水体表层富氧、底层缺氧的状况,缓解了藻类在水体表层大量聚集的现象,表、底层DO和叶绿素分布日趋均匀.  相似文献   

9.
微污染水库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中试,研究了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GAC(或O3-BAC)深度处理以及预加氯一常规处理-GAC(或O3-BAC)深度处理对微污染水库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可生物降解性较好的原水,采用生物预处理可以明显地改善后续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的出水水质。对于氨氯、CODMn和UV254较高的水库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应包括生物预处理或O3-BAC工艺。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GAC工艺的总处理效果好于预加氯-常规处理-O3-BAC工艺。此外,GAC能吸附氯仿、致突变物。当GAC再生周期过长时,出水的氯仿浓度高于进水,且Ames试验呈阳性。GAC的去臭有效期在1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0.
微污染原水强化混凝净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无毒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强化混凝净化微污染水源水工艺,并与传统混凝净化法的处理效果作出对比,进而研究强化混凝机理  相似文献   

11.
土壤过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 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土壤过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考察了该工艺对CODCr、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约为0.05 m3/(m2·d), 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时。该土壤过滤系统对CODCr、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4.6%、83.3%、64.3%、59.8%和70%。出水CODCr约为18.3~42.1 mg/L,BOD5约为8.9~17.3 mg/L,NH3-N约为11.2~17.7 mg/L,TN约为21.2~31.3 mg/L,TP小于2.0 mg/L,出水水质优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气温变化和进水污染物浓度对处理效果影响明显。总体上来讲,温度大于22 ℃时,进水污染物浓度越低处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铁心桥试验基地内象目湖微污染水体为对象,研究总氮大于1.0 m3/(m2·d)的高水力负荷条件下,鹅卵石、陶粒、砾石、钢渣、蛭石、碎石和砂子等多种基质和再力花、芦苇、美人蕉及菖蒲等水生植物组合条件下的垂直流湿地和水平潜流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进水总氮浓度在0.793~2.662 mg/L时,种植菖蒲,填料从上到下分别为鹅卵石、碎石、粗砂和细砂的垂直潜流湿地单元(20单元)出水总氮平均浓度最低,为0.905 mg/L;总氮、氨氮和硝态氮平均去除率最高,达80.89%,43.06%和46.32%;总氮浓度从Ⅳ类水体提升至Ⅲ类。进水TP浓度在0.035~1.003 mg/L时,20单元总磷平均去除率最高,为30.59%,价格相对便宜的碎石对磷素的去除效果较好。种植菖蒲及填料组合为鹅卵石、碎石、粗砂和细砂的人工湿地处理单元可以应用于饮用水源地原水等微污染水强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固化有机质土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固化土7d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开展固化有机质土的正交快剪试验,研究复合固化剂的固化效果,结果发现固化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且粘聚力提高更为显著。对于粘聚力:水泥影响最为显著,高效减水剂FDN影响次之,玻璃纤维更次之,水玻璃影响最小;而对于内摩擦角:水泥影响最为显著,玻璃纤维影响次之,高效减水剂FDN更次之,水玻璃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pH对粉末活性炭去除有机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效果受水的pH影响较大。降低水的pH,可显著提高粉末活性炭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对于黄浦江水,当pH为5.5,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40mg/L时,DOC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3.8%和36.2%。  相似文献   

15.
对镇江市金西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可同化有机碳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水与出厂水中AOC浓度波动较大,分别为41~178μg/L和47~198μg/L,均属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临界区间;因氯氧化、混凝沉淀和砂滤等共同作用,常规处理工艺对总AOC、AOC-P17、AOC-NOX的去除率分别为-13%、17.1%与-83.3%,且受水温影响明显;常规处理工艺改变了水中AOC的组成比例,出厂水中AOC-NOX所占比例由30%升至49%。  相似文献   

16.
周建平  许龙  芮旻  沈飚  富良 《给水排水》2012,38(1):17-20
P市地表原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水中CODMn经常高达10mg/L以上,为此,在G水厂的扩建工程中,采用了两级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以保证出水水质安全。水厂运行结果表明,在活性炭吸附饱和后,一级炭池出水CODMn仍有3~5mg/L,需二级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才能使出厂水CODMn小于3mg/L。当前后臭氧分级投加比例为3∶2时,有机物的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衡水地下水科学试验场浅层钻孔土样进行室内一维土柱渗流试验,并用地球化学模拟方法探讨黏性土对咸水迁移转化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黏性土对咸水迁移有一定的阻隔作用,1号土柱对Na+的阻滞作用以吸附为主,2号土柱对Na+的阻滞作用由吸附和阳离子交换共同影响;1号和2号土柱的阻盐率分别为49.8%和54.5%;1号和2号土柱中黏性土的阻滞因子R1和R2分别为1.54和3.78;咸水迁移过程中,控制水岩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岩盐的沉淀,石膏、方解石的溶解,Mg2+、Ca2+与Na+之间的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18.
微絮凝超滤对微污染源水中氨氮去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絮凝超滤工艺对微污染水中氨氮的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氨氮,验证了有机物含量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同时得出了采用铝盐和铁盐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2.5 mg/L,最佳pH值为5.5~6.0。  相似文献   

19.
暗管排水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亚年  李静 《人民长江》2011,42(22):70-72
合理有效地治理开发盐碱地对农业生产及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利用江苏滨海滩涂盐碱土壤,采用暗管排水的方法,进行了室内渗流槽试验,物理模拟土壤排盐过程。研究发现受暗管排水影响,土壤盐分极易排出,可有效地降低土壤盐度;表层土壤盐分运移主要受降雨量影响,盐分下降速率最快;深层土壤受上部土壤盐分的累积和降雨共同影响,盐分下降速率存在滞后性。数学模型Hydrus模拟与物理实验结果相似,并预测了试验后3个月的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