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外国投资对澳大利亚始终具有重要意义。大量外资的涌入,尤其是在资本密集型的能源矿产领域的投入,支撑了澳大利亚经济较快的发展速度。在吸引外资和加大保护本国利益的过程中,澳大利亚政府逐渐发展和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也富有特色的外资审批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同时也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考察了澳大利亚的外资审查制度,总结了澳大利亚政府在审核外资收购项目时关注的重点、把握的原则,以期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外商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也对资源优化配置产生多方面影响。以2002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调整作为准自然实验,具体分析外资准入政策放松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准入政策显著地增大了城市-行业层面生产率的离散度,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从企业层面来看,外资准入政策提高了规制放松行业中企业的平均生产率;除此之外,外资准入政策在地区、企业性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政策效力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非国有企业和创新能力较强的行业。因此,中国进一步扩大外资开放程度和改革外资准入政策时,应考虑到外资准入政策放松对企业生产率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外资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我国政策导向的作用而发生流向变化。例如在中国实行节能战略的背景下,外资开始进入节能领域。在目前阶段,如何评价以往外资在中国的分布与耗能情况,以及未来如何在节能原则下进行外资结构的调整,是本文将要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国民待遇原则是WTO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利用外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外资政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逐步履行入世承诺,让外资融入中国经济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5.
笔者运用离散时间模型,探讨东道国预料内与预料外的外资政策调整对跨国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外资政策不确定性及期数的增加,投资者将更谨慎地进行投资决策,且要求更高风险补偿。而投资决策惯性区间使FDI波动对东道国外资政策调整存在响应强度差异。在此基础上,笔者得出中国FDI规模变动与外资政策调整在时间上表现出不一致性。充分发挥外资政策效用的关键是保持外资政策的可预期性、连续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外资准入政策的制定关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创新。本文根据中国外资准入政策的调整,区分了鼓励和取消限制这两类典型的外资准入政策,并分析了它们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鼓励类政策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在发明专利方面的创新,而取消限制类政策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不同外资准入政策的影响差异主要在于它们吸引高质量外资的效果不同。本文也提供了支持鼓励类外资准入政策产生较多知识溢出效应的证据,并从企业所有制和取消鼓励类政策这两个方面对外资准入政策的影响做了进一步讨论。本文的分析表明,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通过制定选择性产业政策吸引高质量外资是其促进本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7.
OECD国家一般认为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OECD国家大多构建有国家经济安全治理架构,并主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制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体系;二是采取各种政策,如国内经济政策、对外经济政策、军事和外交政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三是在外资国家安全问题上,制定共同的原则和指导方针。OECD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做法,如治理架构、立法、涉及外资的关键基础设施定义、经济安全相关政策等方面,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已有的外资战略和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一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鉴于现有的引资理论基础已发生改变,且引资政策中也存在许多负面效应。因此本文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外资政策的双面性,强调了当前调整外资战略政策的迫切性,并提出我国引资战略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资政策是随着政府对吸引外资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有序推进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内容较为完备的外资政策体系,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振兴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该文运用政策网络理论,从更加系统和动态的角度研究我国外资政策的变迁过程,将宏观的制度描述和微观的行为分析整合在一起,深入分析政策网络结构、政策网络关系、政策网络权力及利益格局、政策网络的环境和政策网络的制度性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外资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外资政策是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给我国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国际外资政策不断演变的趋势下,我国要维持吸收外资发展经济的优势,必须相应地对外资政策作出调整,要尽快地适应形势的变化,但"肯定式"的引资政策依然应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主导政策。  相似文献   

11.
朱秀云 《当代经济研究》2007,144(8):41-43,46
我国在对外资并购的政策导向上保持了稳定性和一致性,认真研究我国外资并购政策的新变化及其完善方向,有利于国内企业正确处理外资并购中的问题,同时有助于政府对相关政策方面给予完善,进而促进我国经济运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面对外资并购在我国的战略转变,我国对外资并购的政策也应做出相应调整。政策的调整既是对相对人行为的一种规范,也是一种价值体现,同时也是对各方利益的调整,必须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13.
贯彻WTO国民待遇原则重构我国外资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待遇原则作为WTO的一个基本原则,贯穿于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中,在有关外资引进的协议中自然也不例外。文章从我国有关外资的法律体系现状着手,全面分析了我国现今外资立法中超国民待遇和低于国民待遇的有关规定、表现及其危害,最后从适应入世需要、贯彻国民待遇原则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重构我国外资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逆全球化思潮下完善吸引外商投资政策,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基于1995—2017年中国发布的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研究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对外商投资的影响,并揭示其引致的外商投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具有显著的吸引外商投资作用,且这一作用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受政策影响更为显著的是低技术行业,行业集中度对政策发挥吸引外商投资作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整体来看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对企业TFP产生显著负向溢出效应,对东部地区企业TFP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对高市场集中度、 中低技术行业企业TFP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对在位企业TFP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对退出企业和进入企业TFP未产生显著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外资在华并购的案例明显增加,但我国对外资并购的管理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对外资并购中出现的垄断倾向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控制乏力,同时在外资并购的审查制度、交易市场、中介机构等方面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为此,必须抓紧完善有关政策、制度和立法,切实有效地规范外商并购投资行为,以便充分发挥外资并购的正面效应并遏制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实证研究外资持股对企业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基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外资持股不仅提高了企业现金股利的分配水平,还降低了现金股利分配的业绩敏感性.这样的结果说明外资股东可能会推动企业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脱离对实际盈利情况的考虑,从而分配更多的现金股利.进一步研究发现,外籍高管是外资股东影响企业股利分配政策制定的重要途径,而增加外资持股时长或国有股东控股都能对这种现象起到抑制作用.本文基于现金股利业绩敏感性的视角对外资在华股权投资的行为特点和投资心态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市场开放及外资引进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哥伦比亚:合理选择外资加强国家参与外资政策哥伦比亚的外资政策颇具吸引力,但对外国投资也有很强的选择性。哥伦比亚是安第斯共同市场成员之一,其外资政策大体上受该集团的约束。根据安弟斯共同市场规定,禁止在保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国内运输、广告、电视、报刊、等行业吸收新的外国投资,也禁止外国投资建设公共设施。本国私人部门能够充分经营管理的企业,不鼓励外资投入;自然资源等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部门,只允许本国公民经营。外商与当地人举办合营企业,可享受优惠待遇。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理论中关于激励政策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连国际机构也纷纷对此展开研究。这是因为,虽然限制性外资政策的效果具有多重性,但结果比较明确(可以有效阻止外资的流入),其内容也早为大家熟悉,而激励性外资政策的效应比较复杂。在未来WTO关于贸易与投资问题的谈判中不仅会涉及而且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海梅 《当代经济》2006,(24):36-37
面对外资并购在我国的战略转变,我国对外资并购的政策也应做出相应调整.政策的调整既是对相对人行为的一种规范,也是一种价值体现,同时也是对各方利益的调整,必须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20.
外资参股后的银行业控制权保护问题是关系中国金融安全的重大课题。本文以控股权与控制权的辨析为理论基础,结合对中国外资参股政策的深刻剖析,全面探讨了外资参股争夺中资银行控制权的方式、路径与案例,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其一,首次从绝对控股权与相对控股权、名义控制权与实际控制权的全新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外资参股政策的局限:仅仅规定20%的参股比例并不能防止外资对中资银行控制权的争夺;其二,通过翔实案例,系统探讨了外资争夺中资银行控制权的方式和路径:相对控股控制与非控股控制;其三,提出了"总量控制"与"抓大放小"的顶层设计政策建议: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根据银行类型实行区别的外资参股控制权保护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