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逐年扩大,土地流转过程中逐步出现土地"非农化"、"非粮化"使用现象,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隐患,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解掌握甘肃省农村土地流转中"非农化"、"非粮化"状况和成因,研究评价这一现象对甘肃省粮食安全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探索解决有效控制"非农化"、"非粮化"趋势的政策措施,我们采取统计调查、实地考察和座谈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在兰州、天水、武威、金昌四市组织开展了一次农村土地流转中"非农化"、 "非粮化"问题专项调研工作.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以博弈论为基础建立双层博弈分析框架,选取耕地流转种树绿化典型案例,复盘地方政府参与耕地流转“非粮化”的博弈过程并揭示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动机和行为逻辑,为国家治理耕地流转“非粮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研究方法:质性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流转“非粮化”问题能否得到有效抑制具有明显的情境依赖特征,即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博弈是耕地流转“趋粮化”和“非粮化”选择的本质。因此,无论对各级政府还是对种粮主体而言,在国家层面对耕地保护实施“辅之以义、辅之以利”又“辅之以法”的“三辅”并治机制才是防治耕地流转“非粮化”的良策。研究结论:为有效防治地方政府参与耕地流转“非粮化”,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治理能力,应在“三辅”并治的基础上以层层设防的策略来遏制耕地流转“非粮化”的不良趋势,即以“中央政府的奖惩、地方政府的规制、社会媒体的监督和种粮主体的抵抗”这4道防线来筑牢粮食安全的“堤坝”。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农村土地流转快速推进,耕地的使用方式已从单一的种粮模式转向多用途模式,耕地"非粮化"现象已经在各地普遍出现,且规模越来越大。乡村振兴的核心目的是促进人口、土地、产业等多种要素协调发展,耕地的使用方式与农村人口状况、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结合目前农村耕地非粮化的状况,分析了耕地"非粮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提出了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地规模经营"非粮化"有助于农民增收,但从长期来看,农地"非粮化"将可能危及国家粮食安全。本文针对农地规模流转中的"非粮化"行为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粮成本高、效益低、风险大、融资难等是导致"非粮化"的原因,而发展冲动、粮补政策不完善、监管惩处不到位则是导致"非粮化"加剧的原因。应通过降低种粮成本、增加农业经营收益、规范耕地用途、改进粮补政策、增强金融支持、加强监督管理等应对"非粮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耕地“非粮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属于准公共物品,离不开政府干预,政府负有阻止耕地"非粮化"的责任。不同类型的耕地种植主体基于不同的价值目标选择是否种粮。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可以兼顾各耕地种植主体的价值目标,有效防范耕地"非粮化"。论述了政府干预耕地"非粮化"的原因,划分了种粮主体的类型,总结了耕地"非粮化"的原因,提出了阻止耕地"非粮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耕地流转中的“非粮化”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分析了当前耕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非粮化"问题和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的冲击。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稳定种粮面积比例;稳定和完善种粮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规模化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及规范性;细化农地利用类型,对耕地流转的农业用途做明确的划分;为规模化种粮者提供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各地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日益加快,但"非粮化"问题也有所加剧,本期特刊发陈洁等人的两篇调研文章,深入分析耕地流转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流转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希望能给各地读者有所启发。2011年,课题组曾针对种粮农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实地调查研究,获得了2884户未转入耕地经营权种粮户2010年的粮食生产经营情况。问卷分布情况是:东部地区(含山东、河北、广东、江苏、浙江、福建)615  相似文献   

8.
<正>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种粮大户是近些年来湖南省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后长期需要坚持的。而近年来因种种原因出现的耕地流转"非粮化"现象,对稳定粮食生产造成了负面影响。围绕耕地流转和"非粮化"问题,我们赴湖南省的株洲、衡阳两市及下辖的株洲、攸县、衡南、祁东四县进行调研。采取听汇报、座谈会、个别走访等方式,先后深入株洲县、攸县、衡南县、祁东县的16个乡镇,走访15个合作社、6家公司、15个种粮大户及部分农户,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户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浙江、河北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对农户转入耕地行为与规模和转入耕地后"非粮化"种植行为与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甄别。结果表明:户主的年龄、所经营的耕地面积、流转租金、转入年限和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户是否转入耕地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转入耕地规模的主要因素。转入方式、合同批准单位和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户在转入耕地上的"非粮化"种植行为的主要因素;户主年龄、所经营的耕地面积、非农收入所占比重、流转租金和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户在转入耕地上的"非粮化"种植规模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与关注耕地流转后的"非粮化"种植现象,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忠贵 《南方农村》2009,25(4):78-80
由于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村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出现了非粮化的倾向。土地非粮化虽然取得了眼前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上看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非粮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耕地流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粮化”问题,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不同类型耕地流转去向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并探寻实现粮食产业规模化经营的有效主体。结果表明:2011—2020年,中国耕地“非粮化”率在0.285~0.305之间波动且呈现上升态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耕地“非粮化”率大致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格局;流转入专业合作社与企业的耕地面积比例分别对耕地“非粮化”率产生显著正向和负向影响,其中流转用于粮食种植的耕地面积所产生的中介效应发挥重要作用;控制变量中单位耕地面积有效灌溉率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显著负向影响耕地“非粮化”率。研究认为,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趋势,专业合作社是粮食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现实选择,应兴办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完善粮食补贴制度以抑制耕地“非粮化”。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土地流转非粮化形成的原因农村土地非粮化趋势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1.农产品内部价格体系不合理。农产品内部价格体系不合理是指同等单位粮食作物的价格远低  相似文献   

13.
耕地流转中过度“非粮化”倾向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年来我国典型地区耕地流转中出现的过度"非粮化"问题,剖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即:种粮比较效益低、法律和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用途不够明确、地方政府对种粮缺少应有的支持与鼓励、农地管理制度和监督缺乏、土地流转费用高以及对流转后耕地用途的片面理解等。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完善粮食补贴制度、对耕地流转的农业用途做明确的划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加大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过程中的“非农化”、“非粮化”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是违背农地流转初衷的,不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也有损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基于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动机差异,本文对二者的行为逻辑进行分析;通过土地用途改变的可逆程度区分,对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影响土地生产率和粮食安全程度等进行了辨析。最后提出需要重视"非粮化"危害,划分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禁止耕地"非农化",建立城乡之间的资源双向流动渠道,修复和恢复耕地土壤,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耕地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的基础支撑,切实保护耕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耕地“非粮化”倾向较为严重,对保障粮食安全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研究发现,耕地“非粮化”防治过程中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产业退出成本高昂、自然生产条件限制、地方财政负担较重和耕地权能主体缺位等多重现实约束。基于此,提出提升种粮综合效益、建立分步复耕还粮机制、分类优化粮食产业基础设施、完善主产区配套支持政策、激励耕地权能主体共同参与的耕地“非粮化”治理路径选择及其政策建议,以求突破耕地“非粮化”防治政策实施的现实阻碍,统筹推进“非粮化”防治任务落地落实,构建多元主体参与“非粮化”防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流转作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下辖的三个县(市、区)农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流转规模、流转主体、流转前后的使用情况、流转方式等方面,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体现出经营规模化、主体多元化、结构非粮化、方式正规化、期限长期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地“非粮化”造成的粮食隐性损失已远超耕地“非农化”造成的显性损失。通过分析可知,农地“非粮化”是既定约束下农地经营主体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结果,也是地方政府“寻租创租”的结果。为此,一方面,应该提高粮食的比较收益,完善精准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农地利用监管力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从而保证粮食生产,保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各地快速发展。泉州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过程中,在流转期限和流转用途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通过充分利用政策促动,项目拉动,以点带动等措施推动土地流转发展,泉州实现了经济、社会、产业等效益上的进步。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的土地流转思想顾虑、收益无浮动,渠道无畅通,行为不规范和种植“非粮化”等问题,应通过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的中介服务体系,强化土地流转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土地流转的政府支持配套政策,以推动泉州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了一大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为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经营资格审核机制和标准,部分农业经营者在已流转的土地上进行粗放低效经营,甚至是假借土地流转之名搞非粮化、非农化经营,  相似文献   

20.
<正>由农业部科教司,中央农广校,中化化肥公司共同举办的"东北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暨东北粮王能力提升研修班"2014年12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近百名从东北各地遴选出来的种粮大户中的佼饺者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针对东北种粮大户的实际需要设计课程,选聘高水平专家讲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培育,农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