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连续七年增产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播种面积,二是单产。播种面积要靠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根据他们的意愿扩大面积来进行种植,我国自从逐步取消农业税试行粮食补贴以后,播种面积在增产贡献当中接近一半;单产要靠科技,靠抗灾减灾,也要靠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在小麦、水稻、玉米等三大主要农作物自给率达到了99%,对于国外市场的依赖度很小。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九连增”主要因素贡献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我国粮食近9年来连续增产(以下简称:粮食“九连增”)现象,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包括对粮食、三大主粮及其它杂粮增产率,粮食总产趋势进行了研究,定量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两方面因素在粮食“九连增”过程中的贡献率大小.研究发现:粮食“九连增”主要得益于单产的大幅增加;单产和播种面积这两方面因素在三大主粮的增产过程中贡献大小存在一定差异,其它杂粮的增产中单产增产贡献率较大.“九连增”期间,现行的一系列农业生产关键技术补贴政策对粮食单产的稳步提高作用显著;而农业生产促进性补贴及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作用明显.笔者认为继续加大各类直接或间接补贴政策的补贴力度,是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有效措施,同时应做好粮食市场的调控工作,防控市场风险,保障粮农利益.  相似文献   

3.
2011年全国早稻总产3276万吨,比上年增产143万吨,增长4.5%。增产的原因不是由于播种面积增加,而是因为单产上升。2011年全国早稻单产为每公顷5697公斤,比上年增加290公斤/公顷,增幅5.4%。单产主要取决于天气,而播种面积的增减则反映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一、2006年小麦播种面积增加、预计产量增加由于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2005年我国小麦生产在2004年恢复性增产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总产量达1950亿斤,增幅5%,2006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3.47亿亩,比上年增加570万亩,增幅1.7%,预计2006年我国小麦单产和总产均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2004,(6):15-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又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实现今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任务非常重要。目前一些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直接影响当前春耕生产及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为切实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实现今年粮食的增产,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大力宣传、全面落实有关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为了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最  相似文献   

6.
来稿摘编     
增加粮食供给的关键因素是科技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的农业发展以及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证明,农业的发展,粮食的增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在这三者的关系中,政策是前提,只有依靠政策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投入是保证,只有依靠投入才能搞好农业...  相似文献   

7.
(一)技物结合是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一个工作重点 农业最终还要靠科技解决问题,这是真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农业科技。从我国和其它国家农业发展的实绩来看,先进技术得以有效推广并形成有效的生产力的关键还是应尽可能地使先进科技商品化,即让先进技术尽可能通过商品、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和使用来反映。据粮农组织统计,1950—1970年的20年间世界粮食增产了一倍,其中靠扩大播种面积的增产因素仅占2%,而提高单产因素占98%,在单产提高的因素中,化肥的增产作用约占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增产贡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算各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和各省区可比耕地资源量,揭示不同阶段我国及各省区粮食生产及增产的特点及原因,揭示我国今后粮食增产的方向。[方法]结合生产力相对指数与耕地面积分析我国各省耕地资源量,测算了复种指数和单产对我国及各省区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测算了我国各省区粮食增产的潜力。[结果]我国各省区人均粮食产量差异明显扩大。1985~1998年间,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增加的贡献率为85.35%;1998~2003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下降,播种面积减少是主要原因;2003~2013年间,单产增加依然是增产主因,但播种面积增加的贡献明显提高。1985年相对生产力耕地资源的省际差异明显大于2013年,据该文估算,我国可增产粮食22.9%~43%,复种指数对于粮食增产的潜力十分可观。[结论]近3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是"南降北升",播种面积差异是粮食生产省际差异的主因。1985~2013年间,粮食播种面积仅占农作物增播面积的15.48%。大多省区耕地复种指数提升空间较大,但多数省区现实的复种指数却在下降,原因是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低下。进一步提高单产的边际约束效应明显凸显,提高复种指数应该是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注意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韩长赋农业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亿万农民的积极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现阶段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千家万户是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这种小规模的、相对分散的生产特点,决定了人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LMDI的三江平原地区粮食增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三江平原地区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贡献因素,为实现持续稳产高产目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基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两个视角,对2003—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23个县域尺度的粮食增产因素进行分解。[结果]从增产格局看,三江平原东部、北部地区增产效果优于西部、南部,且水稻增产最显著,玉米次之,大豆产量呈下降趋势; 从增产总效应看,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均呈现正向效应,但单产效应贡献量不足播种面积效应贡献量的1/3; 从分作物分效应看,播种面积效应与单产效应的贡献量均为水稻>玉米>大豆,大豆播种面积累积效应为负值。[结论]研究区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是以播种面积扩大为主的外延式增产。今后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加强优质高产作物品种的培育、发展精准农业、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才是保障三江平原地区粮食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改革。粮改的目的,笔者认为有三:一是要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二是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调动其经营积极性,使企业扭亏为盈,进而向国家上交利税,取消国家财政补贴,企业得...  相似文献   

12.
我国2000年粮食增产目标的科技潜力分析农业部科技司程序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朱希刚实现2000年粮食产量增加500亿公斤的目标,要从三个方面同时努力:首先是通过科技因素提高单产;第二是通过增加物质投入提高单产;第三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和开荒增加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3.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对2005年的农业工作部署了七项重点: 一是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为基础,以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为重点,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主攻粮食单产,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实现粮食稳定增产。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项目和资金要继续向主产区倾斜,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郎郑欣 《农业经济》2012,(8):116-119
油菜籽是我国重要的油脂原料之一,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2002--2010年我国13个油菜主要生产省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播种面积方面,油菜籽价格、前一期播种面积、成本利润率以及替代产品的价格指数对供给的影响显著;在单产方面,劳动力投入、化肥、简单机械以及上一年的成本利润率的影响显著.本文建议相关部门提供政策的支持和倾斜,并鼓励新技术的研发及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深化农村改革,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农民积极性的高涨与低落,与党的农村政策密切相关。因此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必须注意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总理今年3月5日所作政府报告中提到了我国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就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粮食安全存在隐患”。如何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开展粮食生产保险工作,是稳定农民增收和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增产是种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从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粮食内部种植结构变化的角度入手,对2010~2015年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背后的贡献因素进行分解测算,比较了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作物单产变化、播种面积变化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程度及增产稳定性。结果表明,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最大,但潜力有限;作物单产是未来拉动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稳定单产的根源在于农业科技工作的推广和普及;播种面积目前已接近饱和,鲜有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确实很好。粮食在1995年获得较大丰收的基础上又创新的历史纪录,农民收入是近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这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农业政策正确,大大调动7农民的积极性,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工作努力,才取得这样的成果。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农业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靠天吃饭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现在的粮食增产是年度性的,还不敢说能保持稳定增产,粮食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全国农业也并不是全面丰收,大宗品种的棉花减产1800万担,油料歉收200O万担,去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了3200万亩;其中一部分是靠减棉减油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增产潜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该文从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与提高粮食单产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增产潜力的11个主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粮食单产依然是今后几年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在逐年加强,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替代单产成为第一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国家政策、农业劳动力素质、农业机械化水平、生物防控技术和化肥使用量等,也都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为国家和黑龙江省粮食增产做出突出贡献。垦区粮食增产的影响因素可以分解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作物单产水平以及内部结构调整,本文通过对以上三个因素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析发现,播种面积的扩大是粮食增产的稳定因素,内部结构调整对粮食增产贡献显著,而粮食单产仍具有很大提升潜力。通过量化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垦区今后粮食增产路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