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的新《公司法》由于对出资形式采用"概括 列举"的模式,使得理论界对债权出资问题仍有争议.文章通过分析认为立法机关应通过法律解释并明确债权作为出资形式的法律地位,从而达到统一认识,推动我国公司制度建设,完成鼓励投资创业的法律使命.  相似文献   

2.
孙赫 《魅力中国》2012,(35):68-68
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物质资源实际上相当匮乏。如何通过企业制度安排使得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成具有现实价值的人力资本并与有限的物质资源优化组合产生新的生产力,成为我国公司立法的一个重要且迫切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人力资本出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公司法的视角下对人力资本出资进行理论探讨和规范研究,从阐释人力资本及其出资的概念、特点等入手,在分析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责任制度、竞业禁止制度的基础上,论述人力资本出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外国立法和实践深入探讨我国确认人力资本出资相关法律制度所应解决的问题,提出对人力资本出资的改进和制约措施,从而在理论和制度上为人力资本出资的引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因轻率为他人提供借款担保而造成严重损失的案例,我们常有所闻。大量的事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对借款担保引起重视,现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敢轻易为他人提供担保了,许多单位已经把不得为他人提供借款担保作为内部不得违背的一条纪律。但是代人出资或者其他形形色色的假出资,一样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这一点似乎还没有被大家十分清楚地认识。下面就以某公司所发生的事例来说明此事的严重性。一家曾在国内个人电脑制造业有些名气的NT公司,有意到上海某地区投资设立一家个人电脑组装生产公司。  相似文献   

4.
王蕊  王宇 《魅力中国》2010,(29):139-139
知识产权出资是知识产权资本化的过程,也是知识产权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结果。但是,知识产权因其特有属性而使知识产权出资较之于有形资产出资更为复杂。尽管我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立法已颇具规模,但是有关知识产权出资的适格性、出资比例、出资的权利形态等相关问题的法律研究仍显不足:完善知识产权出资制度,有助于推进知识产权资本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姜雷 《中国经贸》2011,(20):80-80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和生活形态的同时,侵权责任法所规制的侵权行为也不可避免的拓展到了网络空间,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现象日益增多,其中当然包括了我国《侵权责任法》尚未确立的侵害债权制度。因此,有必要对网上侵害债权的几个基本问题作出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35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出资规定存在的漏洞,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1年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对于抽逃出资的情形予以规定,这就使得过去难以认定的股东抽逃出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拟从出逃出资的概念出发,结合虚假出资、股东借款、公司减资等相关概念,对于抽逃出资的情形及其认定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9.
人力资本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出资注入企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而确立人力资本出资的法律地位是人力资本出资制度施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张利国 《特区经济》2011,(11):246-249
在人力资本出资法律问题上存在着肯定说和否定说。持否定说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本出资存在诸多法律障碍: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本出资不具有出资适格性,人力资本出资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人力资本难以评估。然而,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本形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凸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待人力资本出资,科学的态度是理性地分析影响人力资本出资的各种障碍性因素,积极建构人力资本出资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资金短缺是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以下简称社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社有企业经济实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网络龙头带动作用不好的重要原因。在当前体制下,社有企业资金筹集渠道主要有二:第一种是债权融资,最常用的就是向金融机构贷款;第二种是通过资本运作,以增资扩股或者企业上市等方式,实施股权融资。上述两种融资方式各有特点,优劣各异,在法律制度和风险防范方面也有较大不同。本文仅以法律为视角简要分析供销合作社企业债权融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南洁 《开放导报》2003,(11):40-42
技术出资是指技术所有人以技术财产权作为出资物向欲投资的客体出资,从而在企业所有权中占有一定份额的一种出资方式.有的学者称之为技术入股,也有的称为高新技术出资.出资技术具有几个特性:第一,可作为出资的技术应当是具有财产权的属性,它能够通过评估确定其价值;第二,技术出资方依据所出资的高新技术而取得股东地位;第三,所出资的高新技术成为企业股本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侵权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绝对权,然债权作为相对权,从权利的法律性质、债的效力本身、债的财产性以及法律秩序等方面亦体现了其与绝对权相类似的一面,具有不可侵性。《民法通则》和相关法律文件虽在一般规定上暗含债权侵权的法律精神,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条文.致使债权侵权在理论和司法实务上存在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刘翠英 《中国经贸》2010,(18):172-172
现代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为了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关的规定来平衡企业和银行之间的融资业务会计核算关系。目前,企业的应收债权管理主要有三种方式,以应收账款为质押取得借款、应收账款出售和应收债权的贴现,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应收债权的会计处理,文章从对上三种处理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各国货币尚未统一的现实条件下,货币错配是客观存在而又难以回避的普遍现象。我们根据一国对外资产与对外债务的状况,可以把货币错配分为两种类型即债权型货币错配与债务型货币错配。本文首先介绍货币错配研究的若干理论;其次,结合中国的债权型货币错配的特点,进行成因分析;最后,给出了弱化中国债权型货币错配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财产法理论认为,物权是支配权,债权是请求权,性质完全不同,两者之间只有区别、没有联系。实际上,财产分为2类:一是只有私益性、没有公益性的财产,二是既有私益性、又有公益性的财产。对于第一类,物权和债权具有绝对的区别,没有直接的联系。对于第二类,物权和债权只是权利人的直接支配性大小有差异,物权的直接支配性大,债权的小。同样,某标的物的物权主体具有惟一性的理论,只适用于第一类;对于第二类,一个标的物的物权主体有两个或多个,一般包括私人主体和公共主体,共同拥有该标的物100%的直接支配性。直接支配性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大小变化以及物权与债权之间的相互转换,形成了一种实现财产权利合理分配、促进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调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担保,作为保障债权实现的工具和措施,在融资方式不断创新的今天,其已成为兼具债权保障功能和金融产品特性为一体的混合工具。有效识别和防范担保中的关键法律风险,对于保障债权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债权担保实践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风险,提出了具体防范措施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善意取得制度在物权领域内为保护真正权利人确立了制度模式,而在债权重复让与中,如何于保护受让人和真正权利人之间求得平衡,同样需要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