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环境作为经济社会软环境中的核心要素,是实现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经济法的视角分析了其在软环境建设中的社会整合功能,并提出经济法制度创新需要同时考虑经济法实体内容及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2.
康达华 《经济师》2010,(3):17-19,22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地,其建设过程和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文章围绕"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制度建设",以武汉城市圈为实例,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需求和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法治社会,法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出发,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基础理念可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法律规定以及我国既有的政策,有助于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理论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4.
崔景俭 《经济师》2009,(3):217-218
在当今世界的财富创造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突显,但把人力资源激活成人力资本,主要就是借助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实现的。虽然制度不会尽善尽美地解决一切问题,但现代社会生活的秩序及其活力主要是靠制度来实现和保障。制度化的发展才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张扬 《经济研究导刊》2007,1(8):136-137
经济法是20世纪世界法制史上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从政府经济管理的发展和经济法的发展来看,经济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发展、公平、安全三位一体.我们可以从政府经济管理与经济法的内在关系,来分析政府对国民经济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法律前提,看到政府在国民经济管理领域中的作为与不作为,体会政府管理经济的观念、体制和方法都要与时俱进,这就是经济法制度创新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毛睿民 《经济师》2009,(10):91-92
文章结合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阐述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四点认识与体会;探讨了统筹兼顾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论述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提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要加强经济责任制度、全面预算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等三方面制度建设。新时期应以科学发展观引导高校财务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7.
我国欠发达地区制度创新的后发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欠发达地区在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市场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区域特色文化建设等领域具有制度和体制创新的后发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徐强胜 《经济经纬》2004,110(3):150-152
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之法的经济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其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 ,经济法是国家经济干预之法 ,其本身存在着极大的制度缺陷与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干预对市场经济而言是一种外在的东西 ,故其干预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干预不当 ,并滋生官僚主义等弊端 ;而且 ,经济法的干预是由相应机构的相机干预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随意性 ,这也必然使经济法暴露出对经济发展的不定性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问题虽然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经济法学界多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表明,传统的部门法划分标准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民法催生和增强市场失灵,经济法则矫正市场失灵;民法是对市场经济中权利的初始界定,是国家建立和维持市场经济之法,或称市场机制之法,而经济法是对权利的重新界定,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之法;民法确立市场自有制度,经济法则确立政府干预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万蓉 《现代经济信息》2013,(12):304-305
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已经逐渐由党中央的文件,转化为各行各业所普遍关注的话题和共同奋斗的指南。基于和谐社会理念之下的经济法创新,就已经在这一背景之下,成为了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广大法律工作者和法学专家也从各自的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将结合经济法本身的基本内涵,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立足科学发展观,对在和谐社会构建大背景之下的经济法创新途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不会自动得到贯彻,需要制度的引导和规范.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机理,全面分析了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障碍,并从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干部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公共财政是其中制度安排方面十分重要的保障因素。当前财政部门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财税政策手段,整合公共资源优化结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还要从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入手,用改革的办法更好地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此,基于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精神和所提出的目标与任务,研究和分析这些目标任务对财政提出的新要求,本课题研究着眼的主线是积极整合政府可用资源,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以切实发挥公共财政应有的职能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丁李强 《时代经贸》2011,(16):67-67
近年来,三鹿奶粉、染色馒头、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民众对于食品安全日益担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危机的思考。2009年6月1日颁布的《食品安全法》正式确立了食品召回制度,对于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和产品,实施召回制度,无疑是一项制度的创新。本文主要探讨食品召回制度何如体现经济法的秩序、效率、公平正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三地在走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制度上的障碍,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在比较横琴、南沙、前海3个新型区域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提出在遵循粤港澳以制度创新促进三地政策融合、市场运行机制融合及法律融合的总体框架下,横琴、南沙、前海3个新型区域应按照先行先试、错位融合、协调推进的思路进行制度创新,探索与港澳先行融合的制度安排,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法取得长足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文章认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实施体制与机制,完善和发展经济法。  相似文献   

16.
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开创新事业、全面建设小康新局面的重要任务,还是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必然产物.经济法作为规范经济的重要法律,不仅具有发展社会主义和完善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还能指引我国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方针,在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生活领域、政治领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发展好经济法,才能更好的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三地在走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制度上的障碍,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在比较横琴、南沙、前海3个新型区域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提出在遵循粤港澳以制度创新促进三地政策融合、市场运行机制融合及法律融合的总体框架下,横琴、南沙、前海3个新型区域应按照先行先试、错位融合、协调推进的思路进行制度创新,探索与港澳先行融合的制度安排,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伍争荣 《经济师》1995,(5):24-24,22
<正>1993年11月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写进党的文件的背景是:1992年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在施行中受阻,十四项经营权无法完全落实,企业难以真正转换经营机制,这使经济理论界和决策层认识到,只有制度创新才能转换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企业改革已从放权让利阶段走向了制度创新阶段.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无论是放权让利,还是制度创新,企业改革的现实目的都是使企业转换机制、提高活力,决不是为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我们说放权让利这条路行不通,决不是因为它没有触动企业制度,而是因为它不能转换经营机制,没有真正提高企业活力.所以,如果我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结果仍然没有转换经营机制,仍然没有提高企业活力,国有企业亏损面仍然没有彻底改现,那么,我们恐怕只能承认现代企业制度无效了.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创新的制度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创新主要指金融主体引入新的金融制度因素或对原有金融制度进行重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变化产品要素和组织形式,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表现形态的金融行为。由此可见,金融创新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创新将寸步难行。该文从金融创新的制度机理角度,讨论了金融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金融制度创新与制度体系建设,并强调指出,金融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力资本形成困境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形成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突破了目前研究人力资本形成问题的纵向视角局限,从横向方面分析造成当前我国人力资本形成困境的地方政府行为因素,提出以政府为主体的促进人力资本形成制度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