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部六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占东 《经济经纬》2005,(6):109-112
中部塌陷的形成既有国家产业布局政策的原因,也有中部六省自身产业结构缺陷的原因,它会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整体性的危害。实现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它对保持和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中部崛起,除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外,应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选择主导产业,促进支柱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选择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工业结构,支持新型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紫哲  杨红瑞 《经济论坛》2012,(8):11-14,20
文章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为标准区域,分析了河北省从“六五”到“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状况.结论表明,河北省第一产业偏重,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第二产业产业偏大,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偏小,缺乏竞争力,据此提出以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河北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旅游产业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淮安市旅游产业结构进行研究评价,并结合淮安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各产业部门的优劣势,找出淮安市旅游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简单的提出了一些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是地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河南制造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与全国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从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了制造业内部问题所在,以探讨河南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并结合实际为河南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张蒙  贾文毓 《经济研究导刊》2008,(1):141-142,187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分析2001--2006年山西省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影响因素,揭示了山西省11个地区在产业结构与区域竞争力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各地区在全省的准确定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对我国2001-2008年间东、中、西部地区间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表明:第一、二产业方面,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产业竞争力持续下降,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劣势开始显现,但中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大幅度增强,并超过东部地区,且西部地区的第二产业竞争力明显强于东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方面,东部地区体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但产业结构已显现出不合理的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情况下,竞争力却趋于下降,且中部地区竞争力最弱.  相似文献   

8.
基于SSM法的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结果,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通过测算苏北地区三次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及进行偏离-份额分析,揭示产业结构对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部六省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构建了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并对中部地区与东部发达省份浙江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就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政府职能转型的视角,基于协整理论和VECM,运用中部六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部地区公共支出调整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三个维度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增加政府公共支出规模、调整公共支出结构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在长期内能够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中部地区短期内公共支出规模调整和结构转型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不存在均衡关系,因此中部地区政府公共支出的规模调整和结构转型不是经济发展的短期原因.  相似文献   

11.
Strong growth, intensive structural change, and expanding informality have characterized many developing and emerging economies in recent decades. Yet most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chang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overlook informality.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informal sector in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Russian economy on aggregate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dataset for 34 industries covering the period 1995–2012 and applying three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ggregate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is decomposed into intra-industry and inter-industry contributions. All three approaches show that the overall contribution of structural change is growth enhancing, significant, and decreasing over time. Labor reallocation from the formal sector to the informal sector tends to reduce growth through the extension of informal activities with low productivity levels. Sectoral labor reallocation effects are found to be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methods applied.  相似文献   

12.
董丽霞  张子君 《技术经济》2021,40(11):84-93
劳动力迁移会对劳动力供给的空间配置产生影响,最终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一般包括产业高级化和产业合理化.本文选取2002—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劳动力迁移和制造业的高级化和合理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劳动力迁移会促进流入地制造业合理化程度的提高,但不利于制造业的高级化.只有在外资规模较大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较高的地区,劳动力迁入才会对本地的制造业高级化产生积极影响;外资规模、人力资本积累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都有利于增强劳动力迁移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未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先进制造业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内生型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收入翻番的基本支撑。处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也仅为美日韩等先进国家的1/4或1/5左右,劳动生产率提升较为滞后。在当前制度红利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抓住城镇化、信息化和全球生产制造方式变革机遇,注重发挥"三个效应",即追赶效应、丹尼森效应和鲍默效应,着力创造"劳动生产率红利",继续形成对发达经济体的较快追赶步伐和推动增长模式升级。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部崛起”这一号召之下,中部金融业的发展如何能更有效地为其经济增长起到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我国中部地区六省1995-2004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探求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政策建议。这一研究对中部地区形成科学而有效的发展战略,实现经济振兴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world economy. The analysis relies on a newly constructed dataset comprising 169 countries and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1991 to 2013. Shapley decompositions a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pace and pattern of structural change across regions and sub‐regions. Country‐level estimates are then used to conduct an original empirical exercise on the determinants of structural chang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labor reallocations (structural change) have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enhancing economic performance since the early 2000s, even if they remain comparatively less important than within‐sector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 The widespread reallocation of labor from agriculture to the services sectors has been the key driver of structural change. Finally, we find robust evidence that the pace of structural change is significantly shaped by human and physical capital. The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investments in education and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are crucial to accelerating structural change.  相似文献   

16.
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对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总体和分行业两个方面检验中国工业企业出口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出口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负相关.造成出口效应不显著的原因除了中国尚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外,还与中国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高、加工环节大都处于劳动密集型而且技术含量不高的水平、加工过程短、增值率不高有关.因此,中国如果减少加工贸易的出口,便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降低外部需求.  相似文献   

17.
张曦  赵国浩 《技术经济》2011,(4):46-51,76
应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08年我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煤炭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对变动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但发展趋势良好;2001—2008年期间全国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6%,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效率的提高,而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小;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煤炭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原因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最后,给出提高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环境管制与工业生产率增长:东部地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曼奎斯特—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0-2007年东部工业在考虑SO2和不考虑SO2排放情况下的效率、生产率增长及其成份的增长率,并且估计出了环境管制给企业带来的成本。结果发现:上海和广东处于生产前沿;考虑SO2排放后,生产率增长率下降;天津的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都最高,北京环境污染管制的成本最高;FD I投入、国有企业比重、资本劳动比、废气治理投资和环境管制成本对生产率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Our research aims to summarize the implementation results of the former strategy of reducing redundant personnel and improving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railway system.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and advanced methods of foreign railway enterprises, the thesis studies the way and measures for the Chinese railway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labor productivity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and provides policy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roving labor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railway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20.
朱明 《财经研究》2016,(7):111-121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严重滞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文章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于美国的追赶进程进行了分阶段的分析,基于增长核算框架着重分析了服务投入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在1995-2003年期间对美国的追赶效应明显,但服务投入密度提高的贡献相对偏小。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在2003-2009年期间对美国的追赶效应更加明显,但服务投入密度相对偏低的贡献反而拖累了追赶进程。服务投入的内部结构分析显示,我国农业服务投入的发展滞后基本上是全方位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差距,需要充分认识到服务投入的重要性。解决我国农业服务投入发展滞后的问题需要在农业金融、农业保险、农业营销、农业物流、农业“互联网+”和农业机械融资租赁服务等方面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