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娟 《中外管理》2003,(9):38-39
衡量“优秀雇主”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员工人“人际体验满意度”。而让自己的员工满意是提升企业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的形势,使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人”的问题,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没有企业高素质的专业骨干和行家里手,企业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因此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培养知识性人才,正确的领导这些优秀的知识性人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快乐阅读     
《敬天爱人》 利他竞争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没有满意的内部客户,就没有满意的外部客户。应该真正使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伙伴,而非仅仅是工具。但员工利益和福利等“利他”行为所产生的竞争力到底有多强?海底捞的幸福成长模式和“变态”服务理念,让眼睛始终盯着利润的中国企业家们见识到了一种强大而持久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林红菱 《企业经济》2003,(5):136-138
企业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两个“上帝”——企业内部的员工和企业外部的顾客。只有满足顾客的要求,企业才有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实现顾客满意,需要全体员工不懈的努力,企业必须首先让员工满意。顾客满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员工满意是顾客满意的保证,而企业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员工的满意。所以,员工满意是企业发展的起点和终点。一.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概念和内容1.员工满意《辞海》中对满意的解释:满意是人的一种感觉状态、水平,是在比较自己对某事或某物的期望与实际情况后所产生的感觉。满意的程度可用满意度进行量化描述。满意…  相似文献   

5.
浅谈业绩评价中的非财务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非财务指标兴起的背景1.企业的性质和活动日益复杂,除投资者之外,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顾客和员工视野广阔,对企业的影响力空前巨大。而财务业绩只代表了投资者的利益,却体现不出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可知识经济时代谁也不能单独主宰企业,只有各方利益得到有效协调才能保证企业的存在。所以,为了将当前的成功与未来持续的发展联系起来,有必要在衡量企业业绩时把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进来,引入“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使企业在各方利益间求得平衡。2.随着技术革新步伐的加快和全球化…  相似文献   

6.
在激励机制上。还要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组织结构、骨干人员的实际“心”理需求的差异、个人的希望及未来的发展,来调整激励措施,否则。任何没有让员工从“心”里认可的激励都是徒劳,甚至还是成为员工离你而去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7.
中层管理者通常是企业内部承上启下的一层,他们既是业务骨干,同时又肩负着带领团队、培训员工等管理职能。拥有一批优秀的中层管理者,不仅可以为公司发展保有“中坚力量”,更可以为高管部队提供人才储备。可是,中层管理者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理顺企业老板、中层管理者之间与下属员工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作为快餐业的巨无霸,麦当劳以“高质量、刷到的服务、清洁的环境、为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食品”的优秀文化而著称于世。而这种优秀文化的落实和执行要靠每一名员工的热情服务来完成。麦当劳的员工激励制度是促进文化落地的“永动机”。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麦当劳并没有什么秘密,而是累积多年发展的经验,步步提高,努力达到顾客满意、沟通合作、奖惩分明、提供机会。员工在感受到企业的诚意、活力和价值以后,自然更加忠诚。  相似文献   

9.
爬坡企业谋求规范化发展困难重重,管理创新是良方。管理层及骨干员工入股企业的体制变革能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以操作管控型向战略管控转变能降低管控费用。目标管理能激发创造激情,若辅之以计划管理的工具,再加上点网格化管理的监控,就能确保客户、员工、股东及其他利益攸关者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中外管理》2007,(2):81-83
在企业深处困境而引入新生骨干时,老板如何协调新老体系员工的利益与公平感,避免企业内部的矛盾和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骨干,已经完整地融于世界文化交流的有机生命体。在现代社会中,它不再单纯是一个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和企业员工养家糊口解决温饱的地方,而且还是企业员工实现自我表现价值、寻求精神追求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机构”。因此,企业不但要考虑作为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而且更要考虑作为“文化机构”的“精神实现”。只有建立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生命力才能永不衰竭。  相似文献   

12.
10年前,IBM总裁到中国来,中国移动董事长问:“你很有声望,请教一个问题。员工、股东、客户三者之间谁最重要?”答:“缺一不可。如果非要说谁最重要,员工排第一,有满意的、有幸福感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客户和股东。” 有一句话说:企业成功看高层,企业优秀看中层,企业卓越看基层。  相似文献   

13.
留住企业的骨干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人才,核心骨干人才的流失往往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如何有效避免企业内部骨干员工的流失,是各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必须正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用描述性研究和定性分析法来讨论什么样的员工是骨干员工,挽留企业内部骨干员工的益处,如何挽留企业的骨干员工等问题,指出企业与员工不是对立的,从马斯洛的个人需求理论角度阐述企业从制度、文化等方面留住骨干员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持久的、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当股东”就是经常被企业采用的方法之一。关键问题“如何让你的员工当股东”并不是热炒的“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一般是指股份公司实施的一种员工激励机制,但在目前还有许多政策和法律上的障碍。相对而言,“让员工当股东”在民营企业中却容易得多。这第一是由于民营企业资本不涉及国有资产,国家政策限制少;第二,民营企业老板可以自由处分自己的股权,灵活性大。比如,有的公司设立之初就把股权分配到骨干员工名下;有的公司在成立后由原始股东让渡部分股权给骨干员工,经过工商…  相似文献   

15.
<正>淘汰:己经过时的人事部模式 人事部模式认为,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中,企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员工处于绝对弱势地位,企业的利益绝对高于员工利益,企业以其完善的制度、强大的资本而存在和发展,员工只不过是企业“大机器”上的一个个零部件而已,员工的个人力量对企业来说无关大局,让甲去充当这个零部件还是让乙去充当,其结果是一样的。 根据管理动力学理论,在营与被管的两方中,存在一种双向作用的“力”,这种“力”,打个比方,就象太极推手,双方都在用力推对方,力量强大的那方获胜。用管理动力学原理,可以科学地解释人力管理的发展原因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花大价钱引进的人才“跳槽”了,悉心培养出来的骨干辞职了,委以重任的心腹“叛逃”了,还带走了骨干团队、大批客户资源甚至商业机密……诸如此类因核心员工的“不忠”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引发企业经营震荡的事情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花大价钱引进的人才“跳槽”了,悉心培养出来的骨干辞职了,委以重任的心腹“叛逃”了,还带走了骨干团队、大批客户资源甚至商业机密……诸如此类因核心员工的“不忠”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引发企业经营震荡的事情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8.
国人常讲:内圣方能外王。文化与品牌亦可作如是观。 文化是一个组织的内在灵魂,是一个组织对使命愿景价值观及其他系列理念的服膺与践行。一个优秀的企业,就是要创造~种能够使全体员工上下同欲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意识、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工作环境、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并能够积极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制度安排。建立企业文化,必须使每一位利益相关者满意,他们包括顾客、员工、股东、社会与环境,甚至包括供应商和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9.
班组员工是企业管理最基层单元主体,是最广泛的人员群体,其技能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作用于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制造成本等方面,而其中的班组青年骨干又是班组作业与管理的关键人物,亦是班组长的核心后备人才群体。文章以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造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制造服务中心或中心)为例,通过对班组青年骨干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模式的完善,完成班组青年骨干员工培养项目的开发。在达到为企业储备班组长优秀后备人才的同时,提升班组青年骨干员工的管理与技能水平,进而促进班组建设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许多现代企业的一种文化,“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彰显了大唐电力的一种人才文化理念。在多数人的思维里,“以人为本”理解的比较表浅,也许仅仅是“能者上,庸者下”,深层次的“以人为本”理念涵盖了企业在识才、选才、用才、育才方面的工作,而“育才”作为员工成才的基础,突现了其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说,人才的发展是支持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之间,尤其是同行业之间,若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足,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会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坚持加强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提升与发展,才能打造优秀的人才库,从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本文结合所在单位情况,浅析了目前员工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总结出几点提升员工培训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