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长期激励是激励周期在3年及以上的一类薪酬分配方式,是企业薪酬激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营企业中已广泛使用,但在国有企业的应用总体上仍处于探索并逐步完善的阶段.超额利润分享激励是国务院国资委中长期激励"3+2" 工具箱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企业完善市场化收入分配制度、激发骨干人员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源和活力源。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民营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激励因素的影响特征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民营企业长期依靠物质激励所带来的影响企业发展的新问题,提出将企业基层管理中的激励因素相互结合起来,综合应用创新的激励方式,以增强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使我国民营企业经历了发展的"严冬"。面对危机形势,根本着手点应该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从融资、管理、产品、技术、营销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帮助民营企业顺利渡过危机,实现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全球知识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宏观环境下,民营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充分寻找、利用一切资源。而作为企业重要资源的员工也必将引起民营企业越来越高的重视,如何吸引、留住、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让其保持高昂的士气成为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生存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亟待提升中小民营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青年员工参与管理内容需要特征及激励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在对员工参与管理内容需要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民营企业不同岗位层级、不同学历的青年员工参与管理内容需要作比较,以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青年员工参与管理内容需要作比较,从不同角度揭示出民营企业青年员工参与管理内容需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激励民营企业青年员工参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民营企业应用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民营企业研发人员的特点,从职业生涯系统、激励方式、工作时间、薪酬体系、岗位设计和组织文化等角度提出了民营企业的柔性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在对员工参与管理内容需要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民营企业不同岗位层级、不同学历的青年员工参与管理内容需要作比较,以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青年员工参与管理内容需要作比较,从不同角度揭示出民营企业青年员工参与管理内容需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激励民营企业青年员工参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民营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其地位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突出。当前,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正处于由原始创业向“二次创业”发展的过渡期中,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民营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从产权激励、发展与权力激励和文化激励入手创新与完善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行权标准看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与人才的缺乏是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两大瓶颈,在知识经济时代,民营企业人才资源匮乏问题尤显突出。据调查,民营企业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达30%以上,浙江一些医药生产企业的人才流失率竞达70%。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制定的管理人员薪酬制度具有短期化倾向。虽然民营企业上市后职业经理的薪酬制度开始从短期激励向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方式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不少民营上市公司也已开始尝试使用股权激励方式来激励高级管理人员,但较高的人才流失率表明其设计的股权激励机制尚有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0.
民营企业作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压力的刺激下,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实现利益最大化。但是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民营企业的面临着诸多的危机挑战,正确对待危机管理是民营企业的新课题。本文分析了危机管理的根源与类别,探讨了民营企业危机管理的决策与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贺瑜丹 《价值工程》2010,29(10):45-46
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以及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理财环境下,民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情形越来越多。本文在介绍财务危机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民营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内外部原因,最终,提出了民营企业防范财务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郭倩 《价值工程》2010,29(8):66-67
该文以2004年至2006年期间发生的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的案例为对象,研究我国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的动机,研究发现买壳后的资产重组与民营企业买壳绩效显著正相关,我国民营企业买壳上市更多是协同动机而非掏空动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民营企业突出的问题就是激励机制的缺失。为了留住人才,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而在人力方面保证企业正常的持续的发展,这必将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存在自身的特点,其激励机制就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企业特点的基础上,从而根据权益层、经营管理层和操作层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和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新冠疫情所造成的“黑天鹅”效应更是让很多民营企业措手不及。部分民营企业为了有效控制复工复产之后的成本,采用裁减员工或者变相降薪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心,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基于以人为本视角,论文探究了民营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对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工作主动性等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企业从提升企业工作效率角度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危机常态化的社会里,民企发展面临着人类需求复合化、市场经济竞合化、社会经济转型化、外在环境突变化的外部危机以及内在脆弱、失误决策、不善管理、人才流失下的内部危机等,相应地对其财务产生着重大影响;为此就需要民企财务立足适应性,增强对危机的反应性和适合性。  相似文献   

16.
小微型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缺乏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学界和业界对此尚未给予应有的关注。本文基于小微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困境,依据战略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企业管理视角提出了以确定对象、明确责任、制定战略、保障实施、评价成效为要素的小微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践行模式,以益于探索适合小微型民营企业特点的企业社会责任践行模式,促进小微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实体经济陷入困境,尤其是产品附加价值较低的大量民营经济遭受重创。民营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就业增长的源泉,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当务之急。基于价值链视角,可以为民营企业分析自身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力,进而为采取正确的策略提升竞争优势奠定基础,引导民营企业从追求利润最大转变为追求价值增值最大,强调价值管理,塑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出口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出口型企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2009年的出口贸易首次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负增长。这使得企业界和理论界开始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如何预防、减轻甚至杜绝危机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出口型企业的危机来源和分类,然后对危机监测、危机评估、危机预警、危机预控等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接着基于危机管理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建构了企业危机预警系统。该系统模型可以应用于出口型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有关监管部门,有利于提高出口型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许碧玉 《价值工程》2013,(12):147-148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开始脆弱复苏,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仍不明朗。我国企业"走出去"适逢难得的机遇。继国有企业之后,不少颇具实力的民营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努力通过海外并购寻求更大的商机。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剖析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帮助民营企业海外并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The growth of the new private sector in Russia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expansion of trade and services, requiring a labour force with different occupational and skil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ose of the Soviet economy.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first research ever undertaken on training practices in the new private sector in Russia.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forty case studies of new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a large-scale household survey in four relatively prosperous Russian cities carried out in the first half of 1998. 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old system of vocational retraining has largely collapsed, but very little has arisen to take its place. The majority of new private employers make little provision for the training of their employees, relying heavily on training provided by previous state employers or on the motivation of their own employees or prospective employees to undertake training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at their own expense and in their own time. At the same time, the availability of appropriate training is limited and it is extremely expensive in relation to the resources available to new private employers. Nevertheless, those who undertake training experienc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earn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