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方法,即依法治国(法治);另一种是专横非法、为所欲为的方法,即以人治国(人治)。要法治还是人治,这是任何政治体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历史证明,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民主化、民主法律化的体现。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法治国家最初是相对于“警察国家”而言,是指主要依靠正义之法来治理国政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和权利得以合理配置的国家类型。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是指依靠正义之法、崇尚民主精神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从而使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和谐配置的国家类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孙亚洲 《北方经贸》2012,(2):122-123,125
探讨了人治与法治的实质与内涵、区别与联系,并指出了人治与法治的偏颇,以及正确处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关系的途径——把人治、德治与法治统之于一元——实现"道治"、"正治"。  相似文献   

3.
从崇尚人治到崇尚法治,从提出依法治国,到把依法治国看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坚持依法治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是要想坚持依法治国,任重而道远。文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依法治国的理论来源、重要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特点谈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4.
刘纯 《消费导刊》2009,(6):147-147
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与发展只始终是我国社会得以不断向前推进一个基点。而人治与法治、法制国家与法治国家、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三组概念的变迁彰显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共十八大四次会议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依法治国"现在各个领域都得到提倡。但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起步较晚,导致公司治理在法律制度的构建上较为薄弱,很多时候人治大于法治。本文从公司治理的概念出发,结合依法治国的大环境,分析法律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提出我国公司治理在法律层面的缺陷以及关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加强政法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打造政治过硬件的政法队伍,是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毅 《致富时代》2015,(1):130-13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孔子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明。特别是"仁爱"思想中爱亲、爱众、仁者的品质对当今社会出现的诚信危机、社会冷漠等现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孔子仁爱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有着多种冲突。为此,应克服传统人治的思想,把孔子的仁爱思想同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法治建设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企业法治是理念、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体。伴随着整个社会"法治"大背景的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在日趋成熟的同时愈来愈呼唤企业法治。现代企业实现法治的首要前提是企业家必须具备一种摒弃人治、崇尚法治的精神。企业法治的实践,归根结底为企业家法治精神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依法治国这一思想建设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历史必然性。强化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弘扬法治精神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9)
法治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已被肯定,依法治国是历史的必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推进和中国梦的实现都需要法治来保驾护航。依法治国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有力保障,把握新形势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迈进。  相似文献   

11.
要刊要闻     
如何让法治成为信仰?《人民论坛》2013年第16期如何让法治成为信仰?信仰法治,关键是要消除人治。因为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以及人治背后的封建文化,正是人治封建传统阻碍了法治。破除封建人治意味着,不仅要破除封建特权的思想,还要触动某些特权者的利益,不仅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文化制度,还要清除封建等级制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各种乱象肇始于人治,人治已成为掣肘,只有法治才是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抉择。法治思维、旅游基础要素、旅游市场的法治构筑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治理理论认可人治存在的正当性。从治理主体角度来看,人治是与自治相对应的他人之治,自治则是主体的自律。从治理规则角度来看,德治需要人的模范带头作用,无人的法治不足以自行。人治的方式主要有英雄模范方式、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协同方式。党的领导就是一种群体的治理,符合治理理论的逻辑。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社会矛盾凸显的一个时期。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处理社会管理问题必须坚持法治。文章论述了法治政府建设下依法治国与社会管理的关系及其面临的困境,指出要在全社会崇尚法治,让法治真正成为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15.
<正>自从1999年依法治国入宪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进入21世纪,中国法治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并且取得了显著成就。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已提出“法治”世人有一种误解,认为“法治”思想是西方人提出,中国古代无“法治”思想。笔者认为,古代法治思想,东西方在同一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看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并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笔者就我国的法治建设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7.
人是一种有着鲜活思想,却天性自私的动物,人类的历史就是管理的历史.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度,有着丰富的用人智慧.  相似文献   

18.
徐宝鲁  白天成 《商》2013,(22):314-314
儒家人治思想源远流长,随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而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虽然人治社会有许多不足,但是还是有许多方面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学习的,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要把人治和法治两方面结合起来。人治和法治是两个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制度,我们应该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9):249-250
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阶段下依法治国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但由于历史传统因素和司法体制出现弊端等阻力的困扰,要进行这场从观念到体制的法治革命仍有一些困难存在。应将现代法治与传统因素结合,改进党的建设,完善立法体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四个方面紧密相连,从而搭建起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桥梁,承载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陈友芳 《大经贸》2004,(5):70-72
什么叫做转轨社会、过渡时期,说白了就是制度残缺不全的时期,人治与法治相并存的时期,经常是人治远多于法治,也就是尚不能以现代法律严格保护私有产权的时期,尚不能完全按公平游戏规则自由竞争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