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趋于下降。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要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另一种是主张国家不断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从实现农业现代化入手发展粮食生产。这两种观点都颇有道理,但都不够现实。那么,解决粮食稳定增产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要积极创造适宜粮食生产发展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2.
一、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出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这个问题随着实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它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具有很大的约束力。 事实证明,农业上不去,物价下不来,粮食上不去,“菜篮子”好不了。因此,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深化改革过程中,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对于平抑物  相似文献   

3.
两种认识 两种做法 在经济发达地区,对发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着两种认识:一种是主张发展粮食专业大户。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才是农业的出路和方向。目前,苏南有条件有必要先行一步。其理由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周健同志在“调整产业结构必须立足于粮食生产的发展”一文中指出: 当前,在广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对于广西粮食生产如何发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种粮经济效益低,粮农收入少,要想改变广西农业落后的面貌,在山多耕地少的情况下,“弃粮种经”才是出路;一种看法是:农业是基础,粮食是基础之基础,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济问题》1987年第8期刊登了刘巽浩同志的“论我国粮食问题的出路”,他指出:“目前粮食已处于徘徊状态,今后十几年内人均粮食仍有可能长期徘徊”,而且“2000年以后粮食与农业问题可能更趋严重”。这个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全国人民都是十分关心的。那么出路何在呢?他提出了五条靠这个还是靠那个的意见,还提出了“反思”,中心思想有二:一、“大粮食”的主张,“客观上,起了放松粮食生产的消极作用”。二、“强调生态”“将对农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此,笔者有不同的观点和刘巽浩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的粮食问题依然严峻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粮食问题,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制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等政策,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粮食产量上了新台阶。特别是自1995年以来,由于中央和地方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实行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有不少省、自治区分别出台了加强粮食生产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使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恢复到165亿亩,并切实地增加了对农业生产的投…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农业基础的基础。粮食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可以说,粮食是事关天下安定的特殊商品。在当前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认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及时解决在粮食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对于国家的稳定,改革的顺利进行,经济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必须立足自给,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农业经济学术界中,目前有一种主张和看法,认为中国今后的粮食问题主要是饲料供应的问题。这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不符合实际的。众所周知,粮食问题涉及数量、种类、质量以及口粮、饲料粮和其他用粮等的生产与需求,仅从数量或某一方面需求来衡量是不够的。今后解决粮食问题的目标应当是尽量满足社会各方面对粮食的需求,保证有效供应,立足于基本自给,适当进口,要有足够的储备,做到粮价稳定,确保粮食安全。 把我国的粮食问题归结为主要是饲料问题的观点,有以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正如田纪云同志所讲:“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核心。保持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定,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深入发展,关系到四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国家,又是一个粮食不太富裕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即将入世,传统的高成本的粮食生产和流通模式将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冲击。而粮食在我国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保证,粮食一旦出现大的波动,必然引起国民经济大的起伏。因此,粮食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一、灵活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制定我国的粮食保护政策,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在新形势下,一方面应加强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农业发展潜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另一…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很大,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一些认识和方略上的问题,必须澄清。一、强调结构调整,不等于放松粮食生产。首先,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调整种植结构必须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前提。其次,当前的粮食不是绝对过剩。强调调整种植结构,目的之一是要把无竞争力的粮食品种在面积、产量上调减下来,发展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种。再者,农民增收需要以"稳粮"为基础。"稳粮"不仅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也是整个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二、"愿种什么种什么",不等于撒手不管。在调整农业结构的实践中,程度不等地存在这样四个问题:一是缺少信息,他们并不真正知道种什么值钱;二是缺少种子,知道种什么值钱,但没有种子;三是缺少技术,未能按技术要求种植、管理,结果产量低,质量差;四是缺少市场,收获后,市场难找,不  相似文献   

12.
一、粮食生产走向市场,不可忽视宏观调控。对待粮食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农业主要是粮食问题。农业上如果有个曲折,三、五年转不过来。”近几年,对粮食生产的认识和实践出了一些偏差。一是粮食产品与其它产品比价剪刀差拉大,农民种粮效益越来越低,种粮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不少青壮年农民已经离  相似文献   

13.
一、邓小平关于农业的论述和基本思想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并成功地对农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曾明确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邓小平文选》第1—3卷共222篇文章中,他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论述就占了将近四分之一的比重,形成了他关于农业的基本思想和观点。首先,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问题。粮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邓小平指出:“农业要有全面规划,首先要增产粮食,……这是一…  相似文献   

14.
一、实施科技兴农是突破农业徘徊局面的根本途径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了明显的提高,以1989年同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71.2%;粮食总产量增长18.8%;平均亩产增长23.2%。但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处于新的徘徊局面,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其主要原因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日趋恶化;农田建设差,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排灌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机械严重老化,大型拖拉机锐减,有机肥施用少,土地趋于硬瘦;物质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超出了现有的综合生产能力。更主要的原因是对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真正认识,重视农业没有落到实处。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粮食生产上  相似文献   

15.
加快辽东半岛开放,是全面振兴辽宁经济的一件大事。本文拟就创汇农业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一)稳定粮食生产是发展创汇农业的基础。首先,出口创汇是要在粮食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有了足够的粮食才能有计划地进行农业生产结构合理调整,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和其他土特产品的生产。其次,粮食生产是广义农业中各业发展的基础,有了稳定增长,才有畜牧业、养殖业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离开粮食的稳定增长,其他创汇产品就失掉了基础,就会落空。再次,企图依靠粮食的大调大运,大进大出来发展创汇农业的路子是走不通的。也不能靠大量出口粮食而从其他省调入。就省内而言,也不能从商品粮基地的大进大出,而从其他地区补充粮食,这样做就会挫伤商品粮基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如何保持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发展,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晋城市建国以来粮食生产的历史发展、生产现状和障碍因素的分析,就全市粮食生产的对策提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历史的回顾及分析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隅的太行山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和薯类等杂粮作物。建国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状况总的来讲呈上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79年,我曾对刘振邦同志的农业发展"以畜牧为主"和食物结构"以肉奶为主"的主张提出商榷.那时我曾坦率直言:在中国的国情下,前者"是照搬西欧,此路不通",后者"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近读3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粮食基础说质疑》一文,觉得文中提出的明确否定粮食基础地位的"迂回道路",不过是前几年的"以畜牧为主"主张的翻版.在我国农业和粮食的基础产业已受到严重忽视、连续4年徘徊的时候,能否尽快在理论上重新认识、在实践上有效强化农业和粮食的"两基础"地位,关系到治理经  相似文献   

18.
一 在对待农业的问题上,目前在一些地区的领导中有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种是只顾抓当前农业生产,很少考虑农业长远发展;另一种是劲只往乡镇企业上使,放松了农业生产。上述两种倾向的一个共同之点是,都缺乏对增强农业后劲重大意义的认识。 增强我国农业后劲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首先,我国农业是否有后劲,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否稳固。从当前来看,农业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又是基础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粮食生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地都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做法,就是实行“以工补农”。这种做法对于平衡农村中从事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收入,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务农人员的思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这三个因素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缺一不可。近年来,党和国家把发展农业摆上了重要位置,作为农业投入主渠道的农村金融部门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从长春市看,几年来粮食生产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大好形势。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我市的粮食生产后劲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这一因素发挥不够,科学种田水平较低。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农村金融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用信贷杠杆引导科学种田。要正确处理和解决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