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娟 《理财周刊》2005,(8):18-19
7月3日起,个人征信系统全国联网迈出了具有关键意义的一步,央行力推的全国个人征信系统,即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8个省市:北京、浙江、广东、重庆、陕西、广西、四川和湖南实现了共享。这就意味着,个人信用数据库走出了地域的局限,在8个省市的范围内,有失信记录的个人在其他省市一样会遭遇信用“红灯”。而按照央行的计划,全国性的个人征信系统将在今年底铺开“个人资信大网”。  相似文献   

2.
个人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个人信用征信系统,是指将分布在各商业银行、政府部门和其它社会部门中的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和汇总,形成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商业机构和个人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服务。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对促进个人重视自己的诚信行为,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个人征信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建设的建议:对个人征信进行立法;赋予被征信者对征信活动的知情权;积极引入第三方征信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曹颖 《北方经贸》2014,(8):155-156
个人信用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健康有效的征信体系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对策是:继续完善个人征信的法律法规;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平台,拓展个人信用信息的应用范围;积极培育第三方征信机构,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征信技术研发力度、鼓励信用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4.
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是信贷市场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如今,银行已经建成个人征信系统。但目前,个人征信系统存在信息不全,未广泛受到群众重视,数据保存时限不明确,个人信用报告复杂难懂,客户信息难以掌握,商业银行没有良好运用个人征信系统,信贷政策操作过于僵化。对此,应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加大宣传与推广,帮助个人明确不良记录保留时限和不良记录的消除方式,提高商业银行个人信用报告解读能力并灵活运用个人征信报告。  相似文献   

5.
《商》2015,(30)
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使用,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个人隐私权的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侵害隐私权的现象,因此如何协调个人征信和隐私权间的冲突就是构建个人征信法律制度所必须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商》2016,(13):183-184
2015年我国进入征信元年,意味着我国对征信体系的极度重视,我国的征信体系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而个人征信是整个征信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国内外关于个人征信体系的一些观点以及我国的建设历程,然后具体说明国外主要的几种个人征信体系,主要包括欧洲的政府主导的个人征信,美国的市场主导的个人征信,以及日本的行业协会主导的个人征信,说明三者之间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征信体系,即以央行为主导的,商业银行及其他机构为重要辅助,银监会暂起监督作用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个人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六家电信企业的用户缴费信息都已经实现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对接,如果一个用户无故欠费超过2个月,相关信息就将被记入个人信用报告,而这个记录将影响到是否对该客户发放贷款。据了解,目前央行已经和信息产业部达成协议,同意电信用户缴费信息接入个人征信系统,并已经责成各地人民银行和电信企业推进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构建完善的征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分析了我国个人征信现状;发现存在缺乏系统的个人征信评估标准、个人征信档案的隐私保护力不够、有关征信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等导致的社会大众的信用意识较低等问题;进而从个人信用意识的提升、法律法规的完善、信用机制的提升等层面提出了加强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2016,(1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用经济的完善,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仍在建设之中,需要在时间的过程中加以不断完善。健全的征信体系不仅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本文将通过探究个人征信的含义,明确我国个人征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究完善我国个人征信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好消息     
《中国市场》2009,(46):8-8
10月1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首度提及“负面记录保留期”问题:“征信机构不得披露、使用自不良信用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已超过5年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以及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超过7年的个人犯罪记录。”这是中国首次明确负面信用记录最长保留7年。这一规定,不仅符合国际惯例,也比较切合实际。2006年央行组建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只要是在银行办过卡、贷过款,都会自动在该系统中生成一份属于自己的“信用报告”。  相似文献   

11.
《商》2015,(9)
个人征信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健康有序进行的制度保障。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我国非常有必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制度,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仍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程度低等问题。本文浅述了我国建立个人征信的必要性及当前我国建立个人征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商务财会》2013,(1):18-18
<正>近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商业银行征信工作座谈会上透露,《征信业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实施,并称将要加强个人征信信息保护,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评级也将展开。潘功胜表示,《征信业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征信业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央行将配合《条例》,出台相关配套制度。但是最近以来,关于银行误录客户征信信息、银行违规查询客户征信报告的案例不断爆发。对于加强  相似文献   

13.
征信是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新的职能,个人征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人民银行建立了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并逐步在个人信贷、担保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也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本文通过对实际工作的总结,结合国内外征信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个发展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含有广泛而精确的消费者信息,可以为P2P消费信贷行业等有个人贷款业务的机构提供贷款建议与利率依据。优质的信用分析产品可以帮助消费信贷机构以最有效、经济的方式接触到自己的目标客户,因而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可以被用于个人信用的评级,如何筛选出合适的原始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以构建出一个合理的信用评级模型来实现对个人信用的评分成为个人征信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劲松 《商业时代》2006,(15):58-59,76
当前,我国助学贷款风险太高,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陷入困境。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使得个人信用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贷款风险和导致助学贷款市场的发展受阻。本文讨论了信息不对称对助学贷款的影响,进而对构建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已逐步过渡到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交往越来越依赖个人征信体系提供的信用信息的后台支持,目前我国个人全面征信体系建设存在个人信用信息分散零乱、缺乏信息动态更新机制、个人信用信息管理法规滞后、个人信用信息涉及各方配合性差等问题。因此,应通过提升个人征信管理部门的法律地位及职权,实现个人信用信息的集中整合;建立以举报核销纠错内容为中心的动态信息更新机制;完善全面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个人全面信用信息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信用信息相关方相互配合意识,完善个人全面征信体系,充分发挥个人信用信息的参考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央行积极推进个人征信体系市场化,鼓励私人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个人征信,随后芝麻信用推出了芝麻信用分。通过介绍芝麻信用分和美国FICO分的发展,将两者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芝麻分在评分模型、应用范围、信息安全及数据共享等方面的不足,旨在为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市场化更好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锐  熊键 《商业研究》2003,(6):125-129
个人信用征信是解决我国目前信用缺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力手段。我国加入WTO的服务贸易特定义务承诺对国内个人信用征信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由于我国对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立法的缺失而创设的行业经济租可能导致大量的寻租活动和巨大的社会成本。为了使我国建立伊始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能得到较全面的法律基础支撑、与国际惯例接轨 ,需要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隐私权以使个人信用征信业的外部成本内在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个人信用体系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构建中国式个人信用体系。中国式的个人信用体系构建要通过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网络查询系统,管理机构,评估标准,联合征信系统,个人信用报告和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来完成。  相似文献   

20.
陈曦 《现代商业》2014,(18):119-120
本文对西方国家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以及我国个人征信发展进程进行了综述,随后以个人征信网络平台所暴露的问题为切入点,总结了现今我国个人征信平台的不足和改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