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曹荫全  石磊 《理论观察》2001,3(3):11-13
邓小平的整个中国以社会主义为主体、大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昭示出,一定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剥削有功。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因为剥削无理。邓小平的两个“为主体”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把资本主义剥削的“功”和“理”统一起来:不能由于剥削无理而否定资本主义经济及其剥削存在的现实合理性,也不能由于一定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剥削有功而否定以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如果只重视表层的东西,不重视深层次的理论,对一个民族来讲是一种悲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高度,继承与发展了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并在十三年中与时俱进,不断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等理论予以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3.
在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选择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种是把国有制等同于公有制,认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就必须保持国有产权在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绝对控股地位。放弃国有产权就意味着放弃公有制的阵地,就会危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另一种认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主体明确、边界清晰的私有产权基础上的。我国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实行私有制。国有产权同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只有实行私有化,才是产权改革的唯一出路。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产权改革既不能维持国有产权"一统天下"或"一股独大"的现状,同样也不能搞私有产  相似文献   

4.
一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同志强调:"一个公有制为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1997年十五大报告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经验,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提出了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阶段的一个基本分配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根据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明确提出到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经历了10年多的时间.这10年中,有两个方面的改革比较突出:一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同10年前比,有相当大的突破.这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转轨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和比较中国与越南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具有现实意义。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改造阶段和革新阶段。越南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市场化、集团化、股份化三个阶段,主要问题是股份制改造进展缓慢。两国的改革存在诸多共同点,同时在改革的整体规划、推进速度、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总结和比较两国的改革历程,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取向;坚持"渐进式"的改革策略;正确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与各项体制改革配套的关系;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李炳炎 《改革与战略》2011,27(10):24-28,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与时俱进的经济改革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其初次分配方式是中国特色企业收入分配方式,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可以通过以“分享型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体改委获悉,我国将进行体制转轨和制度创新,在今后七年中,分三阶段、跨三大步,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三阶段分别为.1994—1995年为第一阶段.重点是:继续完善商品市场,同时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步代;确立资金市场、外汇市场、土地市场的基础结构;奠定新型宏观管理体制的基础框架;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造,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出一大步.1996—1997年为第二阶段.重点是:全面加快要素市场的发育;在发展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大部分国有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造,建立起新的微观运作机制;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基本过渡到以间接调控为主.1998—2000年为第三阶段.重点是: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统一的市场体系;商品、生产要素市场同国际  相似文献   

10.
《上海改革》1994,(5):5-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全面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结构。现代企业制度是同我国特定的经济制度亦即企业的经济环境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并不是孤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必定要同现代经济制定相互匹配。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孕育出现代资本主义的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扬弃(是辩证法意义的“扬弃”);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也是对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扬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应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互匹配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它也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亦即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体制和机制与之适应和匹配。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是同社会主义现代经济制度在改革深化过程中同步、推挽地形成的.而不是孤立于经济制度之独自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固有活力就会释放出来,生产力的素质和数量都会有持续,稳定、合理速度的增长。同时,多种所有制企业也会在平等竞争中发挥应有的活力。我们认为.在讨论现代企业制度中,一是不能脱离经济环境.孤立讨论现代企业制度。似乎只要国有企业改造为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而忽视通过改革创建一个适宜全民所有制企业释放潜力、健康运行和顺利发展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二是不能一概否定国有制(包括国家控股公司).而要求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都按某种特定划一的模式进行改造。本刊这期发表的有关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篇文章,从不同观点讨论这个问题。读者们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