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商》2015,(26):224-226
返还原物请求权是物权请求权的一种,是物权保护的一项基本权利。本文以黄某诉李某利返还原物纠纷一案为题材,对返还原物请求权作出一定分析,重点梳理了返还原物请求权的界定与构成要件,法律适用等内在要素,通过理论与具体案件结合的方式,理顺了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最后,得出了本案原告人黄某不具有返还原物请求权,因此无权要求被告返还原物的认定结论。  相似文献   

2.
文化财产的跨国流转与返还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财产的跨国流转与返还具有一定的联系,主要涉及战时被掠夺文化财产、盗窃文化财产以及非法贸易下文化财产的返还问题。在现有的法律语境下,这不仅是国内法问题,亦产生国际法问题。相应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国家作为所有人时的返还问题、文化财产返还的实质性限制问题、善意第三人保护的问题、诉讼时效问题等。由于国内法并不能为文化财产的返还提供可预期的框架,因此有必要通过国际法体系来处理文化财产的返还问题。对此,本文将重点评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财产保护的UNESCO1970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文物返还的UNIDROIT1995公约的作用与缺陷,并对文化财产返还的法律途径予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内:艺闻     
《中国拍卖》2014,(10):2-3
中国主导返还文物规则 9月9—11日,“第四届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专家会议”在甘肃省举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刑警组织等国际组织和中国、美国、埃及、希腊等国家的官员、学者聚首敦煌莫高窟,就“被盗出境的考古类文物的保护与返还”展开研讨,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这是中国首次在文物返还领域主导制定的国际性规则。  相似文献   

4.
如何核算企业取得的减免返还流转税文建平企业取得减免及返还的流转税有四种方式: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以及直接减免。前三种方式在时间顺序上均是征收行为在先,退或返的行为在后,对企业来说,则反映了收入的形式分配与实质利益的额外获得。而直接减免仅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小企业交纳的税金种类也较为繁多,小企业如何准确进行税金会计核算,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税费返还问题税费返还是会计核算中经常遇到的业务,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此仅作了原则性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返还小企业哪些税费?以及如何对税费返还进行会计处理呢?返还小企业的税费一般有: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返  相似文献   

6.
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于日前发布征求意见稿,就《网络电视机应用技术要求》及《网络电视机用户认证管理系统技术要求》两项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意见返还时间为7月15日。  相似文献   

7.
《中国供销商情》2006,(12):43-43
案情:赵某(男)与李某(女)经人介铝认识,按当地农村风俗举办了订婚仪式通过媒人花去彩礼教1.5万元,通过接触,赵某觉得两人个性不和,想解除婚约,并要求李某返还彩礼,但是按当地习俗,如果男方先提出解除婚约就不能要回彩礼款,如果女方提出解约,才可全部返还彩礼款。因此.女方拒绝返还彩礼款。双方协商未果,赵某提起诉讼,要求李某返还彩礼。  相似文献   

8.
唐启光 《财贸研究》1998,9(3):74-76
<正> 利益返还请求权,也称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指票据权利因时效界满或手续欠缺归于消灭而不能达到请求付款的目的时,持票人对于发票人或承兑人在其所受利益的限度内享有请求偿还其利益的法律制度。我国票据法第18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时,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商》2015,(52)
不当得利制度是指一方受有利益而无法律上的原因,并且导致他人遭受损失的法律事实。不当得利的返还对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非常重要,但我国法律只是简单笼统地对其加以概括,十分模糊。本研究详细分析了不当得利返还范围,认为在确定返还标的时,应区分受益人的善意和恶意,并依此作出标准。  相似文献   

10.
案例简介 2016年9月,某建工公司(以下简称"承包人")与某燃气公司(以下简称"发包人")签订了《天然气高压管网建设工程EPC总承包合同》(以下简称"EPC合同"),承包范围包括"项目的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安装施工、建筑施工、设备及材料供货、运输、试运行服务……",计价方式为总价合同,除批复的初步设计范围、功能以外的变更形成的合同价格调整外,合同价格不做调整.工程款支付约定:进度款支付至合同总价的80%时暂停支付,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结算完成后支付至竣工结算价的95%,剩余5%作为质量保修金,待质保期满后一次性支付.  相似文献   

11.
目前,票据法上的利益偿还请求权性质一直存在争议.学界有几种观点:利益偿还请求权是票据权利的变形物、残留物;是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合同之债的请求权;是票据法上的特别请求权;是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显然,利益返还请求权并非基于民事关系,称其为民事权利也就没有根据.因此,从票据法和民法的关系的角度,利益返还请求权具有普通债权性质,票据法将利益返还请求权直接规定为"民事权利"明显不妥.论证结果,学界支持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性质归属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12.
赵海涛 《商》2014,(21):184-184
以负担公平为基础,特别受益者应当承担特别义务。特别受益的返还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私人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借鉴日本法律规定,利益返还的方式主要是费用承担。特别受益者返还利益对于完善我国土地政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小光 《中国拍卖》2012,(10):34-36
季羡林先生于2009年7月逝世后,关于其遗产的纠纷一直未断。季羡林之子季承一直与北京大学协商,试图让北京大学方面返还季羡林先生的藏品.在协商近三年未果的情况下,终于近诸法律,要求北京大学返还季羡林先生的文物、字画577件。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各地的反映,现对企业逾期包装物押金确认为收入,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的有关问题明确如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的规定,企业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凡逾期未返还买方的,应确认为收入,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所谓“逾期未返还”,是指在买卖双方合同或书面约定的收回包装物、返还押金的期限内,不返还的押金。考虑到包装物属于流动性较强的存货资产,为了加强应税收入的管理,企业收取的包装物押金,从收取之日起计算,已超过一年(指12个月)仍未返还的,原则上要确认为期满之日所属年度的收入。…  相似文献   

15.
不当得利请求权和民法上的其他请求权之间的关系问题,即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务问题,不仅涉及民法各项制度的功能体系,也事关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在处理民事案件中作用的发挥。以财产上的请求权发生的基础为核心,不当得利与合同、无因管理、物的返还、侵权行为等之间的关系的适用性,仍是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应承认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独立性,并在此基础上承认它与其他财产上请求权可能发生的竞合,这样有助于民法各项制度的功能协调,有利于更加充分地实现民法维护公平正义这一根本理念。  相似文献   

16.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设立有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我国《票据法》第18条规定了超过票据权利时效和欠缺票据记载事项时,持票人能够行使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但是该规定存在一定的问题:当票据的权利时效经过后,由于我国民事制度的时效期间也是两年,此种情形无规定之必要,否则会造成在商事领域权利因时效丧失存在救济而在民事领域却无救济的冲突,而且持票人自己怠于行使票据权利,理应承担不利后果。对于欠缺记载事项的情形,包括"欠缺非必要记载事项"与"欠缺必要记载事项"的两种不同情形,欠缺非必要记载事项时,票据权利不会因此而丧失,此种情形无需适用利益返还请求权;而当票据上欠缺必要记载事项时,此时从未存在过票据权利,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也就失去了它适用的前提,此种情形亦无需适用利益返还请求权。为了使票据法的规定更合理更规范,能行使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情形只应当有票据手续欠缺。  相似文献   

17.
王淑梅 《中国市场》2007,(48):47-49
返还债务人为逃避债务已经处分的财产,关系到债权人撤销权制度价值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撤销权为形成权的性质使其仅仅成为请求返还已交付财产的前提。已处分财产的返还还必须依据债务人对该财产享有的物上请求权和完善撤销权诉讼之后的强制执行程序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实现三年解困目标”的战略任务,北京市最近出台了18项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政策: 一、继续实行对市属国有企业返还所得税政策。具体由市经委、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重点企业名单,市财政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制定返还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享受所得税返还的重点国有工业企业,在吸收外来投资组建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后需增资扩股时,应按规定的资金  相似文献   

19.
商界咨询台     
《商界》2004,(12):87-87
我是一名包工头.1999年6月我与王某书面约定.以15万元应收款凭单抵还所欠王某的92万元债。但5年后,王某突然反悔并将凭单返还.当我去收账时发现欠债公司早已倒闭。这种情况我能以耽误收账时间要求索赔吗?  相似文献   

20.
我国《票据法》第18条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作了规定,但该规定存在着不妥当和不周全之处。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主体不限于现实持有票据的权利人,而应当作扩大解释,使其包括票据权利消灭后,由于丧失票据等原因无法现实持有票据但能证明自己是真正权利人的情形。票据权利应当曾经真实存在过,因为票据时效超过,或者手续欠缺丧失票据的权利,才能够行使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成立不需要义务人受有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