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网络新词有其自身的构词方式,同时网络新词的产生又往往依赖于人们熟知的词汇,借助词汇的比喻意义,赋予旧词以新意,这一过程无不体现着人类隐喻思维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英语词汇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其中经济类英语新词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在基于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经济类新词的构词方式、隐喻机制以及功能,试图为理解该类词汇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新词的不断出现与消亡是英语与汉语中的常见现象,这是语言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必然现象。在新词建构中,旧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则是衔接新词与原词的重要桥梁。基于此,文章先概述了英汉新词的内涵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然后从多个层面探讨了英汉新词构建中的隐喻张力,包括新词与原词间的冲突性、新词与原词间的替代性、新词与原词间的变异性等,最终就英汉新词构建中的注意点做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概念合成理论建立在心理空间的基础上,将概念合成视为人类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概念合成理论对新生词汇、旧词新用等实时创新的意义构建有很好的解释力,为正确解读言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5.
时代的进步带来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发展也在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其中网络词汇对社会生活的冲击愈来愈大,一方面增添了人们的生活的情趣,另一方面也阻碍了语言文化的良性发展。故此,对网络新词的出现及发展进行研究就变得极其重要,本文将对网络新词的产生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更好的实现网络词汇的传播和宣传效应。  相似文献   

6.
隐喻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所在,在传统研究中,隐喻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颜色词可以被用于各种隐喻表达中,颜色词作为源域可以被投射至不同的靶域中,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不同,颜色词在隐喻表达中体现了不同的意义。论文从概念隐喻理论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红、绿、黄、白、黑分别作了分析和对比,揭示了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隐喻意义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随着21世纪网络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交流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流行语具有新颖活泼、时尚简约、生动幽默、个性十足等鲜明特性。本文结合这些特性探究了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8.
Crice和Searl从会话含意和言语行为对隐喻进行语用分析是隐喻研究的一大突破,而Fauconnier从认知角度提出的概念整合意义对隐喻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认知机制描写和解释更深入细致。概念整合理论虽然抽象但操作性强,对认知过程分析井井有条,为我们分析隐喻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英语新词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影响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网络英语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它在吸收各种英语词汇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大量在网络中流行但又不同于传统英语的新词。这些新词在构词形式、语义等方面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新特征。探究它们的特征、形成的原因以及翻译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网络经历了朴素的隐喻构想阶段,之后多学科融汇促成研究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使其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社会关系结构分析工具。日益复杂的社会需要更为多元的理论解释,科学研究领域多种范式共存。社会网络也已不再是一些概念集合与结构分析工具,转而发展成为经济与组织领域中的一种解释性理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概念整合理论探讨了新奇隐喻、不透明隐喻的意义成因。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新奇隐喻、不透明隐喻存在的基础不是输入激活跨域映射,而是输入激活概念整合空间的认知推理,因此,其新创意义的生成是超字面意义的整合,是空间整合推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语言与思维的基本方式,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工具,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的系统映射。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生成性、概括性等特点。论文拟将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分析研究中,以期解决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哪些水隐喻,这些水隐喻背后的文化原因是什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神话马人喀戎及其奥林匹斯是小说《马人》所建立的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的主要手段。马人的神话空间与卡德威尔——彼得的现实空间映射产生的合成空间所延伸出的意义是:(1)卡德威尔的理想与精神是在奥林匹斯的精深国度,而现实却如同喀戎身体所受的箭伤,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和纠结,是无法选择的伤痛;(2)神话——现实结构的并置使得小说中现实与精神形成强烈反差,奥林格与奥林匹斯霄壤之别,从而突显了小说的结构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4.
名词作临时物量词除了"计量"的功能,还具备丰富的语用修辞效果。名词作临时物量词的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方位隐喻概念之中,并通过概念合成理论中的输入空间和类属空间把语言与认知过程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新词不断涌现,相伴而生的还有它们的英译。论文将在介绍网络新词定义及产生途径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汉语网络新词的英译策略,提出汉语网络新词的英译应遵循"信"、"顺"的标准,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及阐释法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词汇是语言习得的基础,词汇教学是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对二语词汇习得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外语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二语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隐喻学研究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关注,在语言学领域也取得了极大成效,但是在语音层面的研究篇幅不多。在大量网络用语中存在着语言隐喻现象,即含有一定形象意义的词变成了音的一个符号标志,夹杂在自然语段中代替近似音节使用,映射着一个较为主动的意象。网络用语的语音隐喻现象有其时代动因以及语言自身的音韵学、声音模仿学渊源。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它是通过人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通感也是一种隐喻,它的源域和目的域都是人的感觉。视觉是人类五种感知觉中最高级的一种,视觉隐喻将视觉感知的词汇从单纯的基于身体经验的视觉范畴投射到非视觉的抽象思维范畴,体现了从具体的认知域向抽象的认知域投射。本文将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对比探讨英汉语中视觉隐喻使用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