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红云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6):76-77
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翻译实践中,语言的模糊性对翻译有着很大的影响。结合语料,分析语言中存在的模糊现象,探讨模糊语言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倪洪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根本途径,它反映了人们的观点和思维的形成。英语和汉语在地理、文化意象及语言表现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以及东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有所差异,这些都给口译带来困难。处理文化不同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和功能对等原则,可采用异化、归化、译意思、加注、音译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钟再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由于英汉习语与其各自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其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很难把握,一直是口译中的难点之一。译员只有充分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才能准确地对其进行翻译。本文在分析了口译中进行习语翻译应注意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在口译中翻译习语译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现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表现在语言的词汇、语法、语用、文体以及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等各个方面。商务英语翻译既要力求准确,又要坚持忠实,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成为翻译的矛盾。本文主要阐述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着重介绍显化和隐化的概念,以及其产生的因素,分析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显化和隐化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认知语言学和法律语言学角度,基于语料,分析了法庭语言中概念隐喻的特点。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其他语言变体相比,法庭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具有如下特点:多以明喻的形式出现,始源域和目标域往往具有上下义的关系,始源域的选择受到目标域的限制,大多以口语形式出现.出庭人员谨慎地使用隐喻表达,较多出现于法庭演说和法庭辩论阶段,较少出现于提问和交叉询问阶段。 相似文献
7.
8.
9.
陈雪梅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5)
双语记忆表征将双语习得背景、学习策略与加工路径的形成直接联系起来,为口译的语言进修和技能培训的契合提供了契机.以概念为中介的“释意翻译”受译员的双语记忆表征制约.释意翻译的实现依赖以下两方面:一是通过语言进修优化学生的双语记忆表征结构;二是培养学生加工路径选择的技能意识——有效激活概念为中介的加工路径,并抑制词汇通达路径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许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83-84
交际和服务是陪同口译的功能,陪同口译译员一方面要提高语言和技能素质,另外一方面要提高交际与服务的能力。译员在口译中应注意根据实际采用增补、省略或替换等策略,以提高口译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赵丹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6):99-100
本科阶段的口译翻译训练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双语转换思维的模式,高校应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口译能力的课外练习三个方面加强翻译本科专业的口译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刘瑾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2):141-142
语言是言语交际的一种手段、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口译人员是语言工作中一支特殊群体.其职业高尚而艰辛。口译员的入门更是一个充满挑战。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本文拟合自己口译工作的实践,与入门口译职业的同行浅谈口译实践入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多场口译考试的不完全调查可知,考生常见的问题是对外国口音不熟悉,对生词的放大,英语无法即时理解,瞬间记忆不强,笔记能力不够等。本文将从语言素养和技能训练两个方面着手,并根据笔者实践经验通过实例对此提出一些提高口译水平的策略,以期能给考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肖礼华 《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3):48-49
口译是一种即席双语言传交际活动,非语言语境对口译译员的输出有重要影响。口译员应该善于应对非语言语境,化不利为有利,顺利完成口译任务。 相似文献
15.
王晓露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5):87-88
肯尼斯·伯克的认同理论揭示了口译作为人类交际活动的实质。译员应建立与源语文本和讲话人的认同以及译员与目的语受众的认同。实例证明提高译员的认同意识有助于提升口译质量,即认同程度越高,译员的交际意识越强,口译质量越有保证。 相似文献
16.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BTI和MTI专业,为口译人才的专业化、职业化培养奠定了基础。口译教学评估是招收具有潜力的口译学生、检测阶段性学习成果和教学成果、检验学生结业时是否具备口译职业水平的主要手段,是翻译专业教学标准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为基础,从各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定义"口译教学评估"的几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回答口译教学评估的几个核心问题,即评估的目的是什么、何时评估、评估什么、谁来评估和怎么评估?尝试构建行之有效、规范化的口译教学评估模式,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温玉斌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诗歌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语言的模糊性衍生的。在诗歌翻译中能有意识地传达模糊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晓琦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96-98
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较之精确语言更具表现力,它能在朦胧之中更形象传神地写人绘景,在含蓄之余更真实贴切地表情达意,促使作品显现一种源自模糊的精确美。 相似文献
19.
在旅游口译中,对于译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往往不是语言,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因此,一名合格的导游口译员不仅要熟悉本国文化,还要熟悉异域文化。只有这样,译员才能在口译过程中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消除文化障碍,推动文化传播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胡红辉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21(6):77-81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模糊语言会导致语言交流的障碍。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模糊语言在语言交流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功能,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给予适量的信息;作为替代;作为自我保护;表示礼貌;言语得体;达到某种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