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宪 《全国商情》2012,(11):65-66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可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稳定和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党建,坚定信仰,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带动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将研学旅行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使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内化理论知识,全面发展。研学旅行以改善教学目标虚化、大学生主体性缺失、教育意义不足为目的,可有效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填补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历史建构上缺失创建史这一空白,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精神链条的起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能从强化精神、思想及文化教育的角度,完善当前思政课教学体系。针对当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高校应通过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研究、深化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认同、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的党史学习教育等策略,实现高校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是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政策保障;创新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在需求。基于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充分发挥张家口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掘鲜活的地方教育素材,在张垣大地上开展思政课教学,将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融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深化改革之际,进行思政课改革至关重要,重点在于提升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提升高校思政课大学生获得感,是满足大学生需求、实现思政课初心和使命、改革思政课教学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政课的目标是让大学生拥有思想深度之获、政治高度之得、教育温度之感。为实现这个目标应转变视角,精准对焦大学生获得感;革新理念,为提升大学生获得感提供强大动力;营造环境,为提升大学生获得感提供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教育对掌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辅导员主要任务是进行思政教育,因此,其与思政课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优良道德品质。目前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辅导员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策略。本文概述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教学的意义,分析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辅导员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岭南地区作为中国最先接受外来思想影响的地域,当地大学生容易产生道德与信仰的生存危机。以广州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体系为基础,探索如何将岭南红色文化与其相结合,从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课程体系、基地建设体系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让思政课更贴近地域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底气"十足与否,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思政课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目标,关系到能否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接力、忠诚效力的职业生力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十足底气离不开社会实践,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思政课教学才能接地气,思政课教师才能做到论实结合、以实证论地讲真、讲实,思政课教师教学才能有底气,有了底气的思政课教学才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产生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突显思想政治理论育人塑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思政课获得感的衡量标准体现在参与度、认同度和满足感三个方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能力,从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入手,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法治篇”,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总抓手。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其法治素养的高低至关重要。高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是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梳理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找准问题和瓶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并在其指导和引领下,从高校思政课中法治教育的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实践形式、网络育人、资源建设、考核方式、教学反馈等领域有效探索高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路径,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发挥其对青年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育作用,促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本质要求,是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使命,是高校思政课的天然优势。在现实中,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实践主体遮蔽化、实践环节表象化和实践活动创新性缺失之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还原实践教学本真、丰富实践教学内涵、生成实践教学合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课程思政成为高校德育研究热点,高职思政课要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占领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与所有课程形成育人合力。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正确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定位,思考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不断推动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孕育成熟的精神品质,是引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思政课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主渠道,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可以鲜活教学内容,教育引领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高职院校应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以此提升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对于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当代“00后”大学生而言,高校思政课的开设更加重要。但是,思政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不重视甚至是漠视、厌学都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难题。当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社会原因、体制原因,也有教育教学方法问题,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文章认为在工学结合背景下,需要利用社会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加强体验式教学,开展志愿者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今天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5.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新时期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本文阐述了高校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论证了思政课引领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或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独立学院的特殊性,使得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普通高校不尽相同。因此,探讨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首先必须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入手,从对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体制和运作机制以及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和总结中,找到一条既符合独立学院的特殊利益,又能保证思政课与独立学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立足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并结合个人有关教学研究,笔者从教学定位到教学实施,提出关于民办艺术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期深化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具体研究,推动民办艺术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提升建设。  相似文献   

18.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是启发大学生形成正确党史观的现实需要,是助推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机理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内涵结构切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时代价值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并通过提升教学话语、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纳入教学评价等路径,保证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普及深深影响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如何利用网络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成为当下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财商教育嵌入思政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是财经类高校“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有效行为。财商教育与思政课程的耦合,需考量“00后”大学生可支配资金分配方式和互联网金融消费模式的代际消费特性,需确定财商教育纳入思政课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可结合点,需兼顾“4+1”思政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课程思政”的开放性,需平衡理论教学的政治性和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实现内容耦合、形式耦合和机制耦合三者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