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给湖南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发展绿色经济是湖南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明智选择。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环境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本文讨论了绿色经济的内涵与领域,比较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及信息经济等核心概念,提出湖南发展绿色经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的发展以重工业发展为主,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对我国能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资源的枯竭,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绿色经济,开发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主要陈述了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概念,解释了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原因,为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绿色物流是经济永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本文从绿色物流的内涵、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着手,剖析我国绿色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资源大省,发展绿色经济具有绿色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丰富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应针对其优势采取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绿色经济宣传、完善绿色政策法规等措施,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5.
云南提出创建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是新世纪云南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发展绿色经济符合21世纪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的资源,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加快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国内外市场绿色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都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条件和机遇。建设绿色营销等体系,必将对创建绿色经济强省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人们也逐步意识到依靠原有的不断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绿色发展遂成为全球共识。发展绿色经济是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实践。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有关绿色经济以及有关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研究成为有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应用文献分析方法,总结了有关绿色经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绿色发展指标及测度、区域绿色发展研究等,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并展望了我国未来相关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绿色物流是经济永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本文从绿色物流的内涵、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着手,剖析我国绿色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中国首批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普洱学院联合主办,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普洱市东南亚研究院承办的首届普洱绿色经济发展论坛于2015年5月29日在普洱市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研讨的主题,是以绿色经济发展为核心,在绿色农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绿色生物医药与产业化、绿色服务贸易与生态旅游、绿色经济核算与考核评价领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也是福建省对接国家政策、提高省域竞争力的必行之举。从林业资源、能源状况两方面分析了福建省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林业经济、绿色能源及节能减排、绿色农业等方面提出发展福建省绿色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绿色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加快绿色经济的建设步伐,持续推进绿色经济模式的研究力度,充分结合科技、法律、行政等有效手段,大力开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绿色经济体系,在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构建生态文明的同时,又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全球碳减排事业做出贡献。绿色经济是指在以持续、和谐为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大力促进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绿色化是中央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新五化"中的发展新思想。新常态是绿色化提出的背景,也是新常态下新发展的内容和要求,更是我国"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我国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绿色化是绿色增长、绿色发展,建立生态经济,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节约高效的生产、节约绿色的消费与生活,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为人的目的,倡导坚持生态文明伦理道德。因此,绿色化第一要义是绿色发展,是追求高质量效益的发展,是坚持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经济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12.
绿色发展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发展进程,发展是本体,绿色为约束转向绿色发展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过程。在绿色经济备受重视之际,企业实施绿色战略势在必然。中西部企业只有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更好的适应潮流、加强环保意识,制定并实施切合实际的绿色发展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绿色金融的发展将成为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绿色经济的发展也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不断健全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则是其核心举措之一。构建完善的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必须要不断健全绿色金融市场、培育绿色金融机构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4.
工业文明以来,人类走进了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的认识误区,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发展的多重困境,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绿色发展是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的一种理性追求,是在正确的价值理性指导下的发展观。绿色发展引领美好生活,必须转变绿色发展方式、健全绿色生活体系、培育绿色文化价值观,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借助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是我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性地解决乡村发展难题的一次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作为乡村绿色发展的“催化剂”,能够有效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乡风文明与治理有效。目前,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掣肘因素是:农村绿色金融存在供需矛盾、配套政策制度不完善、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涉农经济主体绿色金融素养不足。对此,应借助政府、金融机构、涉农经济主体的力量,化解农村绿色金融供需矛盾、完善配套政策制度、健全农村征信体系、提高涉农经济主体绿色金融素养,切实发挥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绿色经济的发展走向决定着绿色财政的发展走向,而绿色财政体系的建立又将深刻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本文对绿色财政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全新的界定,着重分析了绿色经济呼唤绿色财政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构建绿色财政体系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投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4~2017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就市场化进程中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各地区差异较大;从Moran’s I结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绿色投资与市场化进程相结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比绿色投资单项指标的作用更显著;市场化条件下的绿色投资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对相邻省市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投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4~2017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就市场化进程中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各地区差异较大;从Moran’s I结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绿色投资与市场化进程相结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比绿色投资单项指标的作用更显著;市场化条件下的绿色投资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对相邻省市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9.
自"绿色经济"被提及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阐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模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在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发展的背景下,贫困地区需要规避"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着重发展绿色经济。本文通过分析贫困地区经济的基本特征,针对其特征对贫困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构建思路,从中发现贫困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构建过程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是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工业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根据我国"十二五"期间绿色经济发展的纲要和规划,构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绿色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实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状况与主要任务,为"十二五"期间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