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黑人文学《根》通过描述一个黑人家族七代人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渴望和努力,强调了民族传统和文化对人的精神价值塑造的重要意义,也鼓励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族发扬传统美德,努力拼搏,以强健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2.
中国美术是植根于民族哲学文化思想土壤培育之中的艺术奇葩,是在中国民族哲学意识的长期影响之下,表现民族哲学的生命之流之奔腾不息、气韵生动,具有独特的理论品质和进路。中国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在精神内涵与本质追求上与中国哲学的精神相辅相承、水乳交融,在思想体现、发展演变、理论品性上极现亲和。以天人合一为哲学视域,论文拟对此进行简单的勾勒及分析。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西方各种文化思想滚滚涌来,人们的生活方法,思维方式都随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大众文化迅速发展,文化恶搞也随之而来,肆无忌惮毫无边际。而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是我国生存之根本所在。恶搞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将会导致中华民族出现精神荒原。本论文简单介绍文化恶搞的现象、含义、原因,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性,从两个方面,即历史溯源和从现在走向未来,来论述恶搞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将会导致民族精神荒原。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乃国脉之所系,传统则是由过去通向未来的桥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创新精神,这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但传统文化中安于守成的怠惰心态、压制人性的纲常伦理、崇尚均平的铲平思想却对创新精神产生极为消极的负面影响.面对历史的发展机遇,革除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实现其创新精神的现代转化,实乃民族创新进步之要务.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韩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并在利用历史文化传统塑造民族精神方面取得成功。通过中韩大学生文化态度的对比,学校德育应将民族传统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将经典文化贯穿教育始终,要把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把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结合起来,坚持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在兼融东西古今德育之精华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完善,形成自身珍视传统、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炼和具体体现。本文对中华民族精神与现代大学精神的概念作了科学理解,并论述了两者的内在统一性,并试图以此为基础探讨出建构现代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它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它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心理信息,表现着独特的民族艺术精神,显示了我们民族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尊严以及高度民族文明的生命力.文章从书法的角度审察文字与书法的起源,探讨了中国书法的发展;通过对中国书法的艺术形式的描述,简述了中国书法的意境;从书法作品的布局之美、欣赏书法的笔画线条之美、欣赏书法的章法之美、欣赏书法的意境之美四个方面阐述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本文介绍了在大学里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书法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西方各种文化思想滚滚涌来,人们的生活方法,思维方式都随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大众文化迅速发展,文化恶搞也随之而来,肆无忌惮毫无边际。而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是我国生存之根本所在。恶搞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将会导致中华民族出现精神荒原。本论文简单介绍文化恶搞的现象、含义、原因,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性,从两个方面,即历史溯源和从现在走向未来,来论述恶搞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将会导致民族精神荒原。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很有必要,而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校进行武术文化教学,对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是世界文化史上永恒的丰碑,古希腊文学突出地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其中蕴涵着他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内容.追求世俗自由,实现自己的价值与尊 严成为其文学精神的主要特征,这种以世俗个体自由为重心的人文精神,就是古希腊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国构建以 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出发点.研究分析古希腊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将对中国现代和谐社会的建构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精髓与中国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渊远流长,构成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如何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来构建企业文化,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企业文化的视角,充分讨论儒家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吴越神话传说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归纳了吴越神话传说集中表现的三大主题即王之德勇、英雄之忠勇、百姓之智勇,认为"崇武尚勇"的鲜明个性是吴越先民所具有的海洋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这说明了吴越民族文化精神最初有着自己独特的源头,但在长期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中,吴越民族逐渐加入到中原农耕文化圈的行列,其海洋文化精神的鲜明特征逐渐削弱了。  相似文献   

13.
"家族本位"观是以家族利益至上的一种思维定式,这种心理反映在文化上就是家族文化,说到底,家族文化就是"家族本位"观的外在形式之精神凝结。中国家族文化中的"家族本位"观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指导中国人生存的基本原则。随着近代民族企业的诞生,家族文化被移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对近代家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跨文化管理理论的中美企业文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跨文化管理理论为依据,从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出发,分析总结了中美企业文化的不同特点。认为美国企业文化特点是有明确的企业价值观、强烈的个人主义、注重创新、注重制度管理;中国企业文化延承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具有重视伦理道德、重视员工集体主义精神和团体合作精神的培养、个性不鲜明、制度执行不够完整等特点。指出一个国家的组织文化与其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个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始终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旋律,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尤其是伦理道德思想,构建了中国古代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本文以辨证的观点,对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合理内涵加以揭示和探讨,提出在新时期学校德育中引进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其超越时代的永恒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竹子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质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诸多园圃,并凝聚于精神文化之中,加之文化传统理念的审美观照,就构建了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竹子情结".因此,"竹子情结"建构的景观境界不只是有限的亮丽风光,而是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味"的审美情趣,并激发游赏者突破有限时空而跨入无限的自由联想.从而升华了"竹子情结"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8.
发掘本土文化精神探索中国设计之根的灵魂,是中国设计师的必由之路。中国银行标志、中国联通公司标志、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的“中国印”等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本土文化精神积淀。这一文化精神的发掘、探索以及沿用,已成为华人经典的设计风格。以中华母语文化为设计之根、设计之本,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完美融合,体现出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已成为华人设计师的设计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最显著的潮流是全球化.全球化对传统民族国家的国家观念、主权观念、安全观念、地域观念等产生了巨大冲击,使以民族国家意识、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意识以及民族精神文化意识为基础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从全球化本质、国家主权的让渡和维护、领土安全、非传统安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英模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源泉和内生动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英模精神涵育时代新人体现了塑造理想人格、弘扬主流价值以及彰显中国精神的价值意蕴。基于此,可从知意明理、以情动人、炼之以志、笃之于行四个维度探寻实践路径,进而筑牢时代新人的精神之基,补足时代新人的精神之钙,以期书写出时代新人的青春华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