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谐音流行语的生成和理解机制——以“杯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谐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过去对它的研究主要是从修辞、文化、美学等方面展开的,很少对其生成机理进行研究。本文在收集、探讨网络谐音词流行语的基础上,以徐盛桓提出的"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理论下的两大组成框架——"显性表述-隐性表述推导框架"和"自主-依存分析框架"——为理论支撑,用当前网络流行的谐音词"杯具"为例,对谐音词的生成和理解机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强势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解释网络语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模因论出发,结合模因传播原则,以"杯具"网络新词为语料,考察其语义生成与语义变异,提出模因论对网络流行语的独特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逻辑辞典》将生态语言学定义为"在人种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这些领域中对语言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动态表达形式的体现,是一段时间内网上广为流传的热词和热语,是社会人文环境变化的显示器。本文收集了2008至2015年的网络流行语为语料对象,运用生态语言学的观点,如语言多样性、动态性等特征对其进行探究,研究结果为网络流行语的多样性符合语言发展的生态原则,应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积极促进其成为汉语体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语言使用频率的提高,网络流行语丰富多变,不断产生新的网络新词。本文通过搜集佛系格式的词,从佛系的来源及词义、佛系的用法及使用特点、佛系的语用价值、佛系流行原因及佛系的对外汉语教学法这五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佛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也传播着人们的心理。网络语言也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流行起来,成为语言文化中的一部分。近几年来,众多网络流行语衍生出来,例如给力、雷人等,它们不仅成为青少年们的口头语,而且被广泛用于报纸、新闻媒体中。图式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作为网络流行语传播的一种重要传播途径。本文试从图式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体现了语言的变异和发展,而语言模因论为解释这种发展变化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从谐音词、各种媒体、篇章、外来词、词汇派生五个方面阐述了流行语的来源,并用模因论解释了这种形象生动的流行语现象。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中的幽默言语深受网民喜爱,本文尝试着从顺应的角度探讨了网络流行语中言语幽默的生成和理解机制。有如下发现:幽默的产生一部分归因于幽默发出者(网民)顺应了其他网民话语的语言结构:一部分是由于幽默发出者(网民)错误或过分地顺应了发话者(网民)创造出来的交际语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一大批不符合语法规则的新词出现,从而导致了语言变异的发生.网络流行语“XX控”就是一典型的语言变体.通过分析,作者发现“XX控”有如下特点:时代性、能产性、非通用性和时效性;“XX控”的产生和流行有如下原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公众的追新求异心理、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及信息传播的便捷性.通过对语言变异和“XX控”产生、流行的原因的分析,发现“XX控”这种语言变体的产生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紧密相连.本文旨在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XX控”这一特定的语言变体进行分析,使公众能够更清晰的了解网络流行语“XX控”的特点及其产生和流行的原因以及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21世纪网络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交流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流行语具有新颖活泼、时尚简约、生动幽默、个性十足等鲜明特性。本文结合这些特性探究了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语言变体,具有超越语义特征之外的文化内涵。本文将翻译目的论引入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探析,向渴望了解当代中国语言文化的外国友人有效传递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网络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而价值作为一种文化、语言、观念、信仰和行为的融合体,同样是一种模因——价值模因。网络语言的传播过程也是价值的模仿、复制和传播过程,在价值模因的作用下,网络流行语过度的无厘则会扭曲和颠覆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不利于那些价值观尚未形成以及价值观形成而尚未巩固和完善的当代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自2017年起,打call一词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热度持续上升。本文探讨了打call一词的起源和词义,分析了其词性及用法,发现了其四条使用特点,并针对此词提出了四种对外汉语教学法,以期对对外汉语流行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高校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出现在大学校园并流行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种言语形式。它携带语言和校园文化的双重身份活跃于校园语言的舞台。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本文从模因论视角探试高校流行语的模因表现形式,模因特点及其成因。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使大家更进一步了解高校流行语,为大学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些许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对微博的认知与使用更是趋于一种常态和稳定,人们对微博的熟知更是到了一个火热的程度。在这种依托微博、豆瓣、人人网等社交媒体(SNS),联合传统媒体的背景下,网络流行语与前几年也有着新的变化,那么本文也将探究在网络流行语所反映在这一变化背后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虽然互联网进入中国时间不长,但网络流行语却早已大行其道,受到大学生的一度青睐。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了解程度很高,并且随学历递增,而他们的渠道主要是微信、QQ等即时通讯;虽然大学生广为使用网络流行语,但他们主要用于网上聊天与日常聊天;他们认为网络流行语是语言朝新方向发展的一种趋势,使消息传播得更加简洁与生动,其精华部分是可能最终被保留下来并成为正式语言一部分的;但对其消极影响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支持政府对其引导与监督。这呈现出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流行语的整体态度,期待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所谓的流行语,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表情符号、汉语、英语等,网络流行语可以说是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在概念整合理念下,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对网络流行语的特征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加强网络流行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一种新型的语言变体——网络流行语正不断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绝非偶然,本文将主要以严辰松的理据理论为基础,辅之以张克定的语言符号衍生含义的背后理据,来分析探讨《咬文嚼字》杂志从2008年到2015年发布的网络流行语背后形成的理据。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兴盛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成为虚拟空间的主流话语。它以其简洁性、创造性以及幽默性而广受青少年的喜爱,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交流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它体现了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青少年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校园流行语是大学文化的载体,作为校园这个特定社会区域的产物,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的语言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大学生精神需求变化的情况。通过对大学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分析,将校园流行语与大学生精神需求有机结合,阐述二者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从求知需求、爱情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四个维度探讨校园流行语所折射出的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变化趋势,深入思考当前校园流行语,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内心需求,并为调适和引导大学生精神需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憬晶 《现代经济》2009,8(1):101-102
借助流行语言可以增强广告目标对象的指向性,提升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有效关注度,加强广告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强度,而广告语言可以演化成流行语言,从而更促进广告信息的传播,形成良性循环。在广告文案的写作过程中巧妙地变流行语言为广告语言,变广告语言为流行语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