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出于历史学家的学术使命感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与忧患意识,从近代资产阶级史学到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问题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的最重要课题之一.寻求解决历史遗留给中国现实社会生活的沉重包袱的钥匙,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中国史学工作者的学术价值追求,许多研究都直接或间接地,有意或无意地试图解答这个问题."①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11月9—10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与厦门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融合与创新:新中国史学研究七十年"为主题,回顾和总结新中国史学七十年发展历程,提倡跨学科研究与学术创新。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总结新中国史学七十年发展成就论坛中多篇文章回顾新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涉及近代史、经济史、社会  相似文献   

3.
乾嘉传统与九十年代中国史学的主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志田 《开放时代》2000,(1):104-110
今年因为编辑《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一书,对带有学术总结性看法的文字特别注意。近读敝友许纪霖兄为杨念群兄的《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所写的书评,在论及杨书出版的时代学术背景时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史学界“风气大变,转向实证化、朴学化”,一言以蔽之,“到九十年代,乾嘉传统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代中国史学的主流”。其史学观是“相信历史是一种客观的实在,史学的使命就是通过对史料的发掘,尽可能真实地揭示这一实在”;而其具体的表现则是“史学界大大小小的主流刊物或专业刊物上,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形式化分类或编年史框架的史学论文”。这样的乾嘉传统当然已经被“现代化”了,若起乾嘉学者于地下,恐怕很难有人能识得这是他们创造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在傅衣凌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回顾他走上历史道路、探索中国传统社会的艰辛历程具有重要意义。从1930年2月到1934年1月,青年傅衣凌在厦门大学度过了整整四年的求学时光,奠定了史学研究的基础和学术走向。对厦门大学的求学经历作一较为详细的考察和梳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傅衣凌史学研究历程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正各位嘉宾好!我来自南开大学,今天非常荣幸参加这个活动。我记得南开大学的经济学创始人何廉先生在80年前就提出中国化的经济研究思想,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目标,能如是斯可谓中国化的经济研究,所谓  相似文献   

6.
一、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的“科际整合”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同分类科学间方法、资料上的相互借鉴、学习,乃至相邻学科间的相互整合,仍是当今人文社会各学科挖掘学术潜力、开创新风气的主要途径。傅衣凌先生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超乎传统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将社会史作为考察经济史问题的重要机制,将社会人类学田野调查与比较研究方法引入历史学,将契约文书等传统史学所不致意的材料运用于学术研究。独辟蹊径,给传统学术吹送了一阵可蔚的新风,“发凡起例,反响不绝,由附庸变大国,形成一个流派,对新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前,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是热点议题,原因是,这时的史学学术发展处于“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主导地位”这样一个特殊阶段,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待中国古史分期和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与方向。改革开放后,中国要建立市场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学术氛围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看土地制度的视野更加广阔,注重以科学研究关照现实发展。因而,从历史比较、国际比较等视角总结经验,探索土地制度变迁规律和土地制度科学构建的研究内容逐渐增多。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所有制、土地财政以及城乡土地二元结构等问题成为讨论的热点,多方各有主张、各执一词,此时,加强对土地制度史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如何“以史为鉴”和“经世致用”?刘正山博士的《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史》恰好为我们探讨如何改革完善现有的土地制度,检视自身理解和判断的合理性、科学性提供了再认识、再思考的“养料”和机会。  相似文献   

8.
正为加强全国经济史学科博士后之间的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经济史学研究高层次人才,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贡献高水平智力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社会经济史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承办的首届"全国经济史学博士后论坛",将于2014年10月中旬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史学在20世纪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自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却出现衰落的迹象。为了克服这一危机,应深化对中国经济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探索总结。定量分析是中国经济史学的重要发展走向之一。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其在经济史研究中的应用曾经历曲折。《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在定量分析和理论视角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统计分析,还是计量分析,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定量分析只有与定性分析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才能收到最佳的研究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文献中缺乏完整、系统的数据,且中国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因此在作定量分析时需要审慎。在吸收借鉴国际经济史学理论与方法时,应立足本土社会经济实践与文献资料条件,探索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与研究方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近三十年来,海内外学术界中国妇女史研究成果不断增多,据统计,国内每年发表的妇女史论文不下百篇,《历史研究》等重要史学期刊曾组织过多次关于妇女史研究的笔谈,妇女史研究的学术会议不断召开,以妇女或性别为主题的定期出版物创刊,妇女史研究论著选读早已出版。中国的妇女史学科也在一批女性学者的努力下初具雏形。根据妇女史学界学者们的总结,到目前为止的妇女史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添补史、女性视角的妇女史和社会  相似文献   

11.
《食货》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经济社会史学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促成了中国经济社会史研究的兴起。但这一因社会革命运动而起的研究取向,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政争,而较少学术的内涵。其严重流弊是滥用理论、轻视史料以及缺乏学术合作的精神。针对这一情况,陶希圣创办《食货》,摒弃政论,倡导史料收集,培植学界新人,加强交流合作,在30年代中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史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这反映了《食货》在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史学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也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史学发展的状况、趋势。  相似文献   

12.
傅衣凌教授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主要开创者,杰出的明清史学家.傅先生毕生的学术贡献,主要就在于他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工作,力图通过深化地域性的细部考察和比较研究,从特殊的社会经济生活现象中寻找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3.
江湄 《开放时代》2021,(1):58-66
新冠疫情期间,我在线参加了韩国延世大学主办的东亚历史研究论坛,在会上大家都要汇报本地区近两年内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地学者报告的热点问题都很像欧美尤其是欧洲知识分子关心的问题,比如疫情期间使用大数据进行社会控制和管理,这将对个人自由和社会空间造成怎样的威胁,而近几年中国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总结一下的话,则比较集中于"重新认识中国"这一问题.①我感触很深地意识到,在当今世界,中国成了唯一一个相对于西方来说巨大的异己的存在,这种存在状态使得中国的史学家们对"中国是什么"感到焦虑,可以说,近几年的史学热点基本上都围绕着这一焦虑,而这种有关自我确认、自我意识的焦虑又与西方学界对于中国之整体性、中国历史之连续性的质疑和批判是相应的.  相似文献   

14.
江湄 《开放时代》2021,(1):58-66
新冠疫情期间,我在线参加了韩国延世大学主办的东亚历史研究论坛,在会上大家都要汇报本地区近两年内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地学者报告的热点问题都很像欧美尤其是欧洲知识分子关心的问题,比如疫情期间使用大数据进行社会控制和管理,这将对个人自由和社会空间造成怎样的威胁,而近几年中国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总结一下的话,则比较集中于"重新认识中国"这一问题.①我感触很深地意识到,在当今世界,中国成了唯一一个相对于西方来说巨大的异己的存在,这种存在状态使得中国的史学家们对"中国是什么"感到焦虑,可以说,近几年的史学热点基本上都围绕着这一焦虑,而这种有关自我确认、自我意识的焦虑又与西方学界对于中国之整体性、中国历史之连续性的质疑和批判是相应的.  相似文献   

15.
我想对梁方仲教授在中国经济史学史中的地位谈点认识。这是旧话重提。1988年的这个季节,我和梁先生的学生周秀鸾教授(内人)应邀参加纪念梁方仲先生诞辰八十周年的学术讨论会。我们都发了言,周教授介绍了梁先生的一种研究方法,我谈了梁先生在中国经济史学科建立过程中的功绩。后来要出纪念文集,嘱将发言稿整理成文。我们以二人发言的内容都单薄,遂合二为一,这就是《梁方仲——中国经济史学的开拓者》。为什么要旧题重说呢?  相似文献   

16.
<正>为加强全国经济史学科博士后之间的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经济史学研究高层次人才,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贡献高水平智力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7.
海洋史学是历史研究中一种以海洋为本位的研究范式。20世纪九十年代,杨国桢先生开辟了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新学科,提出"海洋本位"和"科际整合"的新方向与新路径,推动海洋史从涉海历史向海洋整体史研究转型,为历史学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中国海洋史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21世纪以来杨国桢先生率先提出"海洋史学"和"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深化海洋文明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引领中国海洋史从边缘走入主流。近年来杨国桢先生开始反思西方的"海洋文明论"和"海洋国家论",努力构建中国海洋文明的话语权,中国海洋史学进入了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之结构》从革命的视角观察中国社会,确信中国社会的阶级性和革命的必然性。《中国社会之结构》的基本学术特色为求真与致用的统一、实事求是等,但也存在偏重阶级斗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想就进一步加浓中国经济史学研究的理论色彩问题谈点认识,请诸位指正。一、经济史学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研究经济史的直接目的,是分析经济生活演变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从了解过去,来认识现在,启示未来。没有理论分析和理论结论,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  相似文献   

20.
依托不同的研究模式或研究取向,中国宪法实施就会呈现不同的面相:在政治宪法学看来,政治化实施是中国宪法实施的基本面相;在宪法社会学看来,惯例化运行是中国宪法实施的基本面相;在规范宪法学看来,规范性或权威性缺失是中国宪法实施的基本面相。如果要准确解释中国宪法实施样态,既要先行解决中国主权架构或政体结构、中国宪法权利的属性与内涵、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宪法渊源与宪法形式等根本问题,也需要对中国宪法实施进行类型学意义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政治、社会与法律并举,政治宪法学、宪法社会学与规范宪法学形成学术合力,既能为解释中国宪法实施问题奠定坚实的学理前提与经验基础,也能为创生中国宪法学研究新格局与新气象提供学术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