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2007-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投资效率和贷款违约视角,考察了企业的利润操控行为对信贷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通过利润操控获取信贷资源后,进行了更多的过度投资,表现出更高的贷款违约概率。从而说明,企业的利润操控行为影响了银行的信贷配置方式,扭曲了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从贷款企业的利润操控行为出发,为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弥补了现有文献较为片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8—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产权性质对这一相关关系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非效率投资,加入产权性质变量后,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非国有控股公司非效率投资的抑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上市公司的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数据,考察了不同货币政策下,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在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方面的差异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由于信贷配给的存在,国有产权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方面比私有产权企业更具优越性,私有产权企业为缓解融资窘境选择了更多的商业信用替代融资,这种不同产权性质企业间信贷资源配置的差异可能导致金融漏损的发生,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国有产权企业有更多的应收票据,而私有产权企业有更多的应付票据,这一方面从侧面进一步证实了金融漏损的存在,同时也反映了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模式的影响,趋紧的宏观经济环境加剧了供应链关系的紧张,企业间采用了交易成本更高的商业信用模式。本文的研究反映了我国信贷配给的存在对市场微观主体的影响以及金融漏损存在的客观性,从而有助于理解我国私有经济高速发展之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产权性质研究银行信贷中会计盈余质量的决策有用性,并检验银行对信贷企业会计盈余质量关注的权变是否存在基于违约风险的经济考虑,研究发现:会计盈余质量在银行信贷决策中具有有用性,银行基于会计盈余质量的信贷政策在私有产权企业中更为显著;私有产权企业会计盈余质量显著低于国有产权企业,而且违约风险更高;银行信贷行为基于产权性质存在的差异不纯粹是政府干预的官僚行为,更多的是对企业违约风险的经济考虑,在一定层面上也是银行风险防控的措施;银行在信贷决策中对盈余质量关注的权变不仅仅存在于空间层面(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同样存在于时间层面(不同货币政策时期)。  相似文献   

5.
程柯  陈志斌  赵卫斌 《技术经济》2012,31(3):103-109
选取我国沪深两市2006—2010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独立董事职能的角度,结合产权性质,考察了独立董事机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整体上可明显改善投资效率;相比国有上市公司,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能够更显著地改善投资效率;提高独立董事薪酬水平对改善投资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将投资非效率区分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两种情形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集团控股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有集团控股公司的内部资本配置效率较低,民营集团控股公司的内部资本配置效率较高;国有集团控股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内部资本配置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国有集团控股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资本配置效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董事会结构与内部资本配置效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沪深两市2008-2011年发行公司债券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不同产权性质下公司债的发行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司债可以有效地制约过度投资;相对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公司债券对民营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可以发挥更为有效的制约作用,银行贷款负债的治理作用弱化不及公司债券对投资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机制、自由现金流量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从自由现金流量的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并探讨了独立董事、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经理人员股权激励三个治理机制抑制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行为的有效性。研究表明:⑴我国上市公司较大程度地存在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⑵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抑制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的功能较弱;⑶法人控股公司的经理人员股权激励机制抑制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比国有控股公司的相应机制更有效;⑷机构投资者持股机制不仅没有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反而加剧了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银行特征会对金融危机和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运用2001-2015年公司层面银行信贷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随后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对不同特征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差异。经验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主要通过非国有控股银行传导,并引起不同资产负债表特征银行信贷供给的异质性反应。银行规模越大、流动性越强、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信贷供给对货币政策越不敏感。金融危机期间,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率显著降低,高资本充足水平的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并且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有控股银行信贷供给调控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技术转化为资本,资本创造价值已经成为共识,技术资本在不同公司创造价值的作用程度不同,根源是技术资本配置效率问题。选取沪深两市2008-2013年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基于不同股权性质的公司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技术资本配置效率和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技术资本配置效率越低,并且技术资本配置偏离度在国有公司中表现为配置过度,在非国有公司表现为配置不足;2在股权性质为国有的公司中,由环境不确定性引发的技术资本配置偏离将降低企业价值,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由环境不确定性导致的技术资本配置偏离将增加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