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小瓜虫的生活史小瓜虫属原虫类的纤毛虫,营寄生生活,一般寄生于鱼体表和鱼类鳃部,生活史可分为水中自由流动的裂殖子和在鱼体上寄生的滋养体两个阶段。裂殖子在水中活跃流动遇到鱼类在数秒钟内就可以  相似文献   

2.
<正>三、药物预防1.药物预防着重于对寄生虫的驱杀、水体病原微生物的控制以及投喂配合饲料养殖塘的水生动物保肝与护肝。2.华中地区一般在4月份选择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杀虫预防1次,以后每20~30天杀虫预防一次;在5月份选用"鳃虫净"或"新车指净"(配合硫酸铜)预防单殖吸虫(指环虫、三代虫等)一次、选用铜铁合剂或"新杀车灵"预防杀灭原生动物纤毛虫(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等)一次,  相似文献   

3.
<正> 一、原生动物病 1、锥体虫病 症状识别少量寄生时,在鱼体外表看不出异状;据国外报道,当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鲤鱼患昏睡病。 流行与危害野生鱼较池养的鱼类中感染锥体虫的现象更为普遍,这与水域中有无尺蠖鱼蛭等蛭类有关。尺蠖鱼蛭吸食病鱼的血液后,锥体虫随鱼血达蛭的消化道,进行大量繁殖,并逐渐前移,一直移  相似文献   

4.
正3.2鱼波豆虫病。鱼波豆虫病作为淡水鱼的原虫病是很早以前就为人们熟知的,在海洋中生息的鱼类也有类似的虫体寄生,有时给养殖场和种苗生产场带来损失。海洋性鱼波豆虫病的分布范围,从亚寒带到热带遍布世界各地。到目前为止,在25种海产鱼、3种逆河性鲑科鱼类和2种章鱼中有寄生的报道,宿主范围极其广泛。【症状】该病在鱼类种苗生产阶段多发。被寄生的种苗食欲显著下降。寄生刺激引起黏液分泌导致鱼体体表白浊,鳍条基部可见出血。也曾发生过大量寄生这种  相似文献   

5.
<正>小瓜虫病由小瓜虫寄生在鱼体表、鳃、鳍条所致,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寄生原生动物疾病。该病于1876年法国人Fouquet确定病原为多子小瓜虫。多子小瓜虫属动基片纲、膜口亚纲、凹口科、小瓜虫属。小瓜虫病在全国广泛流行,且不同种类和不同年龄的鱼体都可能发生。随着规模化淡水鱼养殖业的迅速扩大,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水质恶化严重,鱼体抵抗力低,致使淡水鱼疾病繁  相似文献   

6.
正四、小瓜虫病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发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将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列为三类疫病。该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类的体表和鳃上引起的一种寄生原虫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在鱼体表形  相似文献   

7.
<正> 鱼类原虫病是指由原生动物门的种类所引起的疾病。原生动物又称原虫,是单细胞生物,体小,一般肉眼看不到。其中一些种类侵染鱼体后,若数量少,则一般无多大危害。但当严重侵染时,有些种类可在短期内引起死  相似文献   

8.
<正> 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常用药物,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ppm全池泼洒,可以杀灭寄生在水产动物体外的原虫(在水产动物体上形成胞囊的原虫及孢子虫除外)、中华鳋和丝状藻类等。硫酸铜有药到病治的效果,但由于其安全范围较小(不超过1ppm),且用药浓度  相似文献   

9.
<正>药物敏感试验是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师进行渔用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对于其正确理解,不能单纯依据报告上敏感、耐药或中介的字眼,还应结合患病水生动物机体因素、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致病菌耐药机制、给药途径对药物流失程度的影响等因素,综合分析后方可作出正确的判断。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师在应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渔用药物选择时,常出  相似文献   

10.
鱼病病因病症防治方法水霉病由真菌寄生鱼体引起。病鱼食欲减退,行动吊滞,水霉在鱼头部、吻端、尾部、躯干或鳍条、鳃部寄生,并粘附污泥和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故称“白毛病”,鱼体瘦弱而逐渐死亡。水霉病是秋冬及春季最为流行的疾病之一。操作时要细致小合,勿使鱼体受伤;用3%一4%的食盐,或食盐与小苏打各0.4%。制成合剂,或l/巧万的甲基蓝浸洗鱼体5一巧分钟。粘抱子虫病由原生动物中粘抱子虫寄生所致鱼的吻端、鳃盖和鳃丝及鳍条、皮肤等组织,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包囊,症状各异。如缝、卿碘泡虫寄生在卿鱼头后背部肌肉内,形成瘤状突起,是鱼类危…  相似文献   

11.
<正> 小瓜虫病是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体表寄生虫病之一,又属纤毛类原虫之膜口亚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此虫流行广,遍及全国各地水域。流行期全年皆可出现,尤其在水温低于20℃时它以胞囊方式寄生为主。而且其发病率和发病原因有逐年增长趋势,特别在近年来,由于放养密度增加,用药量加大及水质污染情况下,它的病情来势凶猛。不仅在草、鲢、鲤、鲫等常规养殖品种中发病,而且在鳜、鲈、鳗等特种养殖中也甚严重。它主  相似文献   

12.
<正>2正确运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药物选择正确运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药物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2.1根据样本组织特点合理制定给药方案首先,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师在根据离体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药物是,应考虑选择在患病水生动物病灶中血药浓度靶向分布较高的抗菌药物。如果是是针对肠炎等肠道内致病菌完成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就应该选择难以被组织吸  相似文献   

13.
正五、指环虫病指环虫病是由指环虫属(Dactylogyrus)和伪指环虫属(Pseudodactylogyrus)的单殖吸虫寄生于鱼的鳃上引起。指环虫广泛寄生于鱼类的鳃,有些虫种能造成鱼类疾病,引起苗种的死亡。这种现象不仅在小水体,而且已发现有些种类可在大水面对成鱼造成危害。由于反复感染,频繁用药,导致伪指环虫产生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小瓜虫病 病原小瓜虫为适低温的原生动物中的纤毛虫,其适宜繁殖及生长水温为15℃—25℃,当水温低于10℃以下或高于28℃时,发育迟缓或停止,甚至死亡。一般流行季节为11—5月份,尤其在1—5月份为流行高峰。虫体的生活史分为营养体和孢囊两个时期,营养体指幼虫钻入鳗鱼的皮肤或鳃,吸收宿主组织生长,同时刺激宿主的寄生部位,导致组织增生,将虫体包裹于组织内,虫体经数次  相似文献   

15.
<正>6.车轮虫病【病原体】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流行与危害】车轮虫可寄生于海水及淡水养殖鱼类的体表、鳃部和鼻孔等处。淡水车轮虫病主要危害当年金鱼、锦鲤和淡水热带鱼的幼鱼。较大的鱼体上虽然有车轮虫寄生,通常不会使观赏鱼类死亡,但其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水温在25℃以上时,车轮虫大量繁殖。有机物含量高的水体中,在低温季节车轮  相似文献   

16.
正七、三代虫病三代虫病是由三代虫属中的一些种类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三代虫主要寄生在鱼体表和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水和淡水水域,能寄生于绝大多数野生及饲养鱼类,己见报道的有400余种。常见的种类有:锦鲤上的秀丽三代虫(G.eleganse)、金鱼中型三代虫(Gyrodactylus medius Kathariner)、金鱼细锚三代虫(G.  相似文献   

17.
<正>一、水霉病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属)。水霉病实际是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受伤组织引起,水霉病游孢子伺机附着到受伤组织上并慢慢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受伤组织外,还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  相似文献   

18.
<正> 5、肤孢虫病 症状识别 虫体的寄生部位,肉眼可见不同形状的胞囊,可呈香肠状(鲈肤孢虫)、带状(广东肤孢虫)、线状(野鲤肤孢虫)等。它盘曲在体表或皮肤上,组织受到破坏,甚至充血,产生炎症,腐烂。严重时,病鱼的皮肤、鳃、尾鳍等处都充满病原体的胞囊,有时可达100余个。病鱼体表极度发黑,消瘦,甚至死亡。 流行与危害上述三种肤孢虫,国内各地都有发现。鲈肤孢虫及广东肤孢虫的寄生数不多,分别寄生于鲈、青鱼、鳙的鳃和斑鳢的鳃,但是造成严重流行病的病例尚未发现。可是,野鲤肤孢虫则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是华南气温、水温较低的季节,预测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小瓜虫病将会大幅上升,甚至可能会在局部地区出现流行和暴发,某些低温期易发的病毒性病也有发生的可能。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会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该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能快速致死病鱼,所以要控制该病,必须进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当然,对该病的最好预防措施是防止鱼体感染和发病。小瓜虫病为我国三类水生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20.
<正>指环虫病是指由指环虫寄生鱼体引起的疾病,该病是近年来我县异育银鲫养殖的高发病种。笔者在诊疗中分别使用伊维菌素溶液、敌百虫与面碱合剂、甲苯咪唑溶液对该病进行治疗,从而根据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县异育银鲫指环虫病的最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