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一、可能发生的会计核算舞弊2001年国务院发布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07号)明确规定:"国家对报废汽车回收业实行特种行业管理,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实行资格认定制度。除取得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报废汽车回收活动。"  相似文献   

2.
汽车报废作为汽车流通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整个汽车循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汽车报废管理制度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建设思路的完善不但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促进环境保护、维护交通安全等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的出台,正值"两会"召开之际。报废汽车如何回收和再利用?报废汽车产业应如何发展?在今年"两会"上,汽车再制造、再利用受到了代表和委员的关注。整车回收再利用尚不成熟资料显示,我国虽然拥有报废汽车回收资格的企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汽车报废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车报废量快速提高,以及生产者责任制度的推行,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选取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且白色信息指标,运用MGM(1,n)模型对汽车报废量进行预测,为建立汽车逆向物流系统及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数量依据,促进报废汽车回收处理,达到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障交通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此前表示,征求意见稿是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目的,拟重新确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资格许可制度,并记录回收拆解情况及流向。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商务部5月26日发布公告,宣布2008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的车辆补贴范围及补贴标准。公告称,根据《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发布〈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有关规定,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交售给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注册登记日期在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7.
1辆7米老旧农村客运车辆,报废后不但能拿到近3000元的报废金,还能得到1万元的更新补贴,这对跑农村客运的车主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5月26日,财政部、商务部发布公告,公布了2008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的车辆补贴范围及补贴标准(以下简称"公告")。根据"公告",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交售给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注册登记日期在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车长大于4.8米(含4.8米)、小于7.5米的农村客运车辆,补贴标准为每辆车1万元。符合相关补贴范围的老旧汽车车主,可凭《报废汽车回收证明》等凭据申请补贴。今年,把在农村客运中担当主力的4.8~7.5米客车首次纳入报废更新补贴体系里,是否意味着农村客运车辆将迎来一波更新潮呢?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走上正规管理,90年代获得快速发展。国家对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对老旧汽车更新的管理日趋加强。为做好老旧汽车报废更新与回收利用工作,促进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使之走向正规化,法制化的道路,国家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出台了《汽车报废标准》、《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认证暂行办法》、《关于旧机动车辆流通行业管理的意见》和《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同时为配合这些法规的实施,还下发了许多文件,基本上解决了…  相似文献   

9.
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开始建立循环型经济系统。为应对报废汽车回收物质价格波动、非法丢弃、环境污染和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日本于2002年制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绿色供应链理念,以A企业为代表的报废汽车回收公司为例,建立岭回归-BP神经网络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模型。首先采用岭回归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再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对筛选的指标进行仿真训练,并将实际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评价,最终就企业存在的问题分别从3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汽车报废也随之进入高峰期。与此同时,废旧汽车回收行业的诸多问题逐渐凸显:各地非法回收拆解报废汽车、利用报废汽车"五大总成"拼装车的活动猖獗,报废汽车、拼装车上路行驶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整顿和规范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秩序,商务部等六部委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将在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开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专项整治。新一轮的整冶行动能否推动汽车报废行业纳入健康轨道?回收情况不理想我国是汽车产销大国,回收拆解行业本应前景广阔,但走报废程序的车辆寥寥。  相似文献   

12.
近日,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发布2014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公告,对2014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车辆范围及补贴标准作出了规定。与2013年相比,今年的补贴政策在报废要求上进一步加严。年限调整须当年更新与2013年相比,政策主要有3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摩配》2006,(9):6-6
近日.出席广州花都汽车论坛的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陈林透露.今年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修订汽车强制报废标准.其中重要内容就是.取消对非营运乘用车报废年限的限制.但是加强对汽车安全状况和排放污染情况的要求.这意味着目前实施的汽车强制报废标准将有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汽车与社会》2012,(35):56-5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技术政策。 本技术政策是推动我国汽车产品报废回收制度的建立的指导性文件,目的是指导汽车生产和销售及相关企业启动、开展并推动汽车产品报废回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由商务部、公安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从2013年5月1日起开始执行,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将实施强制报废。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陈林表示,即将实行的机动车报废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使用年限为主、使用里程为辅的控制方式。我国实行的汽车强制报废制度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安全方面。汽车在使用一定年限和行驶一定里程后,由于磨损等原因,可能会对汽车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其次,在汽车工业发展初期,适当的、必要的强制更新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成长。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强制报废制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规定》以报废年限与报废里程作为汽车的报废标准,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和商务部日前联合发文,公布了2011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车辆范围及标准。在一系列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相继到期后,作为一项延续了10多年的鼓励政策,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也恢复到往年的水平,但补贴车型范围和标准都做了调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保有士迅速增长,1986年制订的(汽车报废标准)已不适应汽车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交通安全、节能、环保等要求。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机械部、内贸部。公安部、国家环保局等部门对这个标准进行了修订,产生了新的(汽车报废标准)(1997年修订版)并于近B发布实施(国经贸经(1997)456号文)新标准规定,凡在我国境内注册的民用汽车,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报废:一、轻、微型载货汽车(合越野型)、矿山作业专用车累计行驶30万公里,重、中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累计行驶40万公里,特大\大、中、轻…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公交企业骗取国家燃油补贴的事情,在这两年并不太多见诸报端。近日,一些民营客运业内人士反映,有些公交企业的场站内停放着老旧燃油车,既不报废也不上路,等着领取国家燃油补贴。借《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颁布之际,《商用汽车新闻》记者采访多家公交、客运企业,以了解具体情况。骗取油补确有此事"近年来,国家推出鼓励老旧汽车报废和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大批老旧车辆被淘汰更新。但与此同时,国家也在持续支持公共交通运输行业,由国家财政买单的公交车燃油补贴政策使得一些企业铤而走险,以各种手段骗取国家燃油补贴。"公路客运业内人士曹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规定,汽车累计行驶40万公里或使用年限10年就该报废。如果达到使用年限,汽车性能仍符合有关规定的,允许办理最长不超过5年的延续手续。这一规定,对于鼓励技术进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汽车使用效率,开展公平竞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符合国情和实际。汽车技术状况的好坏,使用寿命的长短,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一是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和装配质量,一是驾驶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及其责任心。同时,汽车在不同使用地区和使用部门,其状况也存在差异。例如,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多雨潮湿,汽车零部件锈蚀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出台之前,我国的机动车报废基本依赖于1997年经贸委修订颁布的《汽车报废标准》。后根据国内机动车报废的实际情况,于1998年、2000年对报废标准进行了修改,和针对农用车及摩托车的相关标准构成了我国机动车报废的政策体系。《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是我国第一次拥有系统化、完整化的机动车报废标准,一经公布即引起了汽车行业的广泛讨论。本期《商用汽车新闻》将从多个层面对该规定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