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前,北京城市交通拥挤,车速下降,事故较多,乘车难,行车难,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首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明确要求:到1990年基本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根据北京市1985年至1990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及近几年交通发展趋势,预计1990年全市道路年货运量将达1.7亿吨,比1983年增长34%;公共交通年客运量将达40亿人次,比1983年增长33%;各种机动车将发展到30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许多大城市及中小城市均出现了交通拥堵的现象。交通问题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交通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性。近三十年来,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交通影响分析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是协调项目建设和交通关系的有力工具,它能够定量地分析建设项目产生的交通影响,提出交通改善措施,起到协调建设项目和交通需求增长之间关系的作用,交通影响分析范围的确定是交通影响分析理论和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西安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推动了西安市城市国际化的进程。随之而来的城市人口、车辆的剧增,城市人口流动性需求的增强,加速了对快速、和谐出行需求的增长。但城市的建设速度远低于人口规模和车流增长速度,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经济、环境等城市问题,最直接的表现是骤增的交通流与城市交通供给滞后性所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已成为城市国际化进程的瓶颈,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前西安城区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剖析,指出城市交通发展的短中长发展策略,进一步使城市交通趋于和谐,促进城市国际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日益增加,城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环境恶化以及能源短缺等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承受着不断恶化的交通的困扰。解决交通问题的传统办法是修建或扩建道路,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日益减少,可供修建道路的  相似文献   

6.
世界大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的规律探讨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理论上存在交通供给、交通需求和空间政策三类策略.对于世界六个大城市交通策略的实践分析则显示出很强的规律性:三类策略的综合应用是世界大城市的共同选择;在实施交通供给策略的基础上,世界大城市大多同时采取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和空间引导策略;在需求管理方面,不仅倡导公交优先,而且还对个体机动车辆的使用和拥有加以控制;空间策略方面主要是通过新城的建设疏解中心城的人口,以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而国内特大城市仅仅热衷于交通供给策略即道路的建设,改变当前交通效率低下的局面,就必须科学运用三类策略尤其是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和空间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7.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条件。中国自古以来把衣食住行列为人们生存的四大要素。交通运输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各种需求明显增长,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成为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方面之一。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增长的需求主要还是靠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满足,特别是建设完善的道路网络、国道主干线、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以及铁路和航空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长期以来,中国主要沿用  相似文献   

8.
2007年,全省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交通邮电供给能力快速提高,基本保障了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求,在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对外开放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提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拓宽、改造旧路,提高现有道路的等级;二是新建道路,完善路网布局;三是对现有交通系统进行管理。前两者都是直接增加道路面积,提高路网的总体容量,以适应高峰小时增长的交通需求。然而,这种以扩大和改善供给满足交...  相似文献   

10.
刘继萍 《物流科技》2011,34(10):41-44
随着交通工具数量的逐年增加,碳排放量呈现较大的增长态势,而交通运输业作为能源的消耗大户,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环境压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交通服务业低碳化发展势在必行。借鉴低碳交通服务业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下发展低碳交通服务业的给力因素和存在的客观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对我国未来低碳交通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为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绿色、环保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交通基础设施是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起着巨大的拉动作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当前发展背景下交通基础实施建设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然后重点论述了当前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交通基础实施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交通政策实践分析表明,京沪两市目前交通实践主要集中于交通供给政策,交通需求政策和空间政策实施力度不够,这与发达国家大城市交通实践形成鲜明对比,也导致了京沪城市交通效率低下.两市交通政策的最大差别在于对个体机动车辆的控制方面,上海通过私家车牌照拍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小汽车的增长速度,而北京由于缺乏有效举措导致小汽车过快增长,这一政策差别是两市交通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京沪交通比较研究,就我国特大城市交通战略的未来走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交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需要急需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和内容。目前,国内各地城市交通都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各大城市都存在着严重的拥堵和阻塞现象,因此在工作中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加以总结和完善,从而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本文就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重要性和相关内容,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新常态下,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在交通运输行业之中,加强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当前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认清新常态下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式和具体要求,按照总体思路来完成相应的任务。文章对新常态下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刘炳祥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8):35+145-35,145
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道路运输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车辆数量、运力结构、营运里程呈大副增长趋势,与此同时,物流需求也相应增加,物流业蓬勃发展。本文拟针对莱西交通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交通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社会上各个领域的业务往来和人民生活范围的扩展,使得出行活动空前的增长。从而对城市公共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市的公共交通,特别是承担着公交客运总量90%以上的地面公共电、汽车交通,“乘车难”、“乘车拥挤”、“旅行时间长”已成为一件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北京市政府已把缓解居民出行“乘车难”问题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并采取了积极对策。在治标应急方面,市政道路建设除从应急角度拓宽了一些严重堵塞的路口和咽喉路段外,交通管理部门还为公共电汽车开辟了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苏州城市交通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市城市交通存在着道路等级较低、公共交通不发达和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未来苏州的区位、人口、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变化会诱发新的交通需求 ,需要解决产生的问题 ,推动新的交通格局形成 ,建立适合苏州发展的城市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共享交通对城市交通发展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享交通是基于互联网+和共享经济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大众出行交通模式。它反映了生态智慧城市发展时代对城市交通的新要求,增加了城市交通的有效供给,提供了方便快捷、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是城市交通的新的生产力。当前,共享交通面临发展无序、环境秩序矛盾、规范管理滞后等问题,制约着共享交通的发展。促进共享交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共享交通环境秩序管理制度、制定共享交通发展的分类监管制度、打造开放协调的市场环境以及建立城市交通公共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欢 《楼市》2004,(Z1)
出行难是杭州市民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杭州市建设委员会表示,今后5年,杭州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主攻交通,今后的交通规划将重点建设城市快速路,为市民生产、生活区域向城市周边地区转移打好交通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同时它又是一个影响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社会问题。本文以日本对老龄社会面临的交通问题的研究为例,分析和探讨老龄社会交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中国今后处理同样的问题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