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动态资讯     
《资本市场》2011,(11):12+14
<正>大事2011.09.21-10.20[9月21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再度下调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的债券评级。同时,穆迪还将三家银行的债券评级展望列为负面。  相似文献   

2.
《经济导刊》2002,(11):92-95
近一年来,伴随着诸如安然、世通、中科、广厦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司丑闻的曝光,“诚信”成为世入关注的焦点。信用评级在现代经济中活中的作用也得以凸显。 信用评级最早产生于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随着各类债券的大量发行,投资人而临着极大的投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信用评级公司应运而生。目前、具有国际权威性的资信评级公司主要有3家: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擅长主权国家评级;标准普尔公司(S&P)擅长企业评级;惠誉国际(Fitch)擅长金融机构与资产证券化评级。 目前我国还没有大规模开展信用评级工作,人们对信用评级的理解和内容相应较为陌生,由此,本刊新开辟此栏目,逐步介绍一些著名的评级机构、评级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各种形式的评级活动及结果,为推动我国信用评级业务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债券评级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美国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并在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随着债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债券评级公司也应运而生,目前主要有中诚信国际、穆迪以及标准普尔三家。学者们对债券评级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债券评级的建模,这个方面的研究考察了影响评级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对评级影响的函数形式,应用的方法主要有统计和计量技术;(2)债券评级与债券到期收益率、股票收益率的关系,这些研究主要是通过事件研究法来考察债券评级及其变动对债权人、股东财富的影响。下文…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债券发行人的产权性质如何影响信用评级机构付费模式与债券评级质量之间的关系.与发行人付费机构相比,投资者付费机构的独立性强,但缺乏获取企业内部信息的渠道.文章认为,发行人产权性质同时影响投资者付费机构的独立性优势和信息劣势.文章基于我国第一家投资者付费机构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中债资信")的研究显示:与发行人是国有企业的情况相比,当发行人是民营企业时,中债资信评级相对于发行人付费机构评级的信息含量更少,但调整及时性更强,发行人收买评级机构的能力和公开信息量与中债资信评级信息含量的正向关系也更强.文章研究表明,发行人产权性质是决定投资者付费机构评级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评级下调的多米诺骨牌正推向法国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遭下调之后,标普给予的AAA级主权信用评级的国家和地区剩下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香港、荷兰、挪威、新加坡、瑞典瑞士、英国、卢森堡。近期,金融市场开始担忧法国是否也会被下调主权评价。尽管标普、穆迪和惠誉均表示维持法国AAA主权信用评级、并给予展望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影响我国债券评级的决定因素有以下三点:(1)影响债券评级最关键的因素是发债企业总资产的规模,即企业资产规模越大,其评级越高;(2)政府政策对该发债项目或行业支持与否时债券评级有正的影响,即发债项目或其所在行业是有国家政策明确支持的,其评级可能越高;(3)企业的财务风险如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比率等对债券评级没有显著的影响,企业的绩效如资产收益率对债券评级也没有显著的影响.目前评级机构的评级不能反映企业财务风险与绩效的好坏,债券上市后评级的动态调整也几乎不存在.这说明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评级与欧美的债券市场存在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经济导刊》2003,(2):96-96
评级债务是在资本市场上发行的拥有由一个或多个评级机构对其所作的信用评级的债务。这些机构独立从事信用评估业务。现今最知名的机构是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ddy's Investors Services)和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Poor's)。信用评级是可以选择的,公司必须要求评级机构提供一个发行债务的评级。信用评级给债务证券的持  相似文献   

8.
不要把欧元危机归咎于穆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总能通过相互指责的把戏感知欧元区危机升温的程度。上周,当相关人士指责评级机构实施反欧洲的阴谋时,不和谐的声音暂时平息了。就在前一天,穆迪将葡萄牙债券降为垃圾级。激烈的反应表明,这个过程又有了大麻烦。  相似文献   

9.
在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美国三大信用评级公司巨头——穆迪、标普和惠誉即便身处指责与质疑的风口浪尖,其影响力和话语权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业绩在日益扩张。这其实跟美国的相关司法制度、法庭判例以及美国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认为,研究美国监管机构对于信用评级机构法律监管无疑会给中国的相关监管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对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及行业规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你总能通过相互指责的把戏感知欧元区危机升温的程度。上周,当相关人士指责评级机构实施反欧洲的阴谋时,不和谐的声音暂时平息了。就在前一天,穆迪将葡萄牙债券降为"垃圾级"。激烈的反应表明,这个过程又有了大麻烦。  相似文献   

11.
Catastrophe bonds, the payouts of which are tied to the occurrence of natural disasters, offer insurers and corporate entities the ability to hedge events that could otherwise impair their operations to the point of insolvency. At the same time, cat bonds offer investor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enhance their portfolios with an asset that provides a high-yielding return that is uncorrelated with the market. Despite the attractive nature of these investments, spreads in this market remain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e spreads for comparable speculative-grade debt. This article uses behavioral economics to explain the reluctance of investment managers to invest in these products. Finally, we use simulations to illustrate the attractiveness of cat bonds under a wide range of outcomes, including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model uncertainty on investor appetite for these securities.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城投债影响产能过剩的理论基础上,以我国2004-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本文检验了城投债影响产能过剩的具体效应和相关机制。研究发现:城投债与地区产能过剩之间呈现U型关系;其中城投债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南方地区、大城市和金融危机爆发后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借助城投债压低工业用地价格和投资交通基础设施会加剧产能过剩,且压低工业用地价格带来的效应更为严重。因此,本文从适度控制债务规模、改善体制激励措施和完善要素定价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城投债影响产能过剩的理论基础上,以我国2004-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本文检验了城投债影响产能过剩的具体效应和相关机制。研究发现:城投债与地区产能过剩之间呈现U型关系;其中城投债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南方地区、大城市和金融危机爆发后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借助城投债压低工业用地价格和投资交通基础设施会加剧产能过剩,且压低工业用地价格带来的效应更为严重。因此,本文从适度控制债务规模、改善体制激励措施和完善要素定价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沪深两市2008-2011年发行公司债券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不同产权性质下公司债的发行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司债可以有效地制约过度投资;相对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公司债券对民营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可以发挥更为有效的制约作用,银行贷款负债的治理作用弱化不及公司债券对投资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1997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拉动了国内投资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对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本文测算的结果显示,国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自1997年以来呈逐年递增趋势,即从1997年的8.83%递增到2000年的12.23%;但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国债的大量持续发行亦对民间投资形成"挤出效应",部分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抵消因素.国债政策怎样在对经济增长的正负作用之间进行平衡抉择,文中提出应进一步优化政府投资结构,鼓励、扩大民间资本投资,完善政策配套手段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中国市级政府驻地实际迁移时间的基础上,全面评估了政府驻地迁移对城投债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驻地迁移显著提高了地方城投债规模,且这一影响随时间呈现递增趋势。本文研究还发现驻地迁移的影响在高行政级别城市中更为明显,且与迁移距离存在正向关联。实行营改增会强化政府驻地迁移对城投债的促增效应。本文在为地方政府驻地迁移管理提供参考的同时,也可为理解政府行为影响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ir introduction in the mid-1990s, the return per unit of risk or multiple on catastrophe (cat) bonds has steadily declined.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ether this patter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natural disaster risk, using average multiple figures over the period 1997–2017. Assessing the accuracy of cat bond pricing is important, since about 50% of outstanding risk capital in the cat bonds market is currently exposed to Atlantic hurricanes -a risk that global warming, among other disruptions, is found to enhance- and pension and mutual funds in European and other OECD countries currently own about 30% of the market. In this respect, whil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falling multiples are primarily related to the Fed's expansionary monetary stance and to portfolio shift effects, we do also find evidence of significant undervaluation of global warming risk in the cat bonds market. This finding, also in light of the unfailing appetit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for such securities, casts doubts over the sanity of the market and over cat bonds as suitable investment products for risk averse investors. Sounder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might be found in the green bonds market, which allows for the funding of immediate investment i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oo.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政府公债的发行开辟了政府动员国民储蓄的新时代,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事实上,公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当时的金融市场,成为银行券的发行准备、储蓄存款的保证、银行放款的抵押品、金融业的投资筹码以及维护经济稳定的筹码;公债的交易也推动了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然而,文章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利率对公债价格没有解释力。这说明政府公债还没有完全与金融市场融为一体,公债价格应该还受到很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或制约。1921年和1932年的公债整理对债信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公债收益率的下降则是理性的回归。而法币改革则使政府摆脱了公债的财政制约。  相似文献   

19.
田桂林 《经济与管理》2004,18(12):79-80
风险投资活动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来降低代理风险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具体包括采用有限合伙制、激励合同与保护性条款相结合的契约形式、以可转换债券为主的复合证券投资工具、多元化的风险资金退出渠道等。  相似文献   

20.
Much of the volatility in emerging markets in the 1990s stems from the fact that the major form of foreign investment is the bond rather than the bank loans which predominated until the debt crisis of the 1980s. Bondholders are too dispersed to negotiate with during a liquidity shortfall. Thus, a shortage of reserves becomes a full-blown crisis. This was not the case in the 1980s when banks, as the major creditors, often lent to countries in arrears. The risk to a loan is therefore rescheduling, while the risk to a bond is default. Empirically pricing loans and bonds as assets reveals that bonds incorporate the greater risk of default into their spreads. Debentures are thus riskier credit than loans. As developing countries now obtain most finance through these risky instruments, the volatility of the 1990s is better underst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