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6—2013年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本监管、存款保险制度对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限制非银行类业务和提高一级资本比率能够减少系统性风险的积累;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会提高系统性风险的水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银行规模与关联性会增加系统性风险。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银行业务的限制,提高一级资本比率,重点关注规模较大、关联性较高的银行。  相似文献   

2.
存款风险与存款保险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小平 《经济问题》1998,(12):54-56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17,(12):134-148
本文立足于如何防范非危机时期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选取了2010—2015年中国和美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对比中美两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作用的差异以及银行杠杆率和治理结构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倍差法(DID)深入分析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显著增加了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以外的商业银行)的个体风险,而其对美国的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却不显著;对中美两国银行而言,银行杠杆率越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越严重;比较分散的股权结构和较低的银行杠杆率降低了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的负面影响;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后,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个体风险、杠杆率和影子银行业务均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其他商业银行却会提高杠杆率和更积极地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从而增加了个体风险。  相似文献   

4.
银行风险与存款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影响银行业风险的内外部因素出发,对存款保险产生的基础和积极因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认为要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5.
项后军  张清俊 《经济研究》2020,55(12):165-181
既有研究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增加了部分银行的风险,这显然与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初衷相悖。有鉴于此,本文结合中国存款保险制度从完全隐性转变成有限显性的特殊背景,基于因果中介分析视角,采用119家银行2009—2017年的微观数据,研究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影响银行风险的因果中介机制。研究发现,特许权价值确实是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影响银行风险的一个重要机制,即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减少了对于银行的保护,削弱了原本由隐性存款保险带给银行的特许权价值,从而引致银行具有更高的风险承担动机,进而造成银行风险的上升。此外,本文还对其他可能的中介机制进行了检验及比较分析,并提出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应兼顾外部监管和银行自我约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银行脆弱性与存款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小芳 《经济管理》2006,(17):84-86
银行内在的脆弱性是导致银行挤兑并引发银行危机的关键。为防止存款者因个别金融机构倒闭而对其他金融机构丧失信心,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和稳定,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已刻不容缓地摆到了银行经营决策者和监管者的面前。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高额城乡居民储蓄的安全需要明示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华外资银行需要明示的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需要存款保险制度;完善的银行业监管体系需要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经济研究》2016,(3):96-109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避免银行挤兑和实现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是中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多轮次噪音信息传递市场环境,构建了一个银行挤兑动态模型,通过综合考虑存款者对银行持有资产收益率的预期、信息加工和传播效率以及不同类型的提前取款动机等方面,探讨银行挤兑的动态过程,给出了各轮次银行挤兑的比例和数量,并刻画出相应的动态均衡;进一步通过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对基准模型进行扩展,探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挤兑之间关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实施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影响存款者的两类提前取款动机,具有稳定预期和道德风险两个方向相反的效应;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力度对比,而两者之间的比较内生于制度环境。得到的政策启示如下: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时,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制度建设配套措施,强化市场约束和完善银行内部治理机制的监督作用来减弱潜在的道德风险问题;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信息的加工和传播效率,促使存款者形成稳定的取款预期,从而增强稳定效应。  相似文献   

8.
陈波 《新经济》2022,(4):67-70
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制度环境下,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否防范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解答这一问题可以为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弱化了净息差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负向关系,加强了非利息收入占比和银行规模与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负向关系,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有效。  相似文献   

9.
风险调整保费的存款保险制度如何抑制银行道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晓波  蒋然 《经济论坛》2006,(23):101-104
一、研究背景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金融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对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良好,金融体系基本稳定,公众对金融运行的社会公信力提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基本成熟。2005年11月,我国的《存款保险条例》初稿完成并上报国务院,这标志着10余年来对是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争论已结束,接下来的任务是使其进一步完善、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隐性的存款保险。在隐性存款保险下,各银行不需要定期缴纳保费,这等于是零费率,并且存款保…  相似文献   

10.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构成存款保险制度缺陷的诱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充  郑胜  何燕 《现代财经》2002,22(9):34-36
三大“金融安全网”之一的存款保险自创立以来,一直受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困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使得该制度的作用在各国受到了广泛置疑。为此。本文结合信息经济学和保险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是如何构成存款保险的制度性缺陷的。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披露、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运用我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2000-2008年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信息披露与其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信息披露能否发挥其市场约束功能取决于相应的制度基础和市场环境,只有当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且银行能充分有效地披露其风险信息时,来自债权人的市场约束行动才能真正发挥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存款保险公司的组建事关存款保险的制度功效能否得以有效发挥。对于我国而言,借鉴国际上存款保险制度运行较为成功国家的经验,根据存款保险制度的自身要求,采取政府出资组建、以公司制作为组织形式应是最优选择。这样有利于发挥保险的互助性特点,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维持存款保险公司的运营,以实现维护银行业的稳定与安全。同时基于存款保险公司的公共性特征,必须构造激励相容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存款保险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存款保险制度在国际上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 ,发现该制度在实践中有内在的必然性 ,在理论上有坚实的基础 ,银行的存在是金融效率所在 ,尽管挤兑可能会发生甚至迅速演化为银行危机 ,但不能否定银行的客观必要性。相反 ,需要防止挤兑和银行危机发生的制度安排 ,其中没有任何一种安排能够取代存款保险制度。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采纳这一制度以适应市场化金融改革开放的需要 ,当然相应的技术问题仍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4.
论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保险制度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同时也降低了存款人对银行风险的关注,并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分析了存款保险制度的三个主要目标以及如何在这三个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并借鉴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存款保险制度特征,提出了我国设计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金融危机背景下更凸显出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功能的缺失。通过制度升级与优化,使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从被动事后保障转向主动提前介入,使其定位从“保生活”扩大到稳定就业、促进再就业和预防失业。应成为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由于信息披露而引发的矛盾尤为突出。受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金融监管体制与立法技术的制约,立法与监管机构对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制尚存不足。信息披露是规范市场的基础,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完善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信息披露模式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绿色消费逐渐兴起,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环境知情权正逐步得到公众和法律的认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价值也逐渐被人们发现。然而,传统会计没有将环境要素纳入会计理论之中,导致了人们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误判,虚增了国家财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博弈论原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过程进行了博弈分析,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深入剖析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因。对上市公司来说,充分、及时、可靠的披露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对政府来说,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立法执法力度,有利于国家和社会乃至于整个人类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及公众方面来说,环境信息披露充分则社会成本就会降低,社会价值提高,公众的利益就更易得到维护,从而提高社会对公司的评价和公众对公司的信心,进而使公司出现正的环境商誉。  相似文献   

19.
银行危机、道德风险与存款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恒煜 《经济经纬》2006,(6):133-135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国金融安全网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对银行因存款挤兑而破产。但是,如果缺乏对银行业的有效监管,存款保险制度又会引起银行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20.
会计信息传递效果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成会计信息传递失效的原因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固有缺陷、企业管理层对信息披露的选择行为和信息使用者的认知限度3个因素。严格的会计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的限制造成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固有缺陷;管理层对信息披露成本和效益进行量度的困难,加之管理层的复杂披露动机,使信息披露的选择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信息使用者对大量专业信息处理能力的缺乏,使信息使用者存在认知限度。本文试图将3个因素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加以研究,以全面、系统地把握会计信息传递效果的症结。最后,本文运用该分析框架对会计信息过剩现象的争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