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熊振兴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37(4):20
本文在量化生态占用并评估生态价值基础上,提出运用税收实现超额生态占用价值补偿的税收方案,也称生态赤字税。根据税制生态化的改革思路,本文运用CGE模型分析了征收生态赤字税和降低所得税的政策效应。本文研究发现:(1)在各税收方案中,生态赤字减少,就业增加,支持双重红利假说,全行业中间投入减少相对总产出减少更大,名义GDP保持增长;(2)实际GDP在生态赤字税基础上仅减少企业所得税的方案中下降,同时减少个人所得税则能实现增长,此时减税额低于生态赤字税收入;(3)在开征生态赤字税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在保持经济增长方面较好,降低企业所得税在减少生态赤字方面较好,但降低企业所得税所减少的生态赤字价值低于降低个人所得税时劳动和资本增加值的提高。本文建议在完善生态占用核算基础上开征生态赤字税,并减轻所得税,促进经济增长由资源环境消耗转向劳动和资本投入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7,(7):124-138
将税收负担从劳动力和资本要素转移到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污染的排放已成为环境税改革的基本思路。基于中国将资源税扩展到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的改革,本文在量化自然生态空间占用及其价值核算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生态赤字价值补偿的环境税方案(1),并运用CGE模型从区域层面分析了征收环境税和降低个人及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效应。模拟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各地区生态占用减少,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投资需求及就业人数增加,税收方案能够引导经济增长从生态占用转向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总产出和中间投入普遍下降,但中间投入减少相对更大,因此各地区保持经济增长,其中西部地区增长率偏低。从长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名义GDP增长率出现短期较大幅度的下滑,随后增长率逐年增长,其中东部地区增速的下降主要是因为第二产业总产出增速放缓,中部地区总产出及中间投入的波动与GDP增长的波动在时间上对应,西部地区增长率及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稳定增长,各地区增长得益于第二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因此,本文建议开征环境税约束生态超额占用,相应收入用于减轻所得税,其中东部地区侧重降低企业所得税,中部和西部地区侧重降低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3.
4.
5.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及硫污染的日益严重,建立和引入包括二氧化硫税在内的环境税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硫税制度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对我们进行硫税制度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于这些成果的梳理并简要评论对于硫税制度设计的进一步研究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按照硫税的开征的必要性、硫税的引入方式、硫税税率设计、硫税征管、硫税归属及资金使用这几个在硫税制度设计中应考虑的关键问题进行分类,对国内关于硫税及与硫税制度设计相关的环境税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并做简短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据国家环境总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导,中国已经成为生态发展严重恶化的国家,产生了巨额的生态赤字.中国的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包括水资源、森林、大气等的污染和破坏.中国生态容量有限,如果以人均占有资源的角度来看,中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不单是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的资源消耗量过大,更主要的是中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资源过度利用以及无节制的掠取资源和环境污染.可以说中国现在是拿过度的资源来换取经济的增长,但是又不能过分强调环境因素而完全否定经济,应当建立排污经济模型,通过分析该模型探索出一条合理有效的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8.
正201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显示,目前中国80%的省份是生态赤字。201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项目官员称,到2050年,需要3个地球的面积来提供人类消耗的资源。2014年,地球超载日比上世纪70年代提前了100多天。超载日,中国早于全球平均日赤字,用在财政上意为亏本,若表现在生态上,意味着什么?人类是在以吃老本的透支方式来维持当前的生活方式,而这种透支的日期每一个十年将会提前一个月。说明人类蚕食地球环境资源的脚步正在加速。 相似文献
9.
生态建设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的粗放型掠夺式增长方式已使生态环境不堪重负。而生态税从经济学的角度为解决我国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思路。本文探讨的重点是如何科学设计生态税,完善我国生态税制。 相似文献
10.
生态技术创新是实现生态经济的核心动力,动态生态税税制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是发展生态经济的理论需要。建立动态生态税量化模型有利于激励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构建了动态生态税方程,动态生态税税率模型,企业本期应交生态税总额模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环境的严重污染。现行资源税税制由于征税范围狭窄、税率形式单一等问题已无法实现,利用税收调节级差收入、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在分析国有资源税税制改革历史、现行资源税税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未来资源税改革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多目标权重评价体系,结合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放牧试验样地的数据,文章研究指出锡林郭勒盟定位站附近的适宜放牧率为2.67羊/ha,低于单目标条件下的每公顷绵羊4羊/ha。同时,在经济学和生态系统系统服务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谢高地等人(2001年)的研究,提出了环境税和生态补偿的标准,分别是每公顷15元和90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现行税费政策在矿产资源开发及环境治理上的作用,指出了税费设计在矿产资源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构建以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为核心、其他相关税费相配合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费体系,阐述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的构成要素及生态保证金的管理。建议改革资源税、完善增值税,统一矿产开发水土保持补偿费标准。 相似文献
14.
李玉兰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5):63-65
为了进一步运用税收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切实支持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本文就我国现行税制中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税收措施进行了评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团民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85-87
生态维护建设税是指国家为了加强生态的维护建设,扩大和稳定生态维护建设资金的来源而开征的一种税收。作为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附加税种,生态维护建设税以备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税额作为计征依据。它的开征可以为生态的维护和建设提供专门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实现全社会共同分享生态资源,共同承担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建设成本,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资源税问题研究与改革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原有的资源税暴露出许多弊端,如资源税课税范围较窄、依据不合理、单位税额总体偏低、对级差收入调节不够等,中国资源税改革应在借鉴国外税制的基础上,扩大征税范围,提高税率和按量计征,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国外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系统回顾了国外生态环境经济核算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两方面的最新进展。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的理论研究由学者和政府机构主导,实践方面以美国、德国、挪威、芬兰和墨西哥为代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矿产开发中伴随资源损耗、生态环境破坏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对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发展进行补偿。但补偿依据、原则、主体等如何确定?经济学理论为其提供了阐释。矿产资源耗竭性理论强调: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强化了其相对稀缺性,通过资源合理定价可以起到保护资源的目的;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理论认为:资源、生态环境是稀缺的、有价值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为之付费;外部性理论解释了资源开发区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与全国范围内的外部经济现象,指出生态环境补偿、区域补偿的责任主体;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要求企业规范开采行为以维持资源生态环境的基本功能,通过资本转化保持区域总财富不减少。 相似文献
19.
固碳林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因其具有外部经济性和准公共产品的特性,政府必须对固碳林的生态价值进行补偿。文章根据"庇古税"原理,提出政府可通过征收"碳税"来补偿固碳林生态效益这一观点,并构建了"碳税"政策体系。同时,还提出了与"碳税"体系相关的配套政策,包括固碳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碳税"交易市场的建立等。最后,对构建"碳税"体系时可能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税收考虑的企业组织形式选择也称为最优企业组织形式税务筹划,即选择某种企业组织形式寻求最有效的税务筹划决策,税收成本和非税成本是影响这种有效选择的主要因素。不考虑非税成本时,企业组织形式偏好选择经济模型主要受企业所得税税率、股权转让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等变量影响。非税成本中的转换成本、牺牲非税优势的成本、协调与沟通成本等也是影响经济模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