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0年以来中部地区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在我国城镇化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08年地级单元截面数据的分析显示,中部地区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偏低,但增长速度较快。利用区域不平衡指数与分解Lorenz曲线,结果显示空间上区域内部差异明显,时序演进则表现为趋同趋势,高速增长区域逐渐向区域内部转移。回归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较明显,区位条件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近年来有所增强;不同年份间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从财政投入及产出、效果角度,依据相关理论对我国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类公共服务省际差异影响因素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表明:各省财政支出相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中央净转移支付结构等是影响各省民生类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从多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减小基本民生类公共服务省际差异:努力缩小地区经济和财力相对水平差距;通过调整转移支付结构,降低税收返还,直接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专项转移支付以及主要用于这些领域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加快城镇化进程,通过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来实现城乡居民享有民生类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国31个省域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城镇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出2005~2014年全国31个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指数,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差异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变化不明显;中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区域差异低于人口城镇化的区域差异,经济城镇化对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基尼系数贡献率最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通条件、政府干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创新对城镇化综合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城镇固定资产投入在统计意义上对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推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全国与三大区域角度深入探究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Moran’I检验证实地级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如果忽略城镇化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就容易高估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作用;(2)我国总体与东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外溢效应;西部地区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正向影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却不足;而中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促进作用与外溢效应均不明显;(3)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及政府扶持水平均是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对外开放水平与政府扶持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5.
城乡收入差距与财政分权的空间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学方法对1990~2009年中国29个省区城乡收入差距与财政分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各省区财政分权与城乡收入差距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聚集现象,而财政分权的空间聚集表现更为突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三次”多项式关系,表现出城乡收入差距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不断上升;支出财政分权和收入财政分权均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地区教育水平、对外贸易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工业化水平是扩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非国有化和城镇化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运用来自我国2005~2010年1462个县(市)的面板数据,以反映城镇化本质特征的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两个指标衡量城镇化水平,从全国和三大地带两个层面实证检验了我国县城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县域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区域层面看,中部、西部人口城镇化都能显著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东部地区正向不显著;西部地区非农就业对粮食安全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中部地区与其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7.
程路恒  周慧 《价值工程》2019,38(16):193-196
基于2008-2017年安徽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安徽省城镇化由物向人的转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7年安徽省人与物的城镇化水平均不断提高,且仍是以物为核心,物的城镇化仍具有显著推动作用;2014年安徽省城镇化开始由以物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转变,城镇化进程中人的影响逐渐增强,2017年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中人的城镇化起到更为显著的作用,以物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转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2011年中国各省的人口、经济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为:2011年中国的平均城市化水平为51%,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第三产业对城市化有正的影响显著,第二产业比重对城市化水平有负的显著影响,人均GDP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第三产业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有利武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两阶段研究框架分析分税制改革以来(1994~2006年)中国各省级政府消费支出的效率、区域差距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第一阶段,运用DEA非参数方法,以地区生产总值为产出,核算31个省(市、区)政府消费支出的效率得分,并描述支出效率的区域差距演化;第二阶段,利用面板数据受限Tobit模型,以各省(市、区)效率得分为因变量,分析政府消费支出效率区域差距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政府消费支出效率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区域间差距自分税制改革以来逐年缩小,尤其是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效率差异在2006年前后已基本消失.区域间政府消费支出效率之所以出现了明显的趋同,既得益于中西部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也得益于人力资本在区域间分布日趋平衡.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DEA-MI模型对近5年来新藏滇桂边疆四省(区)旅游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边疆四省(区)除了新疆,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各省区之间的综合效率差异较大,纯技术效率有缩小趋势;技术进步是制约该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了测度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指标,基于1990-2009年关中城市群的时间序列数据,测度了关中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关中城市群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的动态因果关系,为制定关中城市群合理的城市化方案和科学的能源消费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5-2009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建立了基本的分析框架。首先以全国各省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城市化对中国碳排放的整体作用方向,然后利用面板变系数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的城市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正向的影响,且城市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大;就不同省份而言,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口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均会使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发生变化,且相对而言,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No consistent and reliable annual data series on the urbanization level for provincial regions of China is available. Making use of urban population data from the 1982 and 2000 population censuses, this paper estimates an annual data series of the urbanization level for provincial regions using an estimation approach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a conceptual model of dual-track urbanization. Based on such estimated new urban data of provincial regions, the major trend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ese provinc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analysed for the period 1982–2000.

Résumé


On ne dispose pas de séries de données annuelles cohérentes et fiables sur le niveau d'urbanisation des régions de province chinoises. En utilisant les données de population urbaine des recensements de 1982 et 2000, cet article estime une série annuelle du niveau d'urbanisation des régions de province grâce à une approche développée sur la base d'un modèle conceptuel d'urbanisation différenciée. Sur la base de nouvelles données urbaines ainsi estimées pour les régions provinciales, on analyse les grandes tendances d'urbanisation dans les provinces chinoises et la relation entre l'urbanisation et le développement économique pour la période 1982–2000.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省际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省际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有着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个别地区(如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的发展是由其他因素促成的;天津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接近极限,而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化水平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更重于狂热地进行城市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原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在界定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重新测算了不同年份中国省区城市化的实际水平.构建较为全面的区域城市化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遴选出不同时期影响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子.研究显示:(1)中国省区城市化水平分异是自然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等综合作用的结果;(2)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区域综合经济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社会投资、社会销售、居民消费以及邮电通讯能力等,一直是推动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动力因素;(3)由于历史基础以及不同时期政府政策取向不同,不同时期影响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重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测度了2007-2016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城市化质量的综合水平及其空间特征,基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视角构建了面板门槛模型,以检验环境规制对城市化质量的门槛效应。研究显示:我国各省市城市化质量总体上逐步提高,但省域差异呈现出"四降四升"的双W型波动变化趋势。城市化质量省际间存在空间集聚分布格局,但异质性有所增强。冷热点空间格局表现出"东热西冷"的分布规律,环境规制对城市化质量具有显著的双门槛效应,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化质量具有驱动作用,而能源消耗和收入差距则抑制城市化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指数和不均衡指数,分析了近40年以来中国社会服务总体水平的重心轨迹,揭示了其分布格局及均衡性的演变,并探讨了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中国社会服务的重心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迁,空间格局没有显著的省域关联性;空间格局在年份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但均衡性随时间推移显著提高。此外,社会服务的时空演变主要受国家宏观政策、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的影响;均衡性则受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和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能源消耗间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2000—2009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时间和空间双固定效应的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我国存在一条U形的城市化能耗库兹涅茨曲线,该曲线的转折点出现在城市化率约为24%的阶段。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在该曲线的右侧部分,表明如果我国的城市化率在今后仍不断提高的话,由城市化所导致的能耗将迅速增长。同时还发现城市化在我国能耗增长中的贡献比重较大,但对于在2003年出现的我国能耗迅速增加的拐点,从城市化的角度找不到解释。最后提出如果今后我国城市化率进一步提高,由能耗迅速增加所导致的城市发展的离心力达到一定程度,将会对我国的城市化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中国式行政主导城镇化发展内涵,借助2002~2012年分省份面板数据展开经验检验。研究发现,省份内部和省际对城镇化差异的贡献率已经稳定在50%左右;大一统的城镇化战略是差异形成的主因,作用机制和渠道已经趋于固化;先导性战略布局的作用显著,经验上证实了区域城镇化梯度差异及格局重塑存在路径依赖的立论成立。因此,为实现全国联动的城镇化发展目标,未来东部沿海高城镇化水平省份应当深度推进城镇化战略,中西部内陆低城镇化水平省份可以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能源生产率的地区划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能源生产率状况以其对能源消费量的重要影响而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整理了我国各个省区1995~2003年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来研究这些省区能源生产率的分类情况及差别原因。通过聚类分析,本文将各省划分为能源高效区、中效区和低效区三类,并利用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投资情况以及能源价格等因素对能源生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