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并且这些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如何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渗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探讨高校体育课渗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以期帮助当代大学生及时克服自身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秋霞 《黑河学刊》2013,(8):187-188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及高校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身体残疾且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要引起重视,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网络发展的日益强大也更直接暴露了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日益受到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困扰,如清华大学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残杀室友事件等等,更加引发了我国现今社会对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的极大关注。我国高校作为当代大学生教育培养的重点基地,更加有责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问题虽然常见,但并未得到各高校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政策不断地推陈出新,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各高校应加足马力,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的共识。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加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找到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一个"半学生半社会"的特殊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未完全成熟,其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以当今"90后"江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研究重点,旨在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体系现状,寻求对策,力求推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干预及生命教育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大学生在享受社会给他们带来的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该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问题在这个特殊群体中产生。如何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人才储备的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完成。作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直接引导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承载着重要责任。本文通过调查了解海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运行模式,与国家相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相对照,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就如何改进海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些愚见以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严峻的就业和升学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在适应期、过渡期、疏导期三个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舆论的错误引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家庭不当的教育管理方式、大学生对心理问题防范意识淡薄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应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李旖婷 《魅力中国》2011,(20):223-223
随着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承受着来自于人际交往、恋爱情感、网络成瘾、家境贫困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阶段、家庭和社会等三方面的原因。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特殊群体,是当前为网络生态群的主要构成之一,然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本文以网络生活化为研究视角,以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现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前大学生网络心理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着重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解构分析, 从高校与学生不同角度提出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由于面临毕业出现的种种问题容易出现心理健康危机.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从高校自身出发,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四项有效举措,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目前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低下,高校必须采取措施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自身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这关系到当今和未来人才的培养及人力资源的保护,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翟松雪 《魅力中国》2010,(13):11-12
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将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其次才能谈到成才的问题。大学时期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这与大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成长环境及繁重的学习任务密不可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意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独特优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作用,努力作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以便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因素等。解决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是:积极发挥社会的功能,加大高校的改革力度,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加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心理调适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何菲 《魅力中国》2010,(19):256-257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多种压力,各种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而采取有效的途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指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杨瑜侠 《新西部(上)》2014,(4):135-135,133
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孤独自闭、痴迷网络、前途迷惑等心理问题。高校应从大学新生开始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大学生戒除网瘾,丰富课余生活,并注重提高学生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指导能力,帮助大学生全面认知自我、实现自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陈昌霞 《新西部(上)》2009,(7):167-167,166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常见心理问题,其次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途径,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寅 《黑河学刊》2009,(1):121-122
部分贫困大学生存在着焦虑、挫败感、嫉妒心理、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高校应采取“建立多渠道扶贫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心理健康自助组织、加强贫困生自强自立克服自卑意识的教育”等对策,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解决其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璇 《黑河学刊》2012,(8):183-184
高校图书馆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职能。调查表明,阅读疗法可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展阅读疗法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