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方言属于吴方言太湖片明州小片,它既有吴语的共性,又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宁波方言的代词自成体系并富有特色,既具有普通话代词的某些相同用法和特征,同时又有一些独特而鲜明的作用.本文对宁波方言的代词系统进行了必要的梳理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概括出了其独到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2.
商丘方言是一种比较有地域特色的语言,本文通过对商丘方言含有感情色彩的词汇的考察,比较其与普通话的不同,发现其差异,总结了商丘方言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杨秀云  梁珊珊 《经济评论》2021,232(6):84-98
本文从方言多样性入手,以1998-2007年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系统考察了文化这一非制度因素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方言多样性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方言多样性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国有企业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而跨越方言层级会放大方言多样性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且方言多样性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之间的负向关系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动态变化趋势.作用机制方面,方言多样性通过阻碍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流动、人力资本积累,进而影响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协调方言(文化)多样性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4年开始,方言节目在全国各地逐渐窜红并迅速升温.有人说各个地方的方言节目即将取代普通话节目,电视媒体要迎来方言节目的时代.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从电视传播和文化流通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方言节目的优势、发展局限,希望借此找到方言节目同主流声音普通话节目百花齐放的最佳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5.
周丽敏 《时代经贸》2010,(8):249-250
我国众多方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方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给予关注和传承。本文就苏州方言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影响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虽然揭示了方言的经济后果,但对其产生影响的机制却语焉不详.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将社会信任作为理解方言影响经济绩效的渠道,考察了方言对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陌生人之间,使用同一种方言有利于建立信任,即方言会影响社会信任的形成;(2)方言之所以能够影响社会信任,是因为它作为个体来源地的符号,能够增进彼此的身份认同感;(3)方言对社会信任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不仅会因个体受教育程度、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人口结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也会因地区差别而有所差异.文章从社会信任的视角为方言影响经济绩效背后的机制提供了一个微观解释.  相似文献   

7.
齐孝阳 《大陆桥视野》2016,(22):144-147
很多掌握多种语言的人(包括同一语言种类里的不同方言,例如汉语里的普通话、地方方言包括粤语、河南方言等)会根据特定社会场合与环境,选择适合的语言来进行交流.本篇文章在以河南省滑县为例,分析人们在选择使用普通话和选择滑县方言时,会受到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文章发现对话人、交谈场合、交谈双方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交谈的话题、以及不同年龄的人们对待方言的态度都会影响人们决定选择哪一种语言(方言)作为交流工具.  相似文献   

8.
方言和民俗紧密相关。以往的研究往往从词汇的角度来讨论方言区的民俗现象。实际上,方言语音对某些民俗的形成更有解释力。方言和习俗都具有地域性。它们都有自己的中心地带和流行范围。从方言词汇能较快地发现某一方言区的民俗特点。从语音的角度,通过对方言语音具体音值的考察,具体从吴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等特点来探讨相关谐音习俗的形成和流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广州话是广东省使用的主要方言之一,它的存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关于广州话形成的历史,请参阅拙作《论广州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一文,载《广州研究》1983年第1期)。研究广州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对研究广州方言的现状和汉语方言史以至整个汉语发展史,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广州方言历史文  相似文献   

10.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打通经济内循环的梗阻,形成有效的内部分工体系.本文基于中国264个地级市的方言多样性与城市分工数据,从文化视角研究了方言多样性对专业分工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方言多样性是抑制城市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因素.平均而言,方言种类每增加1种,城市分工水平会降低3.11%,这意味着方言种类数量前5%的地区比方言种类数量后5%的地区专业化分工水平低21.77%左右.打通内循环的梗阻,需要鼓励要素流动,推进以城市圈建设为主体的城市化进程,进而打破方言背后的身份认同机制.本文同时从交通、人口流动、城市化等角度,为打破文化壁垒、打通国内循环提供了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11.
俞一群 《江南论坛》2007,(11):46-48
最近两年来,方言节目在各地电视台非常火爆,当然方言上电视从90年代末就开始了,不过那时是以小品的形式出现的为多,如奇志大兵、赵本山黄宏等人的小品借助电视媒体的传播红遍大江南北,湖南话、东北话一时广为流传,也许这就为日后电视方言节目的火爆埋下了伏笔.如今除了中央台,各地省级卫视和地方台纷纷推出以本土方言为播报语言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2.
湖南永州东安榴星村有汉瑶两个民族,现代榴星村里有一种瑶语方言,两种汉语方言。这三种方言共存于一个语言生态系统里。汉语方言处于优势地位,榴星瑶语的演变是语言的生态变异,瑶语在竞争中仍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但又趋于濒危。  相似文献   

13.
安徽阜阳方言的发问词及后置词"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表疑问的副词"可"组成的发问词在阜阳方言中有一批,本文讨论了这些词的语义特点及句法功能."可"在阜阳方言中还可以表达两个动作之间在次序、时问上的密切联系,这种"后置词"的用法具有类型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媛  傅英  李文 《大陆桥视野》2016,(22):188-189
本文以绵阳师范学院校园语言使用情况作为观测点,我们发现其语言使用以普通话和方言共用的基本格局,同时存在一小部分使用川普和其他语言作为交流语言的情况.课堂教学基本使用普通话,课余交谈则以普通话和四川话为主,兼有其他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5.
七年前我了解到蒋军凤教授的博士论文是以湘乡方言为研究对象时,就深感这是一件意义重大但难度更大的工作。方言学界都知道湘乡方言的分量,它是一种很有特色但颇为复杂的方言,又是老派湘语的典型代表之一。如今,这一本《湘乡方言研究》就在我眼前,让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勤奋、聪慧和敏锐”。再三拜读之后,我认为蒋军凤博士的《湘乡方言研究》一书,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方言对公司治理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与现有文献不同,文章以方言距离作为企业文化差异的代表,并将具体的公司财务行为作为研究切入点,以首次公告日在2000?2012年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非上市公司事件(非关联)为样本,检验了收购方与目标方的方言差异对收购方股东财富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收购方与目标方方言差异越小,收购方所进行的并购绩效越好;且当非正式制度发挥互补作用以及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严重时,上述作用更为明显,而普通话普及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种作用.鉴于文化与公司治理研究中内生性较为严重,文章采用工具变量法、控制缺失变量和随机效应模型等方法以尽可能解决内生问题.本文着眼于研究方言对具体的公司财务行为的影响,提供了从微观层面研究语言与公司经济行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石江方言的状态形容词主要有前缀附加式、中缀附加式和后缀附加式三种结构方式,与普通话相比,在表义的丰富性,结构的灵活性、词义的虚化等方面都显示出明显的地方方言色彩。  相似文献   

18.
普惠金融的普惠程度不仅依赖技术创新,区域地形、方言多样性等因素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居民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性。文章采用我国2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System-GMM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区域地形、方言多样性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地形、方言多样性对数字普惠金融有显著负向影响;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言多样性与数字普惠金融成U型关系;同时区域地形会通过交通网络、人口集聚对数字普惠金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胡萍博士的《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在其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经过修改、补充,已经正式出版了。这是湖南汉语方言研究的又一重要收获。要问这本书有什么特点,我看可以归纳为三个深入:深入了解、深入调查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手工收集的高管出生地数据,结合《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卷》,首次识别出董事长和总经理家乡所属的方言种类,并基于方言所代表的地域文化背景和社会认同理论,剖析了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方言一致性对双方互动关系的影响机理,以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方言一致性对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方言一致性能够显著降低代理成本,而且一种方言的使用地域范围越窄,这种作用越显著。在采用DID方法和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以及在控制了非文化因素的影响之后,方言一致性能降低代理成本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方言认同功能只在民营企业中显著,在国有企业中作用不明显;在异乡经营的企业及在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方言一致性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更强。本文基于单一国家的纯净数据深入剖析了中国独特的"同乡抱团"文化现象背后的公司治理作用,是对"文化与金融"微观研究的丰富和补充,也为市场各方洞悉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对经济发展的规制作用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