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侵犯股东权益的案例频频发生,尤其是侵犯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屡禁不止。本文以重庆百货对大股东的定向增发为例,研究了上市公司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的方案实施过程中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匹配问题。我们发现:虽然重庆百货大股东实行定向增发以后,全额拥有重庆新世纪百货的股份,但并没有带来合并后的资源整合优势,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削弱了中小股的股份额,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同股不同权"的现象,但其仍未解决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及侵犯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在侵占公司资源和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同时,也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分析定向增发前后大股东行为,对比其在定向增发前后的利益变化,发现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动因、手段及影响,制定针对规范控股股东行为的规则变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公司的大小股东的利益博弈中,股利政策的制定已经成为大股东用来剥削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工具.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使中小股东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如何平衡公司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纠纷已经成为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本文将从股利政策的理论构成入手,通过对各个理论的内容和缺陷的分析得出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探究导致股利政策成为大股东和管理者剥削中小股东的工具的原因.并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角度,提出如何通过完善这些因素来规范我国股利政策以求达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论中小股东的监督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恩山  姚鹏磊 《会计师》2009,(4):106-108
<正>一、中小股东经营权与监督权的分离1.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制度下,公司的股东一般有好多,大部分股东由于所占股份较少,无力或不愿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我们称这些股东为中小股东。占有股份较多,实际控制着公司经营权的股东,我们称之为大股东。在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存在着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小股东将自己的财产委托给大股东去经营,大股东对受托财产的经营效果(盈利或亏损)由中小股东来承担。为了防止大股东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如上市公司的利益输送行为),中小股东在将财产委托给大股东的同时,必须牢牢抓住对大股东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5.
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文献探讨了负债在股权分散公司中的公司治理作用,而在股权集中公司中负债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影响,已有的经验证据相当有限。本文以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在股权集中公司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负债与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私有公司的负债水平更高,其原因在于私有大股东通过负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程度高于国有大股东。本文提供了负债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揭示了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以及所有权性质对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控制权收益的分享与控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股东控制企业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相应地,公司的控制权收益可以分为共享收益和私有收益两大部分。为限制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应当建立起激励相容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对控制权共享收益的分享机制,增加大股东对共享收益的分享份额,同时,通过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对大股东行为的法律约束机制等措施控制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7.
张林林 《金卡工程》2009,13(3):118-118
股东利益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如何处理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害关系一直是我国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更是公司制度公平正义的前提。本文试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理论基础出发通过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上的制度设计特点以及改进措施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股权结构,使得董事会与控股大股东基本上捆绑在一起,董事会成了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一个工具,中小股东的权益被严重侵犯。引入独立董事成立审计委员会对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行为建立起制约机制,在许多治理结构严重缺位的上市公司中显得十分重要。审计委员会,作为上市公司的专业委员会,主要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简要理论分析,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提出了限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四条对策建议,包括通过设立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协会、建立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来提高中小股东自我保护能力和监督能力;通过建立声誉机制抑制大股东攫取私人收益的冲动,引导大股东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取长期效用最大化;通过实行独立董事职业化和建立完善关联交易的股东大会批准制度来加强对控股股东的违规违法决策的监督,从而达到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简要理论分析,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提出了限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四条对策建议,包括通过设立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协会、建立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来提高中小股东自我保护能力和监督能力;通过建立声誉机制抑制大股东攫取私人收益的冲动,引导大股东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取长期效用最大化;通过实行独立董事职业化和建立完善关联交易的股东大会批准制度来加强对控股股东的违规违法决策的监督,从而达到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深交所的社会公众股东网络投票数据,研究了中小股东参与网络投票与公司决策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结果表明,大股东代理问题严重、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小股东的网络投票参与率较高;中小股东的网络投票参与率与公司股票异常回报正相关,并且这种关系随着大股东代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而增强。与小股东利益更为相关的股权分置改革提案中,中小股东投票参与率更高,并且这种更高的投票参与率在股权分置改革提案中能为中小股东增进财富。  相似文献   

12.
刘海云  郑旭 《会计师》2022,(23):7-9
随着企业并购活动的日趋成熟,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业绩承诺被广泛应用。然而,大股东利用业绩承诺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关于业绩承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航天彩虹并购彩虹公司和神飞公司为例,采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绩效分析法,探讨了业绩承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发现合理的业绩承诺可提升企业绩效,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一、股权结构、代理冲突与盈余质量:一个分析框架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在不同的股权结构下会产生不同的代理冲突,如分散股权结构下的管理层与外部股东的代理冲突,以及股权集中下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如何缓解代理冲突,使代理成本最小?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即通过适当的激励制度安排实现管理层与外部股东的利益或者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一致,也即激励相容,从而使得管理层或大股东从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不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约束机制是指通过适当的监督机制来约束管理层或大股东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悖.  相似文献   

14.
郑志刚  李邈  雍红艳  黄继承 《金融研究》2022,503(5):152-169
在资本市场推行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维护中小股东利益成为保障注册制改革效果,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关键。本文实证考察了作为非实际控制人的中小股东如何利用一致行动参与公司治理。研究表明,中小股东通过一致行动形成投票表决权的集中配置,进而制衡大股东,从而改善公司绩效。在治理机制方面,中小股东一致行动对绩效的改善,一方面源于其帮助中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提出更多代表自身利益的议案,在董事会中委派更多董事,在决策过程中形成更大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源于其帮助中小股东实现对大股东的制衡和对经理人的监督,从而抑制实际控制人的“隧道挖掘”行为,缓解内部人控制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小股东一致行动的作用效果受到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形成动机、上市公司的投票表决制度以及一致行动人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大股东拥有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根源,有人把大股东掌握和运用公司控制权可以获得的收益分为两种:一是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即由于大股东改善公司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一组"契约关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目标并不一致,他们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而这些利益冲突往往会引发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分析了股东与经营者、股东与债权人以及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引发的企业过度投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琪  熊朝凤 《时代金融》2014,(11):49-50
MBO即管理层收购,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广泛运用。引入中国后,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和良好的金融环境,定价不公、信息披露瑕疵、转移中小股东财产等现象频频发生。为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防止侵害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发生,本文在对MBO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后,针对MBO中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主要情形,提出防止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受侵害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龙  赵李平 《金卡工程》2010,14(8):204-204
现代企业制度中最薄弱的一环无疑是中小股东,它们的利益保护越来越成为我们所关注。笔者试图以中小股东的保护必要性为切入点,以侵犯中小股东的权益的主要形式为主线,深入的阐释了具体原因,从完善公司治理的架构上和法律的诉讼机制上制度化的保障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中外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公司治理,是围绕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这一基本特征的观点展开.随着所有权从分散走向集中,当代公司代理问题的重点已经从第一类代理问题——股东与经营者的代理问题转向第二类代理问题——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而大股东“掏空”行为又是第二类代理问题研究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国特定的制度和历史背景所形成的“一股独大”的特殊股权结构使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掏空”行为变得非常普遍,而大股东的这种“掏空”行为实质上是对中小股东权益的掠夺和利益的损害,极大的打击了中小股东投资的积极性,进而严重地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阻碍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势必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成为公司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机构投资者介入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机制,从理论角度得出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的动机受到其对上市公司治理情况的判断和监管成本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股东关系一直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基本问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和利益冲突,对于大股东之间冲突的研究较少。通过山水水泥的案例研究,我们发现导致其控制权争夺最突出的原因正是大股东冲突,而大股东利益诉求差异和相互不尊重不信任会直接引发冲突。研究表明:大股东冲突的成因和形成机制直接影响冲突的结果,大股东冲突破坏巨大且不能形成有效的股东制衡。山水水泥的控制权之争是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典型案例,对于完善股东冲突理论,有效控制或减少冲突,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