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评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货币关系日益重要的今天,货币政策正成为各国政府,特别是主要工业国政府调控经济的最重要手段。货币政策是否能是以有效实施,取决于它所依赖的传导渠道的内在性质。本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种可能的途径,它们主要是利用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和股票市场渠道。  相似文献   

2.
本对西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其定这一理论新的发展作了归纳: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狭义)股票市场渠道。示了当前西方市场经济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条可能的途径。通过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这些渠道在我国同样存在,只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同,各种渠道的作用效果不同。借鉴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笔提出了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世界经济情况》2002,(23):17-19,27
  相似文献   

4.
白晓燕 《南方经济》2000,(11):56-58,70
为了尽快消除通货紧缩,国家货币政策适时做了调整,然而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货币政策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对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供给并非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变量,而主要是由商品流通及经济活动所内在决定及制约的内生变量,并由此决定了在市场化金融体制下,应采用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着眼于货币需求的间接货币调控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利率型传导机制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此视野内,分析了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特性,最后建议中央银行采用“盯住利率型”的货币调控模式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然,这有赖于应首先建立起良性的利率市场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信用关系愈来愈渗透到国民经济的肌体中,货币信用关系的每一变化,都会牵动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速度的变化,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重视利用货币政策,建立和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便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的一般方式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借助货币政策的实施来对金融进行宏观控制。  相似文献   

7.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与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研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的。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起始于1911年IrvingFisher提出的直接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时期、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时期、货币主义的货币供给传导机制时期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时期,并对每个阶段的理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研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的.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起始于1911年IrvingFisher提出的直接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时期、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时期、货币主义的货币供给传导机制时期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时期,并时每个阶段的理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主要传导枢纽。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未能充分发挥出枢纽作用,是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对阻碍国有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作用的因素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从货币传导机制看日本货币政策的失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就陷入了"失去的十年"。如果说日本80年代中后期推出的货币政策为泡沫经济的形成提供了一张温床,那么90年代以后实行的货币政策则旨在"医治"泡沫崩溃后给日本经济带来的"顽疾"。但是,90年代至今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能否使日本的经济"起死回生"呢?尽管国内已有大量的文献探讨了近年来货币政策的失效,但本文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角度出发,运用最新的数据,分阶段详细讨论,得出日本的货币政策由于传导机制受阻从而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甚微的结论,并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表象引发出日本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等深层次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For the 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 under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the exchange rate in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MTM). The timing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effects of a change in the exchange rate on output and inflation may be quit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interest rate channels, thereby affecting optimal policy.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exchange rate channel in the MTM in Germany by estimating an identified VAR model. Two features of the results are highlighted. The effect of a policy shock on the exchange rate accelerates the pass-through of policy into prices and leads to a different response of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GDP. We then show that these qualitative effects can be duplicated in 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for a semi-small open economy with sticky prices and wages that is calibrated to captur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German economy.  相似文献   

13.
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 -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 by building upon the individual papers in this issue of the Atlantic Economic...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途径以及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几个因素,并对中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西方货币理论的逻辑问题是把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划分为实物部分和货币部分,用分析实物部分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框架来分析货币部分,使总量理论退化为相对价格理论,引起存量和流量的逻辑难题。由于难于在传统一般均衡模型中处理货币关系,西方货币理论的必然归宿是实物均衡模型。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临云  张宏武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75-179
日本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是由共同研究中心、大学知识财产本部、技术转移组织和产学官合作协调员等组成的,产学研合作相关政策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始于1995年,之后出台了不少重要的政策,而具体对策则是通过实施各种特定事业的形式来进行的,如对研究开发的支援和对研究成果管理、宣传及推广的支援等。对我国产学研一体化的启示是:在体制方面,有必要设立共同研究中心、知识财产管理部门、技术转让部门等机构;在政策方面,有必要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构建各种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项事业,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证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楚尔鸣 《开发研究》2005,32(3):102-106
一般理论研究认为证券市场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但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只有通过货币供应量作用于证券市场的效应明显,而传导过程中的“q”渠道和“财富效应”渠道等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注重从宏观环境改革入手培养和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8.
We specify a 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 model for the U.S. for 1980–2008 to investigate the statistical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ivate non-residential fixed investment, the effective Federal funds rate,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nonfinancial corporate profits, and the nonfinancial corporate credit market debt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macroeconomic relationships in a macro model. The VAR utilizes the Toda-Yamamote procedure to test for Granger causality. Our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does not work as expected; we find that fixed investment depends on the level of demand in the economy and profits but not on the interest rate. This casts doubt on the usual assumptions about how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s expected to work.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the change in the monetary regime towards low and stable interest rates, a policy pursued by the U.S. F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We find that the new monetary policy regime has the following effects: (1) our VAR model does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low interest rates lead to higher fixed nonresidential investment; (2) low interest rates led to a search for higher yields through increasing risk, and (3) they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securitized assets, especially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which eventually resulted in a housing bubble. The overall results therefore raise doubts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low interest rates as a policy regime designed as a component of a counter-cyclical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