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壁刀柱工作面回采时,工作面巷道均沿煤层顶板布置。山西兰花集团莒山煤矿3#煤层老顶为岩性较硬的砂岩。受采空区支撑煤柱的影响,老顶处于两端固定梁支撑状态,其跨度小于老顶的初次垮落步距,所以在刀柱工作面短时间推进过程中,老顶岩层不会发生垮落。  相似文献   

2.
四川华蓥山广能集团李子垭煤矿的煤层大部分区域分为上下两个分层。上分层煤较厚(平均厚度1.3m),顶板较好.开采顺利,至2005年时几近采完。然而.下分层煤由于太薄(平均厚度0.85m,人员在工作面只能爬行.给开采增加了很大难度),顶板条件不好(下分层煤与已经开采的上分层煤之间的层间距为0-3.9m.平均1.46m.  相似文献   

3.
顶板破碎煤层巷道支护难度大,传统的进行井下顶板加固措施工程量大,周期长,须和掘进工作进行交叉作业,弊端较多。为解决以上问题,现采用地面注浆技术加固顶板,从地面施工钻孔至2411工作面上部破碎岩层中,运用地面高压泵进行注浆,注浆压力13MPa,注浆完毕后进巷道掘进过程中顶板离层仪数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深部最大位移量130mm,浅部最大位移量68mm,巷道围岩未出现较大变形。地面注浆技术有效控制了破碎煤层顶板巷道支护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厚煤层上、下分层开采,工作面顺槽巷道采用上下内错布置,并对巷道的围岩应力进行分析以及对厚煤层开采易自然发火提出了合理的巷布置和支护形式,为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实现一次采全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木城涧煤矿复杂难采大倾角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材料模拟方法,对该煤层开采过程中采场沿煤层走向、倾向上覆岩层破坏、运移规律、位移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上覆岩层垂直位移随层位下降而逐渐增大,并沿开采反方向离开工作面一定距离开始发生显著增加,给回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8131首采工作面煤层开采的矿山压力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获得了8131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49.67 m,周期来压步距为21.86 m,研究成果为8131工作面煤层开采提供了指导,同时对国内类似条件下的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和工作面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下煤层巷道掘进受上煤层老空区积水的威胁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手段,研究了2-2_上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3-1煤层围岩破坏松动圈范围,获得了有效煤岩柱厚度。在此基础上,对3-1煤层巷道掘进的危险性进行分区划分。结果表明:2-2_上煤层在采宽为250m、埋深在350~400m、煤层厚度在3m等条件下的底板破坏深度为15m; 3-1煤层未受采动影响的回采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在2.5m左右,受到采动影响后的回采巷道围岩破碎范围均在6m, 3-1煤层巷道掘进时,与2-2_上煤层有效岩层厚度为19.4~25.03m; 3-1煤层巷道掘进均在安全区域内,仅在32采区东侧边界处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一、矿井位置及地质特征万利矿区一号井位于东胜煤田万利矿区中部,距东胜市约7Km。井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井田内煤层的埋藏深度一般为100—200m。井田内煤系地层为层状结构,层理及交错层理发育,层面平直,岩石多泥质和钙质胶结。主采煤层顶底板以砂岩为主,抗压强度大多低于100Kg/cm2,属松软岩层。结构松散的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剥落,顶板易失重而垮塌。二、开拓开采巷道布置整个矿井的开采分三个水平,首先开采的第一水平主采煤层自上而下为2—2上、2—2中和3—1煤层;2—2上和2—2中煤层厚度为0.4—5.6m,平均厚度为…  相似文献   

9.
综采工作面在末采时与主回撤通道贯通后,工作面采动过程中形成的超前支撑压力便集中于主回撤通道顶板上,这种压力导致了主回撤通道顶板煤岩层内部裂隙增加,加大了煤层顶板的破碎度,丧失了自身稳定性,顶板下沉造成主回撤通道与工作面贯通时上下错位,支架不能顺利回撤,施工人员的安全不能保障。  相似文献   

10.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公司开采的是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平均埋藏深度250m,该煤层普遍可采,煤层厚0 ̄24m,平均厚度6 ̄8m,倾角3 ̄25°。煤层变异系数R=70%,普氏硬度系数一般为0.2 ̄0.5,松软易冒落,多呈粉末状,遇水成泥强度降低。煤层上覆一般有0.7m的伪顶;直接顶平均厚度11.5m,多为砂岩或泥岩;老顶平均厚度6.0m,周期来压步距12 ̄15m,整个煤层属“三软”不稳定难采厚煤层。进行“三软”煤层综放开采,搞好顶板管理,解决片帮冒顶问题十分重要。由于顶板松软,采用移架护顶易造成顶板松动和破碎的煤岩下落,在采动影响下,顶板(煤)就会发生较大的位移破…  相似文献   

11.
中煤平朔井工二矿21107主运顺槽沿11号煤层底板布置,上为29207采空区,巷道顶板距采空区间距在2.1~6.0m之间,属于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的掘进巷道.文章论述了该巷道掘进过程中在不同层间距下的支护方法和矿压显现规律分析,为类似条件下回采巷道的布置和围岩控制技术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东某矿15032工作面过F7断层时,存在采煤机需大幅破岩、工作量大易发生故障、采空区遗煤量大、巷道围岩破碎及安全生产隐患大等问题,基于15032工作面煤层开采情况与地质构造情况,分析该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存在的主要开采难题,分析煤层岩性与过断层回采方案,提出采用深孔预裂爆破减少采煤机破岩量,降低采煤机故障率,通过将注浆加固与W型锚索棚进行科学、合理的配合,实施联合支护的策略,有效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后,采煤机故障率从之前的17%逐步降低至4%;围岩变形破碎现象减轻,顶板端面距降低为0.4m,巷道煤壁片帮现象明显减少,片帮深度低于0.7m, 15032工作面实现安全快速过F7断层,应用效果良好,为类似工况下的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过断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开滦唐山矿开采已有136年的历史,可采资源日益减少,现在主要生产区域位于岳胥区,该区域煤层倾角平均在30度以上,主采的8、9合区煤层煤厚平均达到10.8m。首采工作面Y292采用了分层开采,为了提高工作面回收率,从2012年开始掘进Y294工作面时,开始采用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从掘进到现在回采看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针对深部矿井中老顶岩层厚、应力高以及煤层易自燃等情况,采用现场观测及矿压监测设备进行了深入监测,并通过分析采场来压,支架受力以及工作阻力等对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规律显现进行归纳分析,对顶板的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强度进行了确定。最后从巷道布置优化与巷道支护改进两个方面对矿压的控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巷道顶板周期来压造成上覆岩层产生离层,从而导致顶板下沉,当顶板岩层下沉量达到自身最大扰度时,将会诱发顶板冒落事故,从而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1]。顶板的下沉也会影响到后期工作面的顺利回采,因此监测顶板岩层的离层,预报顶板的下沉和冒落具有显著的意义[2-3]。本文以寸草塔煤矿回采和掘进巷道顶板为研究对象,在各巷道内安装顶板离层仪,实时监测顶板的离层情况,计算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判断巷道顶板的稳定性,为巷道的掘进和后期工作面回采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回采工作面更容易发生冲击地压。为分析跃进煤矿25110综放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原因,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测试的方法,分别对煤层冲击倾向性、断层构造、开采深度、工作面及巷道布置、顶板岩性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岱庄煤矿4324工作面的矿压监测,包括支架工作阻力、顶板冒落特征及巷道表面位移等现场观测,研究了4324工作面旋转调斜开采的矿压显现规律、工作面支架的适应性情况以及工作面顺槽超前压力影响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煤矿工作面体现了煤矿生产的综合能力,受矿山压力的影响较大。本文介绍了矿山压力的基本概念,从采高控顶距、开采深度、工作面推进速度、煤层倾角、支护材料及顶板管理方法五个方面分析了对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恒兴煤业有限公司2、3号煤层近距离开采,巷道稳定性影响因素不明确等问题,采用套心应力解除法对3号煤层顶板地应力进行了测量,得到二采区3号煤层原始地应力场分布状态,并分析研究了地应力分布规律对巷道掘进开拓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地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量值较小,最大主应力为最大水平主应力,量值平均为3.88MPa,方位角平均为129°;虽然最大水平主应力与主要巷道夹角22°~65°,由于地应力绝对值较小,其对巷道稳定性影响不大;地应力测量为3号煤层巷道布置和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某煤矿巷道围岩受地应力、岩性等因素影响,其力学性质复杂多变。本文通过采取岩样开展实验室试验的方法,获取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的岩性及相应的物理力学参数。此外,采用钻探仪进行钻孔测试,查明煤层顶板岩层赋存及其层理、裂隙发育情况。通过对工作面围岩地质力学测试,为之后的巷道支护设计获得科学、可靠的设计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