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大多数矿区处在山区,地质构造相对复杂,所以研究山区里的矿区地表变形规律对采煤工程工艺和留设保护煤柱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文以金达矿区为工程背景,构建FLAC3D数值模型,结合实测地表移动数据,研究井工开采对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综采工作面9001工作面影响区域为例,介绍了平朔公司矿区地表移动与变形观测站的建立方法,为研究变形规律及参数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采矿引起的地表沉陷,对采区的建筑物、道路和桥梁等安全使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采矿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计。平地变形的预计比较成熟,而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需要将平地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值与山体滑移量进行叠加来预计。本文通过对某矿302、303工作面实测值和采用概率积分法得到的预计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该矿黄土沟壑地形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顶管施工土层的变形和移动规律,利用数字图像方法观测,建立了顶管施工土层移动模拟的物理模型,研究了顶管土层损失引起的上覆土层变形和移动规律,获得了如下结论:1)顶管施工地层损失引起顶管周围土体向顶管移动,最大变形发生在顶管周围;2)顶管地层移动从顶管周围向地表上方以一定角度传递和扩散,地表沉降范围大于顶管直径,顶管地表变形呈漏斗状,最大沉降在顶管的正上方;3)可以运用随机介质理论和概率积分法预测顶管施工地表变形;4)可以数码望远镜代替相机,采用数字图像方法观测顶管地表建筑物的非均匀变形。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取敏东一矿地表岩层移动和变形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参数,特在敏东一矿16-3上煤层13S1101首采综放工作面上方地表岩层移动范围内布设地表岩层移动观测站并定期进行观测,该岩移观测站观测线走向布设一条且与工作面走向平行,布设两条倾向线,在布设前,根据大雁矿区地表岩移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对该综放工作面上方移动范围进行圈定,在不受该回采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外布设观测站测量控制点,其工作测点布设于沉陷范围之内,以采动前全面观测为基础数据进行沉降观测,根据各个时期的观测数据进行内业计算并进行分析总结,最后确定敏东一矿地表岩层移动和变形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6.
在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分布规律将受到影响,表现出特殊的规律性,通过UDEC数值模拟软件,利用离散元方法,根据断层面倾角和工作面基岩移动角之间的相对关系,研究了不同情况断层模型地下开采后岩层及地表的移动变形规律,并结合小屯矿开采中出现的断层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测顶管地表变形,分析顶管施工地层损失的原因,将概率积分法应用于顶管地表变形预测,在VC6.0下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可以给出顶管地表沉降、倾斜、曲率、水平变形、水平移动5种变形,以及绘制顶管地表变形的横断面图、平面等值线图和三维立体图。将该程序应用于广州某顶管工程地表变形预测,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和程序的正确性,从而为顶管地表变形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常村煤矿煤层上覆岩层结构特性,结合岩移观测成果,分析影响覆岩破坏及地表移动与变形大小的主要因素,在覆岩下半部发育有岩性相对软弱的砂岩与泥岩互层及上半部发育的硬度高、厚度大、整体性好的巨厚砾岩层,和在巨厚砾岩主关键层控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9.
分离式土工膜在平原水库防渗工程建设中存在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其组合方式直接影响到其防渗效果和工程成本。文章选择辽宁省疙瘩楼水库加固工程使用的分离式复合土工膜材料,就膜布组合形式对分离式复合土工膜气胀变形影响展开试验研究,获得不同层数和组合方式下的气胀变形影响规律,结论可以为分离式复合土工膜的使用与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多煤层叠加开采其顶板破坏情况较单层开采有所不同,为了掌握其发育规律,本文利用离散单元法模拟神南矿区相邻煤层在叠加开采过程中顶板变形破坏的情况,研究了多煤层叠加开采覆岩应力的分布特征和导水裂隙带的发育规律等,为矿山开采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雁矿区的地质特征,大深度开采后通过对地表移动参数的观测及移动物特征,证明在软岩大深度条件下开采,对其上的公路运行安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机载Lidar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收录整个矿区数据,从矿区的空间位置、垂直位置全面来把握动态变化量。最终得出的观测结果更加准确且全面,这样便容易收集到整个矿区的移动下沉情况以及地表采集沉陷情况。基于点云技术着手,在将数据进行过滤,这样就可以获得精准的计算结果。文章分析了高差分析点云数据,从而获取相关的地表沉陷信息。  相似文献   

13.
宝雨山煤矿位于登封矿区西段,由于宝雨山煤矿在12806工作面下巷所测的第一个被保护层工作面二1煤层的瓦斯含量最大为6.52m^3/t,决定在12806保护层工作面不掘底板瓦斯抽采巷,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实测了保护层瓦斯赋存状况,实验研究出宝雨山矿保护层开采上覆煤岩体移动变形规律、二l煤层采动裂隙发育、卸压瓦斯流动与汇集规律。并制订出了相关的技术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煤矿开采过程中及开采后会导致地表沉陷,我们可以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煤层开采沉陷预测,得出地表下沉等值线图和地表移动变形最大值。通过沉陷预测结果可以为土地复垦及地表沉陷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对以后煤炭开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公路特大桥为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和资料的收集,获得研究区地质、采矿及岩石力学参数等信息,结合采空区停采时间、地表移动变形监测结果、顶板岩性和煤层采深采厚比确定当前采空区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地下水、爆破、地震以及上部荷载等因素影响下采空区有可能发生垮塌,建议桥墩地基选在采空区影响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覆岩离层注浆充填最佳效果,分析覆岩离层注浆充填信息,运用点、线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构建出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点,对地表移动及房屋变形监测,在井下使用钻孔分段注水方法、间断回路的回路注水系统对煤矿的工作面覆岩离层注浆条件下的采动导水裂隙带的破坏特征形态进行连续勘测。分析结果可知,离层注浆条件下的地表减沉率达28%左右。通过技术分析及技术管理判断,离层注浆的操作下的导水裂隙带会高于正常环境下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库盘土工膜防渗在平原水库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山区拦河水库中则应用较少。文章结合小龙口水库建设实践,对山区水库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库盘土工膜防渗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库盘土工膜防渗方案,不适合山区河床存在地下潜流溢出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运行存在防渗结构破坏的风险,为此,对原设计进行改进,提高其安全性,为类似山区水库拟采用库存盘土工膜防渗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隧道工程侧穿水坝的安全性问题,结合宁句城际轨道侧穿汤泉水库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盾构机掘进过程中隧道周围土体和土石坝变形规律,并研究了不同水库水位条件对隧道施工产生的坝顶位移影响。结果表明,施工期间盾构机周围土体竖向位移呈“W”型分布,地表隆起和沉降值均符合规范限值要求;从土石坝的变形情况来看,坝体竖向位移远大于水平位移,且主要集中在土石坝的背水面,随着掘进位置与坝体距离的缩小,坝体最大竖向位移位置不断向坝顶方向上移且在坝体更深处产生影响;为保证结构安全,盾构施工应选择水库水位相对较低且稳定的时期。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盾构开挖时有较高变形控制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估和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在每年采煤30多亿吨,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占70%以上,为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目前乃至长时间内煤炭将作为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伴随煤炭资源的开采,采动影响地表,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存在隐患,破坏耕地使用和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矿区的生产生活。岩移规律的研究对预防和降低以上灾害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实现不同载荷边界条件下的基坑变形预测和控制,以天津市某地铁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研究超载、卸载条件下基坑变形特征.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推导基坑北侧和南侧的变形规律,并将分析结果与无超载、卸载条件的普通基坑进行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土体蠕变等方面的对比,最后,根据超载与卸载产生主动土压力对水平位移的影响,制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