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A8000成订单附加条件,道德认证危及出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SO9000是产品质量标准,ISO14000是产品的环保标准,今年五月一日起,欧美国家强行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实施SA8000标准,即产品的社会责任标准,对一贯以廉价优势打开国际市场的中国出口企业将带来无情的打击。这是否意味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提前结束,不降低成本将失去订单,过度降低成本同样失去订单。AS8000对中国出口企业究竟是门槛  相似文献   

2.
《北方经济》2007,(2):34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拓展越来越多地遭遇到种种非关税壁垒,在与环保相关的绿色壁垒之外,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SA8000)正成为困扰国内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蓝色壁垒”,数以千计的出口企业因此痛失海外订单。记者获悉,目前国内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只有120多家。专家呼吁,加大劳工权益保护力度已成为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SA8000对我国当前外经贸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SA8000作为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个认证体系,不仅明确了社会责任规范,而且也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体系要求。将社会责任和管理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组织尤其是企业的道德行为,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工权益,但是SA8000已经日益成为欧美西方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有力工具之一,这种很容易被扭曲的以劳工标准为本质的SA8000可能演变成为一种杀伤力很强的贸易壁垒,成为一种充斥所谓人权标准的认证体系,打着维护人权和社会责任的幌子,致力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削弱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进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社会中发展,重视社会责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2000年以后,一场CSR(即“企业社会责任”)评估和审核风暴正悄然席卷中国。大多数欧美跨国企业都开始对中国供应商实施CSR机制。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具有优势的某些制造类企业来说,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事实上是无法回避的生存环境。然而,中国企业的CSR理念却非常薄弱。  相似文献   

5.
丁天明 《乡镇经济》2008,24(2):110-112
文章指出依靠非政府机构(NGO)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CSR),举步艰难。国际社会所制定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及企业行为准则(COC),其共性内容与我国党和政府提出的全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和促进和谐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不矛盾的。因此,文章希望尽快完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文章的核心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的CSR有效推行模式应该是三部门协同参与的三角平衡模式。  相似文献   

6.
宪法中关于财产所有权附义务的规定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上位法渊源;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法律责任而非道德责任,但二者并不矛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划定上应当做到中外有别,执行与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尤其是社保标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又对所有权人设定义务,是国家立法者必须采取的正确做法,也是企业依法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利益相关群体负责、对环境负责、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其中,公益慈善捐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表现。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企业声誉,改善企业竞争环境,帮助企业顺利进入国际市场。然而,当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严重不足。为了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政府应及时组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民间非营利组织(NGO)在推动企业履行责任方面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应保护员工、顾客及股东的合法权益,推行绿色营销,力所能及地进行捐助与救济等,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最终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8.
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除通过增加投资,新增项目,扩大就业外,最重要的是提倡各企业科学安排劳动力,扩大就业门路,创造不减员而能增效的经验,尽量减少把人员推向社会而加大就业压力。过去只有ISO9000和ISO140000国际认证,现在对企业社会责任也有了一个旨在解决劳动力问题,保证工人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国际认证标准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占有和使用大量社会资源,其根本使命就是持续创造价值。作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单元,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强,社会要求企业承担责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正因此,企业日渐成为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企业社会责任概括起来就是股东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三重底线”,也是我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是一种商业姿态,而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企业内在的需求和自觉的行动。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继人才、技术和管理之后的一种新的竞争力,只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人们尊重的企业,才会是基业长青的企业。要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必须走进履行社会责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李碧芳  孟祺 《改革与战略》2010,26(2):160-162
随着金融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非关税壁垒成为限制进口的主要手段,其中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已演变成必然的趋势。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短期内会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和降低国际竞争力,从长期看会促进企业参与全球性的战略决策,把企业目标同社会责任、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SA8000(社会责任体系标准)在全球影响的不断加深与推广,对中国出口贸易也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SA8000主要内容的分析,分析该标准实施对我国出口企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及由此带来的正面效应.提出积极应对挑战的对策,建立SA8000预警机制,以此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责任标准的发展及国际影响出发,说明社会责任标准有可能成为新的国际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的推广和实施,对我国纺织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纺织企业面对社会责任标准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子尧  黄炜  丁相元  尹恒 《世界经济》2023,(12):167-196
社会保险制度是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本文先从理论层面考察了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社保缴费负担通过资本和劳动替代(互补)效应、产品市场垄断力量以及劳动力市场垄断力量3种途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借助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和双重差分法的经验分析,我们发现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加重显著地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此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社保缴费负担提高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企业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垄断力量提升导致的;制造业、小微企业及低工资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更明显,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低工资企业员工的就业和工资显著下降,表明社保缴费负担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本文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收入分配职能、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球兴起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此浪潮波及范围越来越广,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国际机构到各国政府、跨国公司,都纷纷加入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中来。文章从国际机构、各国政府、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四个不同视野探讨不同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趋势,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相关的事项如社会责任标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等正受到全球不同群体的日益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从总体上看,国有上市公司无论是在ESG信息披露内容上,还是在数据、案例的支撑方面都展现出了总体领先的态势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已成为企业与投资者关注的重要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的上市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表现备受关注。因此,进行中国的上市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晓燕 《魅力中国》2010,(5):160-16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双赢的重大举措。如何更好的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本文作者认为,加大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一条根本路径选择,并就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廉价劳动力与中国工业化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只追求效益效率而忽视普通劳动的权益,这种忽视底层劳动权利的社会现象必须纠正。否则,我们的社会就是一种畸形发展的社会。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已是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中国经济已经从粗放经营阶段进入质量和技术阶段。衡量这一阶段的标准,不仅要看中国的企业如何,更要看中国的劳动队伍素质如何。因此,关注我国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素质质量的提高,已是我国战略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陈潜  周康 《南方经济》2015,33(9):80-97
基于多产品异质性企业模型,本文从要素市场扭曲这一深刻的中国经济现实出发研究出口企业的贸易行为模式。研究发现:(1)要素市场扭曲通过工资效应激励了中国企业出口,并且这种激励的87%来自出口深度,只有13%来自出口广度;(2)与内资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利用扭曲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中获得了更多的出口激励;(3)在国有企业内部,扭曲对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出口促进效果更强;(4)要素市场扭曲显著促进了间断性出口企业的出口,对于持续出口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宪 《沪港经济》2004,(9):42-42
社会责任,在大多数中国公民和企业看来,似乎只是道义上的抽象概念。尤其在市场上如何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如何衡量履行、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大家更为陌生。最近,当社会责任认证标准(SA8000)开始考验中国出口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发达国家,90年代逐渐被各大跨国公司提升至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高度,这些公司纷纷成立专门负责社会责任建设的部门和机构,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浪潮在跨国公司继而在全球展开。作为加工贸易出口大国,我国的出口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股浪潮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源起及其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政府和企业应当采取的 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