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隋艳坤  尚浩东 《经济师》1999,(12):18-19
明确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是确立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前提。我国《证券法》基本上确立了我国的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但对于上市公司收购界定,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现拟对此问题略陈管见,求教于同仁。一、我国法律对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规定上市公司收购是公司收购的一种,与一般公司收购的区别仅在于目标公司的不同,上市公司收购的目标公司不是一般性的公司,而是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的上市股份公司。明确收购的概念是确立收购制度的前提。我国最早对上市公司收购作出规定的是1992年4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深圳市上市公…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收购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经济论坛》2003,(24):16-16,19
一、中外上市公司MBO的特点从目前已实施的MBO案例来看,我国上市公司MBO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其运作模式大部分都是由管理层在外部设立一个收购主体,这个主体都是所谓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或是科技发展公司,即壳公司。二是收购性质都是协议收购,还没有出现美国MBO通行的要约收购方式。出让方有法人股也有国家股。三是控股权。虽然各公司MBO的规模不等,但MBO后原来的管理层大都取得了对公司的控股权,比如粤美的MBO后由管理层持股的美托投资公司持有公司股份22.19%。四是从股权转让的价格来看,80%以上低于公司最近的每股净资产值,折…  相似文献   

3.
<正> 要约收购(Tender Offer),又称公开收购、发盘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向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发出购买其所持该公司股份的书面意思表示,并按照其依法公告的收购要约中所规定的收购条件、收购价格、收购期限以及其他规定事项,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收购方式。要约收购具有公开、广泛、迅速的特点,充满敌意性、策略性。随着《证券法》的颁布,各界对上市公司的收购,尤其是要约收购普遍持乐观态度。诚然,《证券法》在对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方面确实较以往的法律环境有了很大的改  相似文献   

4.
该篇文章以中国的上市公司间的并购为样本,收集了近8年的收购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了收购公司并购后三年内的长期股票绩效,研究发现收购公司的长期股票绩效总体并不明显。而进行横向合并的收购公司却取得了明显的绩效。  相似文献   

5.
贺镜帆 《时代经贸》2013,(12):58-59
该篇文章以中国的上市公司间的并购为样本,收集了近8年的收购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了收购公司并购后三年内的长期股票绩效,研究发现收购公司的长期股票绩效总体并不明显。而进行横向合并的收购公司却取得了明显的绩效。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收购能否真正创造价值呢?由于收购方式的多样性,一些企业会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股份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收购,那么,这种收购方式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呢?本文将2011年至2015年我国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股份的方式完成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收购方公司收购前后的经营绩效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二级市场收购并未提高收购企业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7.
股 票期权激励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很短 ,只有短短的几年 .虽然在这几年里各地都进行了一些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国家有关部门也在政策上给予了配合和支持 ,从而形成了几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式 ,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仍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经理股票期权制度。我们认为在我国经理股票期权的实施存在着三大障碍因素。一、实施经理股票期权操作层面的障碍1 股票来源。股票期权首先必须做到有股可期 ,因而股票来源便成为计划的核心。在国外 ,股票期权所需的股票来源一般有三个途径 :一是发行新股 ;二是股票回购 ;三是由大股东出让一部分股权用于股票期权计划。第一种方式 ,我国目前尚没有相应的条款。既使采取这种方式的中兴通迅、清华同方等上市公司在实施时 ,须报请中国证监会批准。因此采取这种方式也具有相当大的政策难度。第二种方式 ,股票回购。我国现行《公司法》第 14 9条规定 :“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 ,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持有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所以 ,公司除非出于回购注销目的 ,否则不能回购本公司股票。第三种方式 ,大股东转让。实行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大股东转让的股票可以上市流通。但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购并的法律环境分析史云一、现行上市公司购并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对公司兼并收购的主要法律和法规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下称《股票条例》);3.《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4.《关于企业兼并...  相似文献   

9.
房文治 《时代经贸》2012,(24):192-192
上市公司收购制度是公司制度不断发展的产物,一方面,它有利于收购方扩大公司规模,拓宽经营领域,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它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刺激由可能被收购的公司积极改善经营管理体制,提高生产效率,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通过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使整个市场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目的。新的《证券法》颁布后,弥补了以前证券法的一些问题,但还是有不足之处,下面我将就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中的慢走规则,要约收购以及保护小股东的利益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0.
创业板企业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板企业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利用募集资金实现创业板企业主营业务发展,本文通过六家具有代表性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案例,研究了三种主要的发展模式.根据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是通过公司现有资产和业务,还是通过兼并收购方式,以及两者并举,划分为内生增长、收购兼并、两者并举三种可选择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强制要约收购是我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中要约收购方式的一种形式。该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公开、公平、公正地保护每一位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我国证券法和相关法规规定了强制要约收购的条件、强制要约的对象、强制要约收购的效力及法律后果,但在法律实践中,我国强制要约收购制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强制要约收购制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美国式、英国式和欧州大陆式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体制的评析,剖析了我国现行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加大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外资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法律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收购的反垄断监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美国式,英国式和欧洲大陆式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体制的评析,剖析了我国现行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加大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外资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法律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收购的反垄断监管。  相似文献   

14.
俞铁成 《经济导刊》2003,(12):38-41
从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逐渐形成高潮。在众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模式中,净壳收购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重组模式,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各方关注。第一起规范运作的上市公司净壳收购案例是1998年的上海房地集团收购原嘉丰股份(600606)。后来有多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净壳收购和重组。  相似文献   

15.
在沪深股市十多年的历史上,共发生过22起上 市公司被举牌事件。 而2005年前四个月发生的针对8家上市公司的 举牌事件,已经达到历年被举牌总数的三成。 与过去举牌大多意在二级市场炒作不同,今年 的举牌真正的摆出了产业收购的架势。 正是通过收购流通股,江苏地华和金鹰集团分 别成为了南京中商和南京新百的第一大股东。它们在 2005年开头就初步大功告成,为有望形成潮流的举 牌收购进一步树立了标杆效应。  相似文献   

16.
伊羽 《财富时代》2022,(11):113-115
<正>上市公开展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一般可以通过对获授股票期权的转让或者行权等方式获得一定的收益。本文中笔者主要就该类股票期权激励收益应当如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税收法规尚没有明确规定的几种情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一般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条件和行权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按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规定,其行权价格不得低于股票票面金额,且原则上不得低于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1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与前20、  相似文献   

17.
李世光 《经济师》2009,(2):15-16
在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中,一直并存着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两种制度安排。协议收购适用于目标公司的股权较为集中尤其是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但是,协议收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信息公开程度差:有悖于机会均等原则;市场化程度等。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所以我国在制度上承认协议收购的合法性。要约收购具有信息透明度高、股东机会均等、市场化程度高等特点,这是协议收购所不具备的,所以,我国在制度上保留协议收购的同时,强化了要约收购:一是充实了协议收购触发要约收购的规定;二是删除了要约收购中的强制要约义务豁免的规定;三是删除了要约收购中的强制要约义务豁免的规定;四是增加了部分要约的规定。增加了部分要约的规定。随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的稀释,要约收购必定实现零的突破,并有可能出现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企业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的核心在于管理层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获得所在公司控制权,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司股权变更方式,对解决现代西方企业制度中的代理成本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企业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的核心在于管理层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获得所在公司控制权,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司股权变更方式,对解决现代西方企业制度中的代理成本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将能够更大程度地直接反映公司的市场价值。股利政策作为公司的核心财务问题之一,一直受到利益各方的密切关注。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是公司进行股利分配最主要的两种分配方式。通过比较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区别及影响,分析中美上市公司对两种股利分配方式的不同选择的现状及原因,据此分别从投资者、公司治理、资本市场三个角度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对改善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