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于沛莉 《经济师》2002,(10):289-289
文章通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 ,提出了从理念、规划、体制等方面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具有以下一些优势:一是众多营业网点;二是客户资源丰富;三是部分中间业务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机遇分析: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善,为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加速了中间业务的开展:(1)宏观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2)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3)中间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4)科学技术的进步。存在的劣势分析:一是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制约;二是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不规范;三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威胁分析:一是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潜在竞争者的进入;二是我国本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潜在替代产品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王天学  靳长虹 《经济师》1998,(12):35-35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21世纪的商业银行将更多地发挥中介职能,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已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转轨进程中,应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抓住机遇,抢占中间业务市场,是谋求更大发展的可行之举。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林秀峰 《经济师》2009,(4):186-18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中间业务异军突起,已成为主导金融产品。文章探讨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举措以及应重点拓展的中间业务产品。  相似文献   

5.
杨丽萍  许传华 《经济师》2001,(9):210-21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是社会经济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日益临近 ,银行业今后的竞争除了传统业务的竞争外 ,中间业务将是各家银行竞争的重要领域。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由于受客观的、历史条件等因素限制 ,特别是受传统体制和观念的束缚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商业银行相比较 ,仍存在着很大差距。为此 ,加快拓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必须在拓展中间业务的市场潜力、人才培养、规范管理、发展策略等方面要切实加快步伐 ,努力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袁友军 《当代经济》2000,(10):42-43
所谓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即商业银行在办理资产负债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不运用或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通过为客户办理收付,进行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和劳务费。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逐步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和社会各阶层都呼唤金融服务的多样化。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银行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等因素,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不太令人满意,但它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银行未来业务的主攻方向,事关商业银行的兴衰和成败。因此,必须针对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既具有一定的优势,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基于内外部形势和要求,并结合自身优劣特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以价值为目标的管理战略、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创新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战略、高素质和高标准的人才战略、以发展为目标的一体化战略,以应对外部环境压力,抓住市场机遇,追求自身发展,才可在外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刘琳 《经济纵横》2007,(1):26-28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中小城市的状况更差。面对外资银行的进入,改革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上的弱质性及中间业务的现状,提出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拓展中间业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子荣  王文飞 《经济师》2004,(10):230-230
文章对农村信用社拓展中间业务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供了符合实际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策略取向●江苏徐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增加利润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因其具有传统资产负债业务所无法拥有的优势和发展潜力,而备受国内外银行业的重视。我国金融领域的商业化改革,已经走过3年的历程,依然没有跳出传统的经...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战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小商业银行的蓬勃发展,充分地发挥着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辅助作用,为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定位战略不到位,业务经营重点与国有商业银行雷同,影响其体制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和竞争优势,中小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位战备上虽然各具特色,但又特色不足,总体上偏向于跟随。这样做的不良后果也已产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使经济增长有一个稳定的基础,中小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新的定位战略思  相似文献   

12.
潘明清  叶维 《经济论坛》2004,(11):91-92
西方工业化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通常都是以市场化利率为前提,以相对完善的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为基础,并且借助于各个金融市场之间金融产品价格的协调变化,使得不同市场中的资金流、信息流可以顺畅地融合在一起。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西方工业化国家不同,主要倚重货币市场和信贷途径。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信贷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自2005年6月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截止到目前为止,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除中国农业银行外均已完成了战略投费者的引进工作.但从战略引资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受制于多种制度因素的制约,无论从引赘对象、引资目标还是引赘过程上看,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行为都是有所偏失的.因此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固有商业银行的引责行为进行矫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有银行上市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昊 《现代财经》2003,23(1):30-32
近来关于“国有银行上市”的呼声甚高,似乎只要能上市,国有银行的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本文从国有银行的经营实际出发,认为目前国有银行上市的时机并不成熟,更重要的是上市并不能解决当前国有银行的主要矛盾症疾: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不相应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因此,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国有资本有步骤地,逐步地从竞争性的金融服务领域退出,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以真正改善其公司治理结构,而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  相似文献   

15.
荆凡 《技术经济》2007,26(7):125-128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步伐的加快,各家银行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在产品、服务、价格、质量、人才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从成本角度来看,商业银行能否改变传统成本管理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通过推行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建立起本行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已成为商业银行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对传统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优势及商业银行推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现阶段商业银行推行战略成本管理的着力点,并需不断寻求特定条件下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国有银行上市改革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学模型证明:(1)国有银行改革的初始条件直接关系改革的成功与否;(2)国有银行的改革成本与外资参股比例呈U型曲线关系。改革成本与外资参股比例的关系决定是否应引入外资。如改革成本与外资参股比例无关,政府没有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力;(3)市场对改革成败的预期是决定外资参股价格的关键因素。由于战略投资者不能掌握国有银行控制权,其参股比例与参股价格成反比;(4)根据结论测算,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定价略低,中国建设银行定价有微小溢价。  相似文献   

17.
随着商业银行主体意识和危机意识的不断增强.“营销管理”也不断被商业银行所采纳、运用,逐步渗透到其经营活动中。从而形成了新一轮竞争的特点。规模不同、地位不同的竞争个体,其营销战略选择是不一样。正是基于此,本文把我国商业银行划分为三类:国有商业银行、中型商业银行和地区性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特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型商业银行是指全国性的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地区性商业银行是指其他机构网点仅限于当地的银行机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业银行收益结构转型对经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收益结构转型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一环。文章应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构建超越对数产出距离函数,对我国12家代表性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进行分析,以此阐明收益结构转型与商业银行效率和生产效率指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新形势下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推动金融创新与提高银行竞争力和自身效率之间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熊剑  龚妤 《经济论坛》2004,(14):78-79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挑战,中国国有银行惟有通过加强自身改造来提高效益。因此,如何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特有的绩效评价制度就显得格外迫切。本文试图运用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 Score card,以下简称BSC)来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中国商业银行整体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基于所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风险比较模型,对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2001~2004年的相对风险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依照相对风险程度的高低,14家商业银行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及中国银行所构成,安全性较高;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则隶属于风险最高的第三层次,是中国银行业安全的薄弱环节.由于不良贷款率、盈利能力和资产的流动性比率是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主要因素,因此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改善位于第三层次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是提高中国银行业整体安全性的关键,应该成为当前银行业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