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大处讲,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小处说,有家庭的和谐,邻里的和谐,团体的和谐等等,除这些外部的和谐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和谐,即人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个人的自身和谐只有在集体和社会和谐中才能实现,而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必须以个人之间的和谐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夏惠茹 《魅力中国》2010,(3X):154-154
社会和谐、人的和谐与人性和谐是三维一体、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向度。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等四维坐标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立体统一系统。只有通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全方位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人的和谐及人性和谐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个性不能超越共性。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正是由于众多个性的创造,才使人类社会千姿百态发展到今天如此繁荣,使人类生活五彩斑斓。人类社会是在众多的个性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如果每个人的个性毁灭了,社会的共性也不复存在,人类社会就会窒息。我们保护人的个性,就像保护不同物种一样。但是人的个性发展要有个度,就是共性所能容忍的限度,超过这个度就会破坏共性.破坏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论旅游业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可归结为社会和谐、人的和谐与生态和谐。旅游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力量,它促进了社会内部经济、思想和政治和谐发展、推动了人自身发展和人际和谐,同时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而且还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各种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关系。由于现代社会有限的资源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缺口巨大,导致了人类对环境资源的竞争性使用。因此,也可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人的价值和追求组织管理的价值目标,这与儒家对社会和谐的追求相一致,也与现代管理学效率目标与价值目标并重的原则吻合。因而儒家文化可以成为企业转变管理理念、确立社会责任意识、自觉融入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宏大目标的重要而有益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王焕平 《魅力中国》2010,(17):46-47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字义上看,“和”字为象形字,最早的意思是一个人在庄稼边奏乐看书;反映出历经战乱的人们对于社会稳定、悠闲自得的追求。“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既有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仰慕的“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也有以后“盛世”的和谐社会。当然,传统的和谐社会与“民主法洽、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有着诸多的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具有独特的时代意蕴,它历史地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深刻挖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内涵,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实现和谐社会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志军 《宁波通讯》2007,(10):11-12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当前,要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体制中的弊端,解决城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并着力解决一批亟需破解的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达到人与城市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城与乡的和谐、部门与部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一、培育和谐包容的文化 社会和谐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组织与组织之间及人与物之间的.和谐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键是心灵的和谐,而心灵的和谐主要是由文化决定的。要想形成和谐的社会,必先形成和谐包容的文化。和谐包容的文化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宽容、相互关爱、相互团结等。有了这些和谐包容的文化,人与人之间就少了冲突,多了合作,少了矛盾,多了和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钱亚明  刘文玉 《发展》2009,(9):58-59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与本质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也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2.
杨建新 《发展》2011,(2):96-97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的文化伦理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到全党面前。这是我们党科学总结发展成败经验,深刻反思工业文明的局限性,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而得出的科学论断;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人类文明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3.
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人的生态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精神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并逐步把握自己类本质的具体表现,是人类前进和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方追求.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还面临着时空限制、生命体威胁、精神危机等多重困境,只有深刻认识这些困境的根源及其形成机理,才有可能真正破除困境,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杭州之所以能获准承办世界第一届休闲博览会,主要在于以西湖为中心的这片土地上所呈现的和谐气象——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基本协调,优于东方世界中的一般城市。但社会的和谐是动态的,永无止境;城市的休闲水平更需要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东方休闲之都”。为此,一方面力求与国际接轨,同时须弘扬自身特点突显和谐主题,提升休闲档次。兹择其要,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蕴涵着对人的个体自我和谐的深刻关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个体自我和谐提供了现实前提;个体自我和谐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因此要不断发展个体自我和谐的现实前提和环境条件,指导个体通过社会实践与自我修炼构建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6.
文化育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永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更具有时代特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邓洁华  杜放 《特区经济》2005,(12):48-49
目前,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最终体现为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就是在平等的原则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以达到最终资源配置上的公平。从社会角度看,就是执政党要调节各社会成员间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缩小社会收入贫富差距;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就是要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生态,体现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改革与开放》2005,(12):45-46
<正>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大功能,充分表明学校承载着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一、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性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这一重大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所  相似文献   

20.
综观人类社会,实质上是由三种关系构成的,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矛盾与和谐的历史。人与自然的矛盾以经济来和谐,人与人的矛盾用政治来和谐,人与人心的矛盾靠文化来和谐。文化的使命就是和谐人心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对"文化"概念的经典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