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传统管理会计教科书对成本习性分析的成本和成本动因的界定不明确、两者之间缺乏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在服务主导逻辑理念下提出基于价值量成本动因的成本习性分析方法,并以某公司为案例进行比较验证,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基于价值量(营业净收入)的成本习性分析方法符合服务主导逻辑以销定产的生产组织模式,因此优于传统商品主导逻辑以产定销生产组织模式下的基于业务量的成本习性分析方法;基于价值量(营业净收入)成本动因的成本习性分析结果与预测结果接近其他两种方法,因而是合理的、可靠的。因为业务量(产出量)一般局限于企业内部,所以本文主张采用基于价值量(营业净收入)成本动因的成本习性分析方法。本文对拓展和深化成本习性理论研究,推动成本习性分析以及本量利分析等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灵  钟音  杨琳 《财会月刊》2019,(8):66-73
成本是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支出,应当在收入取得时从中获得补偿。首先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的会计逻辑,对商业银行的成本动因与收入动因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营业净收入为收入动因成本的驱动因素。然后,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每家商业银行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率,构建成本习性模型,并验证该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各季度收入动因成本的预测值与相应期间报表披露的实际值差异比较小。从而证明了选择和确定以营业净收入为成本动因、收入动因成本为成本分析对象的成本习性分析具有理论合理性、管理有用性及成本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收入动因成本中分解出收入动因固定成本和收入动因变动成本,进而计算出习性成本结构指标、保本点指标以及经营安全程度(安全边际率)指标。通过习性成本结构和经营安全程度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以收入动因成本和营业净收入为基础进行的习性成本结构和经营安全程度分析是合理的、可靠的;(2)制造业整体上变动成本比重较高,行业整体营业净收入中变动成本比重为89.44%;(3)制造业整体经营风险较低,行业整体安全边际率为77.71%,处于“很安全”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现行的营业利润损益计算模式的逻辑入手,认为其存在收入与成本不能较好匹配、对企业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未作区分的逻辑缺陷,导致营业利润变化幅度过大,不能反映企业基本业务的获利能力。为了克服上述局限,本文提出并界定了营业净收入、收入成本以及利润贡献等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以利润贡献为中心的损益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造船企业制造费用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业成本法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其理论依据是,成本分配的对象是作业,成本动因多样化。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6.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成本动因也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的与企业的具体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如物耗、作业量等;二是战略层次上的成本动因,即战略成本动  相似文献   

7.
浅谈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来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对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思想进行了介绍,并对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管理进行了对比,最后对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原则和步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视角出发,本文认为对收入要素的不同界定将会对保本点和安全边际的影响较大。根据收入要素的定义,将计算保本点的收入要素重新界定为营业净收入,即用营业收入减去营业税金及附加之后的余额。对收入要素的重新界定能够使本量利分析得出的保本点更加接近企业真正的保本状态,进而也能够提高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特别是本量利分析和安全边际分析工具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为企业经营目标规划、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提供较为实用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从营业利润业绩评价的视角,分析了丽珠集团2007至2009年季报及年报的财务数据,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变动,使得营业利润对企业收益的解释能力减弱,导致营业利润不能真实反映企业主要经营活动创造利润的能力。提出并界定了营业净收入、收入成本的概念,以及"核心营业利润"的损益计算模式,建议将其列为利润表计算损益的一个中间指标,使利润表向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的信息更丰富,更能反映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经营成果。研究结论弥补了营业利润不能反映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经营成果的局限,拓展了企业经营利润的计算模式,改进了企业盈利质量的评价指标,丰富了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视角,也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计算和业绩评价提供了一套较为简便有效的分析指标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应列入营业外收入的项目有5个,列入营业外支出的项目有7个。一、营业外收入项目 1、固定资产盘盈和出售净收益。本项核算内容为企业固定资产的盘盈和变卖出售的净收入,盘盈的净收益是指按照盘盈固定资产的原价(或重估价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差额;变卖出售净收益是指转让和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的价款减清理费用后的数额与该固定资产帐面净价值(原值减累计折旧)的差额。 2、由于债权人死亡或债权单位撤销,企业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 3、罚款收入。原制度是指罚款净收入,即企业取得的滞纳金和各种形式的罚款收入,在弥补由于对方违反制度或协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后的净收入。新制度则将罚款收入和支出分别列示,本项只包括收入部分。 4、教育费附加返还。这是指应交已交的教育费附加返还给企业的部分收入。  相似文献   

11.
姜南  穆东 《物流技术》2011,(11):186-189,213
结合物流成本的特征,主要对北京华人物流公司的包装作业中心进行成本研究,通过运用ABC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算作业量,以作业量来分配在各包装基本作业中所发生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对包装作业中心的基本作业进行成本核算,进而研究整个包装作业中心的总成本,探寻降低企业包装成本的方法,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物流成本的特征,主要对北京华人物流公司的包装作业中心进行成本研究,通过运用ABC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算作业量,以作业量来分配在各包装基本作业中所发生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对包装作业中心的基本作业进行成本核算,进而研究整个包装作业中心的总成本,探寻降低企业包装成本的方法,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业成本法又名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营业外收入的核算内容 在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营业外收入的概念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核算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和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软件外包联盟为对象,以软件外包联盟决策的合理性为目的,对软件外包联盟的成本动因、知识动因、能力动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软件外包联盟决策模型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基于成本动因的软件外包联盟决策博弈分析、基于知识动因的软件外包联盟决策辩证分析与基于能力动因的软件外包联盟决策模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作业成本计算就是以作业为核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成本动因为媒介,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归集对象即成本库来归集、汇总费用,再以各种产品耗费的作业量将费用分摊至产品中,从而汇总计算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它是以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对象,通过成本动因确认和计算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ABC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  相似文献   

18.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业成本法的现状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法(简称ABC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对待,  相似文献   

20.
王娟 《财会月刊》2014,(9):25-28
正确识别成本动因是企业成本管控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提出成本动因分析应包括成本动因选择、确定和优化三个环节,并从这三个方面对现行成本动因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比较了其优缺点和应用情形,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成本动因分析方法的整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