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初地方土地所有权的国家认同,导致了芦苞社区各宗族间资源控制的分化。先到的宗族控制了大片沙田和神明祭祀等文化资源,并制造出一套地方认同的话语和族群分类标志。后到的族群则通过“造祖”和“请神”等文化手段模糊族群分类,并尽快融入到地方认同之中。地方认同比国家认同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宽容,不同的族群可以在地方认同的空间下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文化支点。而地方认同一旦形成,就将长期而深刻地影响地方宗族组织和地方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前提,社会资本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土地流转。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非正式社会交往与正式组织参与两类社会资本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礼金支出越高,与邻居、亲朋交往越频繁,有族谱或家谱的农户租出土地的概率越高,但这类"强关系"对土地租入的影响不显著;参与正式组织的农户,更倾向于租入土地。以亲缘、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特殊信任"是推动土地租出者走向合作的行动逻辑,但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广的关系网络对土地租入者利用资源和获取信息进而进入土地流转市场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土地承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解析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徐州市当前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了2002—2009年间本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变动趋势;在分析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消耗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方法检验了粮食产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各变量之间的长期的均衡关系,提出确保耕地数量是提高徐州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直接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60多年前的"土地改革",让农民走向翻身得解放;30多年前"土地承包",让农民走向脱贫奔富裕;后改革30年,能否让"土地确权",让农民拥有土地当主人?当前,各地城市建设正进入新的阶段,如何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实行土地的有效供给,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湖南省2 536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与土地资源处置方式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与土地资源处置方式的社会化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非农就业状况对其处置土地资源方式的影响最大,对非同一地点转移的程度影响较轻,对农村家庭剩余劳动力转移比率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我国住房商品化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房地产业渐渐从稳定发展走向了发展过热的阶段。为此,国家出台了大量的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从土地供应政策的三个角度即土地供应量、土地供应方式和土地供应结构方面分析其与土地价格的关系,可深化研究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机制及其对房地产价格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制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使用控制制度。随着贵州、内蒙古等生态文化先行示范区名单的确定,每个省份都在积极落实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编工作。云南省作为自然资源蕴藏量丰富的大省,也在积极探索试编工作,努力发展绿色经济。遵从"先实物后价值、先存量后流量、先分类后综合"的编制路径,提出由资源过耗、环境损害、生态破坏等构成的负债指标,建立由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林木资源等几类主要资产核算指标,采用SPSS软件分析自然资源总量和云南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做好云南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是复杂人地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以及地理学面向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综合集成与相互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人地协调、多维视角、综合集成"理念下建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概念模型,运用响应指数和响应度公式,对1991—2014年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回归分析得出响应关系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镇化综合指数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指数由"正响应"转变为"负响应",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度由相对稳定转变为急剧提高;3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是影响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演变的两大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剖析区域特征,借助GIS分析法,概括其效率空间集聚特征和分布格局,构建SLM和SEM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三大区域效率的变化形态相似,以2010年为界,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模式上逐步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2)2000—2016年,效率有效省份经历了由少增多的变化形态,空间上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呈"高—中—高"分布;(3)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年际差异,土地资源丰度、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表现为抑制作用。另外,土地发展权确定及分配对于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扩大空间溢出效应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族群安全"与"个体安全"的视角研究海外华侨华人的安全。本文认为海外华侨华人的族群安全是一种"离散族群安全",离散族群的安全特点区别于民族国家体系内部土生土长的族群安全。本文首先从族群安全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海外华侨华人作为一个离散族群其安全经常受到威胁,并从个体安全角度分析了当前海外华侨华人个体安全受到的威胁来自哪里;并对如何消除针对海外华族的族群安全和个体安全的威胁提出了建议。论文最后还指出华人"族群安全"与"个体安全"与华人的族群身份联系密切,且与华人族群与个人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在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响应模型及因子影响力系数估算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安徽淮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该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特征,并探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力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较大,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负效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趋势,其中,该区域耕地和建设用地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最大。因此,淮南市今后的发展一定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有力支撑.文章讨论了土地资源错配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内在逻辑机制,并利用中国城市和行业层面数据验证了相关假说.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低价过度出让工业用地、高价限制性出让商业和住宅用地的"双二手"供地策略是土地资源错配的根源.(2)土地资源错配进一步强化了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刚性,抑制了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变,这表明土地资源错配的确是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3)土地资源错配对不同产业和产业内部升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促进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对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土地资源错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分化以及显著的时序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则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网络理论的强弱关系视角对2012-2014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企业家及其企业进行了政治关系的度量,检验了腐败是否会调节政治关系"力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家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关系对企业价值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关系的"力量"越强,对企业价值的正向影响就越大;与此同时,腐败的出现会强化政治关系"力量"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通过分组验证发现,这种"力量"在腐败程度较高环境下更易对企业价值产生正向影响,但在腐败程度较低的环境中,政治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很多时候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6,(10)
马克思曾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当代学者也反复提及,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位日益凸显。文章从中观层面探讨土地资源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为制定协调区域土地资源保障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分别从理论与实证分析的视角探讨了土地资源与我国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认为我国城市化发展中期存在的急剧增长的城市土地需求引致以占用耕地为主的城市土地供给增加,进而带来与农业用地及耕地保护间的矛盾,化解该矛盾依赖于优化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结构、改变城市化发展方式以及协调土地资源利用;我国不应盲目追求高城市化率,应注重城乡的协调发展,应走"内涵型"城市化拓展道路,坚持"集约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保护及维护生态多样性等相适应。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三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主要源于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研究发现我国的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化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存在"集约效应"和"滞后效应",且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发展之间并非总呈现正相关,一定时期内会存在着"U"型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盆地环境资源状况与生态经济问题 (一)环境资源现状衡阳盆地系湘江谷地六大盆地之一,其环境资源状况如下: 1、地貌、土地与气候以雁城(史称衡州府)为中心的衡阳盆地,四周由断层控制的块状和弧形构造的中低山合抱。盆内山、丘、岗、平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占4.3%、25%、41.5%、23.7%和5.1%。自然生态经济类型是:四山一水四分田一分其它。以白垩纪紫色砂页岩风化形成的紫色土占土壤面积的35%,广布于99个乡镇,因此,人们称之为紫色盆地。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  相似文献   

17.
一、土地资源特点及其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浙闽山地以西、湘西山地以东的广大地区,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部分。这里地貌结构复杂,红岩丘陵、盆地广布,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生长旺盛,各种物质的迁移和能量转化特别迅速,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较悠久的地区,其土地资源有下述特点:  相似文献   

18.
当意识到我们的环境是一个稀缺、脆弱的资源时,我们出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法律、法规以及法院判决,这些已经逐渐影响到土地拥有者处置所拥有的土地的权利。更具体地说,环境立法已经会非常现实地影响土地拥有者在土地上经营所得的收入。美国联邦政府法规,例如《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CERCLA)、《非常基金修正及再授权法》(SARA)、《资源保护及恢复法案》(RCRA)等在法律界已经众所周知。新泽西州的《环境清理责任法案》(ECRA)也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法案。新泽西州的ECRA于1983年颁布,并于1983年12月31日开始实施。作为本州环保方面的第一号法令,ECRA要求业主和经营者在出售、转让或关闭新泽西州的"工业建筑物"时,要么必须获得新泽西州环保组织"NJDEP"关于此场所是无污染的证明,要么其清理计划必须获得NJDEP的批准。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土地税收体系基本涵盖了土地取得、保有、流转三个环节,对中国经济的运行起着多层次的调节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不足与弊端也逐步显露出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结构不合理、税种缺失、交叉设置、内外两套税制等,根据"转税、正税、完税"的税收调整思路,完善土地税收体系,对调节土地收益分配关系,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战后中共中央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频繁变动。战后开始至1946年3月是坚持既往的减租减息政策;1946年3月下旬开始同意在减租减息基础上加上反奸清算斗争;1946年5月初发出支持农民通过减租减息反奸清算直接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的"五四指示";1946年7月下旬后又提出更重视农村统一战线的公债购地政策主张并着手试点;1947年3月延安被占领后又全面转向剥夺地主土地的激进土改政策,最后又于当年年底通过"纠偏"回调政策,甚至于次年初下令停止了新区的土改。这里面每一步政策变动,都和中共中央对当时内外形势的估计判断、其自身政治理念、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关,和他们对争取中间派与争取根据地农民孰先孰后、孰轻孰重的政治考量有关,同时更是和地方党及其基层组织的态度、做法所带来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