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娅欣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2,(4):15-15
本文对金融创新对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各个变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混沌经济学的独特视角,认为随着金融创新的加深,各项变量的不确定性加剧,从而使整个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下降,提出货币当局应准确选取政策操作变量进而稳定货币供给、实现内外均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选取2005年8月至2012年6月的月度数据,检验了人民币在116个经济体汇率安排中的作用,并以所估计的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时变系数,分析了影响人民币锚货币职能发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目前人民币已成为21个经济体的主要参考货币;在所测度的116个经济体中,人民币的影响力已超过英镑,并与日元等同.在人民币锚货币职能的影响因素方面,贸易一体化效应是主导力量,相对贸易竞争力和国内金融部门发展差异性对人民币影响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贸易条件冲击差异性越大,越不利于人民币影响力的提升.基于这一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人民币锚货币职能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金融创新具有硬币的两面性。即在人的主观推动下,金融创新可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损害。为此,规避其消极的一面,释放出积极的一面,才能最终放大其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效应。应增强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提高金融创新对系统风险的抵御能力,惟有这样,才能释放出金融发展中的资金融通能力。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兴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从收益率与稳定性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场现代化》2017,(5)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在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广泛宣传下成长迅猛。互联网公司凭借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的优势进军金融领域,对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以及银行线下业务的经营都造成了猛烈的打击。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产品与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模式与营销渠道、收益率、流动性与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互联网金融产品较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与发展以及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郑雨晴 《商业经济(哈尔滨)》2024,(3):179-182
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数字金融在抑制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我国部分省份的污染物排放为基础,采用熵权法测算了各省份的环境污染指标。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抑制了环境污染,并表现出线性特征,其增长1%使环境污染程度降低约0.0796%,其中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对环境污染有抑制作用;数字金融主要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来降低环境污染;数字金融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在我国东部地区更大。因此提出政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数字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上、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完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数字金融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创新在近些年来掀起了新的风潮,这对于我国的经济运行以及货币的供求造成了极大的7中击,本文尝试从金融创新分别对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影响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贸易开放能塑造一个国家的内部经济地理么?目前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的空间效应的实证研究还很有限.本文试图利用中国2010年324个地级行政单元(市、州、盟)和直辖市数据来回答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收入的影响,文章引入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引入人力资本、人均资本投入、政府扶持等控制变量,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不仅能够提高本区域收入水平,同时也能相应提高相邻区域的收入水平;相反,人均资本投入和政府扶持只能提高本区域人均收入水平,对相邻区域会产生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创新质量、绿色创新数量及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创新质量、绿色创新数量及绿色创新水平均有正向影响作用。同时,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水平能够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一方面,补充并完善了现有研究;另一方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股票流动性和融券交易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违规处理信息提前泄露的可能性。研究发现:(1)违规处理公告之前,股票超额非流动性水平和超额融券量显著为正,且与违规处理公告日的超额收益率显著负相关;(2)公告日超额收益率最低组股票的公告前超额非流动性更高,而公告日超额收益率最高组股票的公告前超额融券量更少;(3)当违规处理文件的下批日期与公告日期间隔超过10日时,公告日超额收益率较高的公司股票,其公告前的相对超额融券量显著减少,表明知情交易者占据了主导地位,处理公告的提前泄露更可能解释以上发现。本文的结果表明,监管部门应加强内部管理和提升工作效率,及时公布违规公司处理文件以减少信息提前泄露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贸经济》2014,(10)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角度,采用中国银行业1998-2012年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业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的总体流动性创造,具体表现为降低了表内流动性创造,却提升了表外流动性创造;同时,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因银行自身资产规模和资本充足率大小而存在差异。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其流动性创造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越小。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其流动性创造受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的负向影响越大,而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越小。本文结论能够为货币当局从银行流动性创造角度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采取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2012-2018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进行研究,并考察高管背景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辖区企业创新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高管的研发技术背景对该作用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而高管的政治关联背景对企业创新具有抑制作用,并对数字金融在创新激励方面的作用产生负向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限于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高管背景的调节效应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4,(6)
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与稳定器,也是服务性消费品的主要消费者。本文利用上海市统计年鉴中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20002012),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和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对中产阶层可支配收入和服务性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与服务性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并不随着消费者所在阶层的改变而改变;但是,中产阶层的服务性边际消费倾向高于较高收入阶层和较低收入阶层。这些研究结论对政府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以及企业针对目标市场设计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金融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先导力量。我国计划在2020年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这要求我国必须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因此对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关系金融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综合得分函数,进而使用得分函数对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做回归分析,研究了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我国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转轨时期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比较研究——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欧拉方程,推导出预期消费增长时消费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和相应的消费函数。并利用中国城乡居民的面板数据,运用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假说以及空间状态模型,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农村居民的过度敏感性要大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交替变化。本文还验证了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变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使用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首次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基础上构建了2011—2020年173家商业银行微观数字金融指数,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冲击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市场竞争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呈现出“先市场挤出,后技术溢出”的“U”型影响,拐点出现在指数197时,对应时间是2015年,即数字金融冲击短期会恶化银行流动性创造,长期会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且表内与表外流动性创造影响效应一致。(2)数字金融发展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程度具有异质性,相较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西部地区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与东、中部地区银行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贸易和金融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新增长理论构建了贸易和金融内生化的生产率增长模型,并以1952-2006年的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变参数分析方法就对外贸易和金融深化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进口贸易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出口贸易却与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以经济货币化指标度量的金融深化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以经济金融化指标度量的金融深化同样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预期却得不到经验证明。文章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央行能否控制货币供给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分析我国央行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在当前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进行分析,必然要涉及到货币供给的过程.在当今金融创新、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不易确定,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也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通过对上述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不可控性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