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当前银行不良贷款存量大、占比高、化解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最近通过对人民银行总行确立的广西辖区六家第二类重点监管行2000年末不良贷款的调查,发现因企业逃废债务形成不良贷款余额占不良贷款总额的比例高,鉴于此,要降低不良贷款比率,维护金融债权,就必须打击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行为.  相似文献   

2.
高玲侠 《西安金融》2003,(5):29-29,19
一、逃废银行债务的现状近年来企业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行为日趋严重,尤其国有商业银行受到严重侵害,造成大量信贷资产的流失,增加了银行业的不安全因素,加大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也严重破坏了社会合理的经济秩序和市场信用环境。根据对某国有商业银行部分支行中企业逃废悬空债务  相似文献   

3.
一、改制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基本情况当前 ,部分国有企业借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十分严重。就某县的情况看 ,在农行开户并已实施改制的国有企业就有糖厂、水泥厂、纤维板厂、铁合金厂、制药厂等五家企业 ,上述企业在未征得农行同意的情况下 ,擅自进行改制 ,将国有企业对外租赁、部分产权出售或整体拍卖 ,造成农行贷款 3 0 0 0多万元被悬空的严重后果 ,占该县农行贷款余额的 2 0 %。二、改制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主要表现形式利用企业改制、悬空逃废银行债务。国有企业通过兼并、承包、租赁、户权出售等改制形式 ,在农行不知…  相似文献   

4.
目前,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状况恶化,企业逃废金融债务蔓延,已成为危及金融业稳健运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主要形式和原因 1.企业债信观念淡薄,借破产逃废金融债务.有的破产企业未经批准,用应当偿还银行贷款的资产作为安置职工费用;有的利用国家鼓励企业改制之机,将贷款悬挂在空壳企业,毫无资产清偿;或以分业承包、租赁、兼并等各种形式逃废、悬空银行债务,有的采用多头开户,转移结算业务,逃避银行监督,使金融机构未能对其实施有效制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有增无减。因此 ,如何防范企业在转制过程中悬空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已成为银行实施信贷管理以及在支持企业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我区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有相当部分企业总是借着改革转制之机 ,想方设法逃避银行贷款债务 ,对国家银行的金融债权已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这些行为往往又涉及到地方和政府部门的利益 ,地方的行政干预行为加上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使得银行在处理企业悬空逃废债务行为的问题时 ,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难以取得真正有效的进展。对此 ,笔者认为 ,如果不尽快…  相似文献   

6.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金融债权难以落实,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金融秩序,损害了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而且造成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给金融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浅议信用环境问题及其深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信用问题及其产生因由 在我国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缺失行为可谓比比皆是.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量逃废金融债务,造成不良贷款高位运行.据某省调查统计,在到2001年末改制的62656家企业中,经认定逃废金融债务的有32140家,占51.3%;逃废金融债务本息1851亿元,占全部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2%.  相似文献   

8.
改制企业借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金融债务现象近来较严重的困扰着经济金融生活,为此,我们于日.前对泗洪县县属工业企业改制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企业借转制之机大量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不断发生,甚至成为某些企业的“妙策良方”,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最终导致银行债权流失,信贷风险加大。笔者基于多年的基层银行工作实践,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若干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内部规范管理及自身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迎来了一个明显好转的良好机遇.与此同时,近年来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却有增无减,对银行的金融资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进一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资产安全,就必须重视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问题的研究,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金融债权的保全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重塑社会信用基础,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前提.首先,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管机关,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规范企业、政府行为,防止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行为要进行严厉制裁,包括辖区金融机构共同拒绝对其贷款、停止提供结算和汇兑服务等制裁措施.促使企业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重合同、守信用,建立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其次,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是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用评级评定标准可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量、产品市场前景、销售情况、主要负责人的德能勤绩及借贷还贷情况、企业信用等.……  相似文献   

12.
为切实加强金融债权管理,强化金融监管,维护金融资产安全,制裁和防范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人民银行各分行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办法,完善制度。一、进一步明确了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认定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逃废银行债务行为通报暂行制度,指出凡有下列行为的可认定为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集团或地区:1-借承包、租赁、分立、合资、联营、兼并、破产、股份制改造等途径剥离有效资产,逃避银行信贷监管,故意悬空金融债务,企图达到逃废债目的的企业或因此而成立的新企业。2-法定代表人置金融机构贷款债务于不顾而出逃的企业。3…  相似文献   

13.
近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日益突出。根据对吉林省内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情况的调查统计,逃废债事件的发生件数和涉及银行贷款金额呈递增趋势,同时也暴露出在产能过剩、民间借贷和挪用银行贷款等多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其间风险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企业在国家政策和政府部门行政力量的推助下,企业利用改制逃废债务也愈演愈烈,手段不断翻新,对银行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和保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当前企业并购、资产重组及同有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极为普遍,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囚此,本对处在贫困地区的农行百色分行不良贷款经营管理中取得的成效、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作了一些调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资产重组成为国有企业为摆脱经营困境和窘境而普遍选择的一种方式。但同时,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悬空银行贷款、逃废银行债务,造成银行债务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如何防止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逃废债务,有效地保全银行信贷资产,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城郊支行在这方面结合农业企业的改制,作为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马小明 《西安金融》2004,(10):16-17
企业悬空、逃废金融债务是近年来困扰银行经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依法收贷维护金融债权是金融部门依法打击逃废债行为,努力降低不良贷款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对辖区各家金融机构近年来依法收贷、维护金融债权情况的调查,认真分析了金融机构依法收贷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政府、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不同角度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银行不良资产占比过高是多种原因、多年积累形成的。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通过转改制等手段费尽心机逃废银行债务,使银行保全和盘活不良资产的难度加大,工作更加艰苦,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债权银行资产的悬空,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社会信用秩序的混乱,对整个市场经济秩序与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这种将改制成本转嫁于银行所带来的严惩性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与重视,维护银行债权,防范、化解贷款风险已刻不容缓。为何企业敢明目张胆地利用转改制逃废银行债务?如何才能彻底治理企业嚣张的逃债行为,既能保障经济结构的转换,又能保证银行正常运行呢?这些问题都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少数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和长期发展意识,错误地认为"欠债有利"或利用改制机会逃废、悬空银行债务,故意拖欠银行利息,或采取不存款、不还本、不付息、不往来的办法,逃避银行信贷监督,给银行造成了重大损失,破坏了银企关系,损害了市场信用基础,从而导致了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9.
企业采取违规破产方式逃废银行债务是企业逃废债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违规破产的主要特征是将企业财产变卖后,一次性支付职工安置费用,致使银行债权得不到受偿,大量的银行贷款被逃废。2002年湖南专员办对省工行、农行系统企业违规破产逃废债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企业违规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现状堪忧,亟待解决。一、企业违规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现状2001年12月,省工行、农行系统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150.6亿元,其中,企业违规破产逃废债37.1亿元,占改制企业逃废债总额的24.63%。截至2002年9月,省工行、农行系统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151.2亿元,其中企业违规破产逃废债41.9亿元,占改制企业逃废债总额的27.72%,比上年净增长4.8亿元,增长12.94%。二、企业违规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因企业在不完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采取非法调账、藏匿资产、虚报负债等手段,造成企业资不抵债的假象,  相似文献   

20.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苏南某市17家商业银行累计发生逃废银行债务事件231起,涉及贷款共计253笔、17.29亿元。其中个人逃废银行债务事件78起,涉及贷款75笔、1.4亿元;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事件153起,涉及贷款178笔、15.89亿元。在逃废银行债务事件中,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属于重灾区,其中中农工建交五家行共涉及逃废银行债务事件119起,共计贷款124笔、8.14亿元,占总逃废笔数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49.01%和47.08%;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涉及逃废债务事件79起,涉及贷款共计87笔、6.22亿元。截止2015年末,全市约66%的逃废银行债务事件未能结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