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金融》1996,(8):4-5
规范贷款行为提高贷款管理水平本刊特约评论员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签署人民银行令,正式颁布《贷款通则》,并于1996年8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我国金融系统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次《贷款通则》公布前,从1995年7月27...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非对称信息是指经济主体问对同一事件所掌握的信息量存在差异,其中掌握信息量多的一方称为信息优势方(代理人),掌握信息量少的一方称为信息劣势方(委托人)。经济主体间的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必将对其交易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分析此种影响的非对称信息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它论证了非对称信息所造成的市场交易行为萎缩与市场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10.
介绍了国外从非对称信息经济学视角对住房抵押贷款合同设计的研究,并提出我国开发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合同以及在合同中设定点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商业银行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历来奉行资产管理理论,这是因为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资产业务,银行能够主动加以管理的也是资产业务;而负债则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存款意愿,银行对此是被动的。于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就放在资产方面,并致力于在资产上协调盈利性、流动性和完全性。资产管理经营环境的变化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相继出现了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等。商业性贷款理论,也称为真实票据理论。该理论从银行资金大量来源于活期的存款这一客观现实出发,着眼于保持资产流动性需要,认为银行只应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联系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由于放款与商品周转相联系,故期限短,同时,放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并有真料商业票据为凭证,一旦不能偿还贷款,银行可以处理所抵押的商, 回贷款,这既符合流动性的需要,又适当考虑一以盈利性,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之理论本身的缺陷,相继出现了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资产转移理论的依据是:银行持有短期国库券和其他证券的增加,资产流动性的高低在于其变现能力,预期收入理论的依据是:商业银行的放款标准不能仅仅停留在期限方面,而要更多地放在贷款和投资项目的预期收入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14.
魏农 《现代金融》2004,(11):14-15
对于银行来说,产生风险的根源是信贷资金的使用与偿还在时间上的分离。银行风险主要有两种,即:系统风险和个别风险。系统风险涉及所有的金融企业,通常不太容易分散,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等原因形成的银行风险;而个别风险是指个别金融企业特有事件所造成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取决于贷款企业对贷款偿还的保证程度。本文就贷款企业的风险类别、衡量以及规避进行探讨,以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的个别风险。  相似文献   

15.
封闭贷款管理是银行对目前整体亏损(含潜亏)但部分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发放信贷资金,实行专户管理,进行封闭运作的一种信贷管理方式。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文《关于支持国有亏损企业有销路、有效益产品生产的通知》,对信贷资金实行封闭管理提出了明确...  相似文献   

16.
17.
苏庆岑 《海南金融》2003,(9):43-44,16
文章结合定安县实际情况,分别从银行、企业、社会信用与执法环境等方面论述“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两难”矛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