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浩然 《财经研究》2015,41(5):67-77
文章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视角入手,基于2003-2012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取决于城市规模;经济总量跨越了门槛的城市可以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大城市的知识溢出效应及更好的上下游关联产业匹配中提高效率,城市经济总量越大,集聚效益越显著;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在总体上并不显著,随经济体量的扩大呈现倒U形变化.此结果意味着不同等级的城市适合发展不同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需要鼓励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而经济规模较小的城市应避免盲目追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相似文献   

2.
3.
略论我国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潮  雍继敏 《经济前沿》2008,(11):30-34
在现代经济中,服务经济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共同经济形态,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被具体化为以城市为核心的区域间的竞争。我国城市要应对全球化竞争,必须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必要条件,转变发展观念,借鉴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政策,培育和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现代产业体系,这是我国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陈咪  赵凯 《经济研究导刊》2011,(16):123-126
在武汉"1+8城市圈"中,孝感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心城市武汉最近,同时也具有很好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引用经济引力公式,得出武汉城市圈内九个城市的作用强度,突出了孝感与武汉的经济作用强度最大,再进一步利用城市间GDP增长相关度来论证武汉对孝感的经济辐射作用。最后提出了孝感发展自身的对策,以期实现孝感经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期间,浙江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布局“三个集聚”:向三大产业带集聚、向中心城市和产业集群集聚、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催生浙江经济“加速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时期,现代服务业对西方城市发展的诸多影响正全部或部分在我国大城市呈现。以合肥市为例,首先探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推进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了城市经济转型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供需特征,最后提出城市经济转型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行业与重点功能区建设,旨在深化认识现代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作用,为构筑与城市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差距,已经成为我国沿海与内陆地区新一轮发展差距加大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快内陆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作者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进行比较探讨。首先从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分析,提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其次,通过长三角地区四省市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据比较,论证了内陆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根源,并给出加快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悦  王光龙 《经济研究导刊》2012,(28):143-146,202
首先利用成都市三个圈层各区市县土地面积、人口密度和地区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对成都市圈层经济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成都市有三个圈层,分别具有不同的经济、产业结构和人口特征。然后对成都市三个圈层生产要素流动的现状进行研究,指出成都市三个圈层生产要素流动的两大主要问题。接着研究了国内外几大都市圈的特点与要素一体化配置的规律,得出对成都市的启示和可以借鉴的经验。最后对成都市三圈一体进程中的要素一体化配置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云南“桥头堡”建设已写进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大理虽然有自身的优势,但由于偏离滇中发达地带、发展不平衡、不沿边等,弱势方面更明显。应立足长远、发挥优势、统筹规划,在加快交通网络规划和建设步伐、作好产业基地布局、发展旅游业、构建好政策法制环境和实施人才战略等方面有突出成效,从而为“桥头堡”战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现代服务经济正在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迁安市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迁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主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翟金鸣 《经济师》2010,(9):91-93
2004年以来,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北京市面对新形势提出了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战略,北京市属高校逐步构建形成以地方政府人才战略为主要驱动力的人才工作体系。文章在经验性地归纳总结新形势下北京市市属高校人才战略的基础上,尝试以"三圈理论"为分析工具进行浅显的理论研究,通过对战略所涉及的公共价值、能力条件和对象支持度的分析,考量战略的公益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就此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服务业是推动海南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目前海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各县市发展很不均衡.为使海南省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建议:继续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例如大健康产业和会展服务业,并促使其与旅游业相融合;以高端制造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海南省城镇化进程;注重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由世界第10跃居世界第4,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5.13万亿元。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7,(7)
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营改增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营改增对于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了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认为营改增大力地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沈刚 《经济月刊》2012,(5):20-22
新兴服务业是利用现代理念、网络技术、新型营销方式,以及服务创新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它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性、高人力资本含量和低消耗五个基本特征。其发达程度普遍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城市新兴化程度高低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对我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中心-外围视角,实证分析了2003—2019年中国250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中心一外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但对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信息基础设施更为发达和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缩小效应更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市场潜能、增强城市经济联系和促进创新创业三个途径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中心城市规模越大,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减小效应也就越大。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心城市发挥辐射作用的范围为250公里,距离中心城市越近,数字经济发展对外围城市经济增长的提升效应越明显,越能缩小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现代物流建设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烟草现代物流建设的构想,并就现代物流建设的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最新文献对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测度方法,用中国1952—2010年的地区面板数据对我国服务业比重变化的长期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测度,结果认为:宏观国家层面上,我国服务业比重的变化确实有悖于世界经济整体服务化的趋势;但在地区层面上,我国服务业比重与人均GDP的关系基本符合"服务业比重随经济发展不断上升"的普遍规律,所谓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在地区层面上并不存在;对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第一波发展阶段,只有少数地区进入了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导的第二波。文章最后对我国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成因进行了一般分析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20.
《江南论坛》2007,(10):I0005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宜兴调优产业结构,建设更加富裕和谐秀美新宜兴,打造无锡“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中腾飞一翼、坚强一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