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斯大林民族定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斯大林民族定义的现实针对性和现实作用,批判了其所谓的社会主义民族和资产阶级民族分类.认为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斯大林主要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出发来考虑民族问题.斯大林在当时提出民族定义主要是为了阻击民族主义思潮、批判一部分社会民主党人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看法和主张,以便维护统一的无产阶级运动,其民族定义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斯大林民族定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斯大林民族定义的现实针对性和现实作用,批判了其所谓的社会主义民族和资产阶级民族分类。认为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斯大林主要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出发来考虑民族问题。斯大林在当时提出民族定义主要是为了阻击民族主义思潮、批判一部分社会民主党人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看法和主张,以便维护统一的无产阶级运动,其民族定义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模式是指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其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即政治集权,经济集中,思想集控。政治上,高度集权,个人专断,缺乏民主,党政不分,干部终身制,任命制。在全国建立高度集中的党领导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缺少有效的人民监督。经济上高度集中,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统得过死,缺乏活力。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排斥价值规律,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思想上,个人崇拜,公式化,行政干预。这一模式对我们中国的历史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对它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检讨,应是我们研究中国现代状况不容忽视的任务。本文主要是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模式。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是继列宁之后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二代领导人,其对苏联和世界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是随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而形成的,也可以反过来说随着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逐渐嬗变而影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其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伴随着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嬗变,苏联匆匆结束了新经济政策,逐步走向了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政策体制,其社会主义模式也日益僵化。虽然取得的成就是不能抹灭的,但斯大林模式给苏联人民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对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形成及嬗变过程进行探析,有助于我们找出隐藏在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模式又称为苏联模式,它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所形成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总称.斯大林模式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宋小玉 《黑河学刊》2014,(11):50-51
斯大林社会主义革命观的形成是历史和时代条件下的产物,在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它不仅巩固了苏维埃俄国的政权,而且捍卫了苏维埃俄国的国家主权,对其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斯大林社会主义革命观形成过程中所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又给苏联的人民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重。对斯大林的社会主义革命观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而且也能给我国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央党校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部揭示苏联解体总根源的新书——《斯大林政治评传》。中央党校副校长、《求是》杂志总编辑邢贲思为该书写了《卷头语》,指出:这本书“围绕斯大林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失败教训的新观点和新资料”。 这部书是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八五”重点研究项目,由苏联问题专家、中央党校姜长斌教授主撰主编,分上下两篇,60万字。上篇主要评说斯大林早期的经历和思想(1879——1924年);下篇主要评说斯大林成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之后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实践(1924年——1953)。全书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为根据,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全面地评说了斯大林政治生涯的各个方面,回答了苏联解体后人们普遍关心而又长期困惑不解的诸种问题,诸如:斯大林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斯大林如何把苏联引向解体的;斯大林是什么人,等等。为了使大家正确理解这些关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命运的重大问题,现征得出版社和作者的同意,本刊从本期起陆续摘要刊登这部书下篇各章的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对民族发展理论的不断深化、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通过总结30年来党对民族发展观念与模式的历史演进过程,探讨民族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与模式.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考验,又是机遇。本文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出发,就如何更好地建设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几点思路,以利于扎实推进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与毛泽东在各自国家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过程中,其指导方针与路线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强化最高权力机关的权威,稳定无产阶级政权;都否定多党制,但不忘与非党内人士的协商合作;都考虑到国内多民族因素,试图保障共同利益的同时不忽略特殊利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和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和途径的重要理论。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体系的形成演变历程同时,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从中总结出对未来改革的启示,对指导未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美国制度经济学的早期代表凡勃伦,承续《资本论》和伯恩斯坦,最早注目于股份制的研究,并在其研究中凸现了管理与科技知识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并应参与分配的思想。其后,受到凡勃伦学说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拜尔和米恩斯倡导“股份制社会主义”。他们的影响,衍化出了当代西方“经理主义”厂商理论的三大模型。加尔布雷斯则从宏观历史的高度审视股份制,其贡献在于从深层理论上把股份制社会化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沟通了,使“股份制社会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确立。考察美国“股份制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我们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索民族地区农民社会主义价值观构建的途径:首先,通过典型人物示范带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其次,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学,提高民族地区农民文化素质;再次,发展民族文化进而打造特色民族文化产业,铸造民族品牌;第四,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女心价值体系构建。推动民族地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15.
16.
崔慧芳 《魅力中国》2011,(17):285-285
对于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问题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的原因,即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来试图归纳国内外学者的近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解读“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关系,重点阐述了发展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并就实现“中国梦”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